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努力实现城乡融合

遨游“数字乡村”新蓝海 开辟城乡融合新路径

  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城配物联”)基于自行研发的GIS智能配送大脑和云端车货场算法平台,依托覆盖德清全域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和遍布乡间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助力德清“县域共配一体化”建设。从此,德清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网购的商品,享受城里居民均等普惠的服务。

  城配物联借力“数字乡村”的东风,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通过县域农产品内循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真正融合,致力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

  开启德清乡间的“数字生活”

  7月20日,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德清举行,德清五四村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成了网红打卡地,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前往观摩。

  上午10时,村民陈莲娟拿着一大包番薯干,来到离家不足50米的五四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服务站工作人员接过番薯干,在智能秤上过秤,自动生成一张寄件单。随后,陈莲娟用手机对着寄件二维码扫码付款,便完成寄件。

  “有了这个,现在我们很方便。买家网上下单,我过来寄,下午就寄出了。”陈莲娟说。

  原来陈莲娟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农产品,通过朋友圈销售,但以前快递寄件不到村一级,当天订单汇总后,第二天要到镇上的快递营业部寄件。五四村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启用后,她在家门口就能寄件,当天发货。

  五四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不仅拥有快递功能,还包含数字商贸、数字农业、数字健康等多项应用场景,提供水电缴费、银行、保险等各类服务,十分便捷,为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五四村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是德清“数字乡村”的一个场景。

  “目前德清乡村已有65座五四村这样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今年我们准备在德清打造百个‘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城配物联董事长朱红飞说。“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是他的心头好。他的梦想是实现德清乡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全覆盖,为村民打造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和创业“五不出村”的一站式服务圈。

  这位乡村出身的中年汉子和妻子沈云,双双放弃衣食无忧的安逸工作,凭着执着,开始创业。他说:“可能我们都是中文系毕业,充满理想,乐于挑战。”

  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快递行业。在这个行业,他尝到过快递频频遗失和派送效率低下的苦涩,也经历过国内快递业残酷内卷的低潮。2016年的春节,是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曾萌生退意。但在公司员工的年会上,看着终日辛苦奔波的快递小哥们,他想到600名员工的背后,是600个温暖的家庭,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当快递遇见数字化,城配物联打开了新的突破口。配送网络开始向乡村延伸,打通乡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乡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的想法就在那时产生了。一处乡间的快递港湾,开启了农货进城、网货下乡、服务进村的数字生活。

  随着“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的建设推进,梦想慢慢照进现实。这得益于城配物联快递网络的先天优势,得益于拓展乡村快递的创意,更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来自德清县商务、邮管、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不断给城配物联注入源源活水。参与建设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被列入“2022年德清十大民生工程”;“县域共配一体化,构建共享新体系”被列入浙江省商务领域首批共富试点项目。

  目前,城配物联正在配合德清县政府建设益农信息社2.0版,坚持以用户为需求导向,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数字大脑”

  丰富德清百姓的品质生活

  德清“县域共配一体化”风生水起,背后自然有它的底层逻辑。

  2021年,城配物联打造了县域一体化数字配送平台,上线“小哥助手”APP,推动同城配送服务,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快递这一传统行业因数字技术催生出新的活力,开始共享产业链数智升级带来的新红利。

  “今日派送中81798件……”在德清县城北快递产业集聚区的快递园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内,智能配送GIS指挥大屏上数字不停滚动,县域内的快件派送情况一览无余。300多辆装上了“眼睛”的配送车,将人、车、站、件的数据关联形成数字化管理,实现配送车辆在线、可视。只要轻点鼠标,奔波在路上的快递小哥的基本信息及车辆信息、工作状态、行经路线、配送件量便看得一清二楚。

  县域共配一体化通过数字化配送打通了以“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为统一入口的智慧生活场景,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城配物联秉持服务民生的理念,通过数字配送这个“小切口”来作大牵引,以“一脑一体化、一站一平台”为架构,通过“一脑一体化”实现了配送的数字化,通过“一站一平台”实现了服务的集成化。

  一脑,即数字配送大脑。它主要由北斗车联网和车货场的智能调度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北斗车联网实现人、车、件的在线化和可视化管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在配送过程中对车、货、场实时高效的匹配。

  一体化,即城乡一体化数字配送的基础设施。它由县镇村配送的三级化和城区配送的网格化两部分组成。“县镇村的三级化”进一步畅通了城乡配送的双向通道,“城区的网格化”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提升了配送效率。

