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以干部“辛苦指数”换经济“增长指数”

龙泉:打造山区特色的“两个健康”范本

  地处浙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的龙泉市,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在这里,民营经济发展正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澎湃活力。

  今年以来,龙泉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实效、促提升,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质效之“进”,全力创建龙泉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走出一条山区县民营企业活力澎湃、国有企业牵引明显的双轮驱动发展的新路径,激活龙泉发展新动能。

重塑:山区“两个健康”政策频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如何才能让企业“一见倾心”扎根成长?早在今年2月中旬,龙泉市高规格召开千人规模的龙泉市营商环境建设、作风效能革命大会,明确提出要牢树一个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像对待科学家一样对待企业家。

  为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结合龙泉实际,围绕政务环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纾困减负稳企助企、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企业家成长发展等重点要点,全市各单位同频共振、协同推进,陆续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礼包”。

  目前,龙泉市共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各类规章政策52份,包括《关于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一条意见》《龙泉市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实施意见》《龙泉市关于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的实施意见》《龙泉市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等。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接踵而至,让企业家更有存在感、获得感和价值感。

  “我们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关爱和尊重,我们深受鼓舞,民营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无限生机。”浙江龙声工艺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少青相信,龙泉的企业团结一心、担当作为,一定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龙泉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奋进。

  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助其驶入发展快车道的重要“推动力”。如何让政策兑现按下“快进键”,让营商环境既“叫好”又“叫座”,是龙泉做好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文章的关键。

  今年年初,龙泉市通过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上线“龙财通”产业政策数字化兑现平台。就像一个网上“政策超市”,“龙财通”将各项惠企政策集中在一起,让政策像产品一样陈列在货架上,一目了然,不仅提升了企业获取政策的效率,也让企业申报扶持政策只上“一张网”、只进“一扇门”,实现了“政策一网发布、服务主动推送、信息透明公布、资金智能管理”的全流程线上服务。

  同时,通过政策归类、企业入库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手段,变“企业跑过来申报”为“政府提醒他申报”,变“线下办理”为“网络办理”,变“延期兑现”为“当季或当月兑现”,最快的在申报完成后7个工作日就可完成审核兑现,政策兑现时间平均缩短4-5个月,确保政策直达快享,让扶企惠企助企的一系列政策更加现实有感。

  “政策资金兑现的速度大大提升,资金及时到位,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我们才更加有底气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而且这个平台操作相对简单,给企业也提供了更多便利。”谈及今年龙泉政策兑现的新情况,中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建军感慨地说。

  上半年以来,通过“龙财通”产业政策数字化兑现平台上线政策项目167项,兑现奖补资金2.14亿元,惠及企业60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兑现资金增加1.29亿元,增长150.91%,受惠企业增加391家,增长187.08%。

  “接下来,我们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指导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政策兑现申报审核和资金兑现工作,组织举办政策解读和申报操作培训班。”龙泉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变革:两个“最多一次”让企业轻装上阵

  “我要为这项改革点赞,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龙泉市八都镇武林后加油站负责人直言享受到了“最多评一次”改革的红利。

  前不久,加油站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按以前惯例,需要出具两个安全评价报告。如今,只需将两个事项进行“多评合一”,出具一个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即可,为企业减轻了一半的评估费用。

  开展涉企鉴定评估,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环节,但是,是否每项评估都必要?能不能为涉企评估“瘦身”?今年1月以来,龙泉市创新推进“最多评一次”改革,推行“免评估”“一评多用”“多评合一”等举措,不断优化涉企鉴定评估程序和清单,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为企业建设运营缩减时限、降本减负,打造高效率政务环境。

  “原先,一项建设工程涉及涉河审批、取水许可、水土保持这3次评估,一般要组织3次专家现场评审。如今,我们把这些事项进行‘多评合一’,只要进行水影响综合评价,审查一次即可,为企业节省了评估时长,至少减轻了三分之一的成本,审批时限也压缩到7个工作日以下。”龙泉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龙泉市已发布《龙泉市涉企鉴定评估及免评估事项清单(2022年版)》,包括涉企评估事项37项57条,免评估事项6项6条。

