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近看民主”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走进杭州一场社区议事会——
一杯红茶,品出民主的温度
本报记者 施力维 徐子渊 钱江晚报记者 边城壹
“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开会能解决吗?”浙江大学学生于梦涵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大浒路社区的“红茶议事厅”。7月22日下午,包括于梦涵在内,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2名大学生,与居民代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一起参加了一场“红茶议事会”,议题是“社区的公共文化家园怎么建”。
议事厅内,大家一人一杯温热的红茶。“喝茶议事,群众的共性需求和热点话题是什么,大家就议什么。”大浒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晓燕告诉大家,“红茶议事会”是小河街道为基层民主协商搭建的平台,设立于2019年,由社区组织,街道参与,第三方社会组织促动,居民共同商议。
“‘红茶议事会’上,不论长幼、职业、学历,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4时30分,议事开始,主持人沈墨说明了议事规则,并引导参会的28人随机组合分成4组,每个人围绕议题分析现状、提出建议,再由4个组的代表汇总上台发言。
“基层民主协商,要讲公平,也要有效率。”小河街道党工委委员顾建峰解释,街道为“红茶议事会”引进了像沈墨这样的“促动师”。“促动师”是社区协商对话中的第三方,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根据议事规则引导参与人员更高效地思考和对话,避免发散跑题、随意插话等现象。
4组代表分别走到台前,列出了公共文化家园建设的问题和建议:“社区文化活动较单一,可以增添更多样的活动”“老年葫芦丝队没有地方活动,要为老人提供合适的场所”“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做好公共文化活动的宣传”……
围绕代表的建议,大家既可以充分表达意见,也要按照议事规则倾听“反对者”的声音。一位居民代表是上班族,他提出:“分时段向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开放活动场地,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白天工作时间,社区里的活动场地主要提供给老年群体;下午6时下班后,场地则提供给青年人。”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对此,许多议事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可行性不强。董家新村社区的一位居民代表说,“球场、书屋等活动场地本身就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简单按年龄划分,不利于社区融合和团结,还可能引发冲突”。
谈到公共文化家园的运维,有大学生建议,“可以向一些公益基金会申请资金支持”;但紫荆社区的社工认为这没有可行性,“基金会主要支持大项目,而小河街道老旧小区多,申请很难”。一位同学说:“社区人手不够,可以请我们学生来当志愿者。”有社区工作者则表示:“运维需要常态化,学生只能假期前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意从诸暨赶来的武汉大学学生吴金泽,感到十分新鲜,“与想象中七嘴八舌争论的场面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理有据,依次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沈墨的引导下,所有议事员投票寻求共识,形成合理的可落地的意见和建议。1个多小时后,这次议事最终形成了5条建议:“拓展空间资源、争取资金支持、吸纳年轻群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管理机制”,包含了开设线上通知渠道、与公益机构合作、招募志愿者等具体举措。
“这些建议和举措,能不能落实?”这是同学们共同关心的。大浒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晓燕说,“红茶议事会”的建议和举措,有转化、落地、评估、反馈等环节。200多场议事会,已帮居民解决了小区停车、绿化改造、电梯加装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67岁的居民陈洪江是“红茶议事会”的常客,他对此深有感触。过去长征桥弄停车难、交通堵,“红茶议事会”召集交警、城管、社区干部、附近学校负责人等协商,提出清理僵尸车辆,共享附近小区停车泊位,规范家长接送停车等解决办法,有效缓解了拥堵问题。
浙江大学学生程皓月说,在“红茶议事会”沉浸式感受了基层民主的温度,“民主很具体,不仅有投票和选举。我有一种从论文里、书本里,走进了生动现实的感觉。”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同参会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黄飚说,“红茶议事会”是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年轻人参与其中,其实就是民主精神和民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