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播文艺种子,助乡村振兴

  近日,一场以“艺术乡建”为主题的全省现场会在衢州市柯城区举行,总结以往“艺术乡建”工作经验,并在新起点上再动员、再出发。前不久,我省印发了《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为浙江乡村文艺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纲领和行动方案。

  为什么选择将“艺术”切入新时代乡村建设?这既有历史之源,也是现实所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当前,全省各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探索“艺术乡建”模式,播下文艺种子,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艺术大餐,这是对新时代农民精神需求的回应。同时,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提振村民的文化自信,更能激发乡村内在活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几位爱好画画的村民在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走上农民画创作之路。这些农民艺术家“白天扛锄头,晚上握笔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如今“余东画村”已建成中国乡村美术馆。此外,慈溪市设“文艺村长”驻村辅导戏曲团队,中国人民大学老师指导宁海葛家村“艺术创业”等,都富有成效。

  文艺有助于深化人的认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谓美,最直接感受就是好看、好听,也就是它所创造的色彩、形象、音韵、意境能够养眼、悦耳,进而赏心。柯城区余东村村民爱好画画,建德市镇头村村民喜欢摄影、唱歌,宁海县葛家村村民用艺术打扮村庄,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浙江“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内涵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艺术,是实现“精神富有”的途径与载体。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让农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充盈起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播文艺种子,助乡村振兴 2022-07-26 24571047 2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