  通过免评估事项清单和“多评合一”“一评多用”等举措,涉企鉴定评估减少超25%,中介服务时间平均缩减50%,收费减少20%。

  一张“执法清单”、一个“执法体系”、一支“执法队伍”、一个“数字平台”、一批“监管一件事”、一套“实施机制”、一个“改革目标”……今年以来,龙泉市深入推进全领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创新开展“最多查一次”执法改革,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等多家单位,将多领域、高频次执法检查优化升级为“一表式一次性”高效联动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以执法温度换来善治指数。

  “这么说起来,距离上次有关部门来检查,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面对笔者的询问,龙泉市小永食品店店主孙先生突然意识到,今年以来,执法检查的频率大大减少了。

  在他的印象中,曾经有段时间哪怕是针对同一件事,都是“今天你来查,明天他来查”,有时一天就来好几拨人。他刚执行完前一个检查组的要求,后一个检查组又提出了新要求。而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几个部门拿着一张清单一起来,分别从食品安全、生活垃圾分类、市容等方面,一次性帮店里做“全身体检”,既省时又省力。

  在出台的《龙泉市涉企“最多查一次”改革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已梳理出涉企“最多查一次”17个应用场景386项检查事项,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监管缺位、执法扰企……这样的现象,今后在龙泉将得到有效解决。

担当:

以干部“辛苦指数”换经济“增长指数”

  作为龙泉经济开发区安全环保科的一名干部,周永嘉经常来企业了解情况、收集难题。

  “多来现场看看,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困难。”在走访过程中,周永嘉发现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一处隐患,于是他叫来同事,一起为企业进行全面的安全“体检”。“为了避免企业因安全生产问题受到处罚,我们把‘服务’做在前,通过前期培训、为企业做‘体检’等各种方式,为企业排隐患、防风险、解困扰。”

  随手翻开周永嘉的工作记录本的一页,项目备案、环评验收、变压器安装、管网建设、污染防治……企业反映的每一项问题都被仔细记录下来,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做不同备注,有待办理的,有正在协调的,有已经完成的。这样的走访记录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现场办公推进处理进度、干部走访企业全覆盖……今年以来,龙泉市深入开展“千名干部驻千企”活动,设立“助企观察点”,选派“助企观察员”。无数名干部像周永嘉一样深入一线,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反映强烈的各类“成长中的烦恼”,将“烦恼”收集整合、分门别类,更加精准地为企业解决涉及政策、信息、资金、科技、人才、审批等各方面问题。

  以改革求创新、促发展,以实干求突破、促担当。今年上半年以来,龙泉市机关干部累计走访企业2000余次,收集企业问题诉求231件,协调解决190件。以优化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引培、金融惠企、减负降本、要素保障等六大活动为抓手落实驻企纾困活动,累计为企业减负3.16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保融资担保项目391个,完成担保金额2.89亿元。

  在这场“革命”中,龙泉市有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明白一个道理,干部的“辛苦指数”可以换来经济的“增长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多亏工作人员上门帮助我们了解政策,让我们能够更加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浙江新劲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斌表示,当前,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他们将趁势而为,以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登高望远,方知前路长;矢志不渝,还须再出发。眼下,龙泉正在持续探索“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之姿,在优化营商环境、流程重塑再造、破解治理藩篱上驰而不息地做好“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龙泉营商环境“新境界”,为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大包容和更优环境,为打造山区特色的“两个健康”范本贡献龙泉力量、龙泉标准。

  (本版图片由龙泉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龙泉:打造山区特色的“两个健康”范本 2022-07-27 浙江日报2022-07-2700009;浙江日报2022-07-2700010;浙江日报2022-07-2700014;浙江日报2022-07-2700008;浙江日报2022-07-2700021 2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