  一站,即“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通过共建共创共享的理念进行服务集成,充分发挥“一站多用”的作用。在全国率先摸索出农货进城、网货下乡、服务进村的模式经验。

  一平台,即供应链平台,包括供应链整合和供应链服务。通过服务站的流量入口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数据,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和管理供应链。同时引进县外优质供应链企业,通过提供云仓、直播、配送、宣传、客服、代运营等配套服务,帮助其更好地业务下沉。

  城配物联加快向科技密集型升级,成为“数字乡村”的一支生力军。

  “百名合伙人”

  时代的机遇与选择

  眼下,面对纷至沓来的观摩取经者,朱红飞思考更多的,还是他的物流世界和他的小伙伴们:如何让更多的人尊重快递员这个职业。

  在德清县阜溪街道桂语江南小区,“蜂享小屋”红色驿站的灯24小时为快递小哥点亮。驿站有党员轮值,能谈心谈话、休闲阅读;小哥们累了、渴了,随时能刷身份证进入休息。德清县100个“蜂享小屋”红色驿站及综合服务平台,布点在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阵地、小区物业、沿街寄递网点等小哥工作中的必经之地,为快递小哥打造“24小时服务驿站”。

  从去年开始,每一位在德清的快递小哥都拿到了一张由工会、图书馆等联合定制的“蜂享红卡”。这张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卡,可以用于图书借阅及定点食堂优惠就餐,让他们在德清感受到“家”的温暖。

  城配物联充分发挥县快递协会会长单位、县快递行业党支部驻在单位、县快递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驿站的“蜂享小屋”的引领作用,发挥公司的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市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之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等资源优势,结合推进女性数字管家的“德清嫂”队伍建设,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

  7月18日下午,在德清县商务局的筹划下,百个“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推进会暨百名共富合伙人招募活动启动仪式于阜溪街道龙胜村文化礼堂举行。共富合伙人将以“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为依托,通过技术入股、创意合作、资金合作、协助招商等方式,与招募村开展合作,以此促进招募村经济发展。

  朱红飞表示,“百名共富合伙人”计划吸纳更多的创业伙伴,助力更多的人迈向共同富裕。

  让更多的人一道致富,是朱红飞的出发点,也是他的落脚点。作为城配物联的掌门人,他深知投资的风险,但勇往直前。妻子沈云笑着说:“大学时追求我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共同创业也是这样。对于他想达成的,他一直有这股执着劲儿。”

  “数字乡村”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德清乡村振兴的大门,朱红飞和他的小伙伴们,奔跑在迈向城乡共富的大道上。

县域共配一体化:

乡村振兴新引擎

  城乡融合中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物流配送服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活品质,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德清“县域共配一体化”体系的成型,打造了城乡数字服务新网络,增添了城乡共富新动能。鲜亮标识凸显3个特色:

  数字化赋能,构筑起县域智联配送生态系统。县域共配一体化系统,以数字配送大脑为枢纽,将车、货、场进行实时动态的智能匹配,实现整体配送链路的高效、可视、在线,同时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以县域一体化数字配送平台、农村电商和供应链云平台为支撑,整合更多优质供应链资源,突破地域产品销售的时空障碍。快递与包裹、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数字生活新服务3条服务线经纬其中,形成完整智联配送生态系统赋能乡村,成为数字乡村的标杆引领。

  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建。县域共配一体化系统,在政府项目扶持下,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全力参与,建设益农信息服务社,以多功能智能服务作为需求导向,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深度连接了运营场地、合伙人队伍、益农信息社和城乡居民需求,在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医疗问诊等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服务内容、丰富种类、整合资源,真正成为乡村居民的服务帮手,在优化服务中求发展。

  合伙式共富,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精神富有。这一系统中让人心动的是“精神产品”,千余名快递员加入社区“红色网格员”“楼道红管家”,成为融入城乡的基层治理先行队员;遍布城乡的“蜂享小屋”红色驿站,提供了快递员休息“24小时服务驿站”,工会、图书馆给快递员联合定制“蜂享红卡”,城配物联提供创业辅导,温暖他们身心。领军企业家致力筑造快递行业快递小哥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发布共富合伙人招募令,以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为依托,通过技术入股、创意合作、资金合作、协助招商等方式与村开展合作,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 朱李鸣研究员

  (本版图片由陆强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遨游“数字乡村”新蓝海 开辟城乡融合新路径 2022-07-25 浙江日报2022-07-2500005;浙江日报2022-07-2500008;浙江日报2022-07-2500011;浙江日报2022-07-2500014 2 2022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