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物

效仿抗倭明将形成方法论,杭州数梦工场专家崔晓峰服务政企数字化转型——

学习戚继光 打好“数据仗”

  崔晓峰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1976年生于山东,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最美科技工作者”。从2015年至今,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53件、软件著作权114项。他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大数据产品线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构建起全栈大数据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带领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获批成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追梦语录

  “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我不仅要带领团队开发出优秀的产品,更要形成数据建设方法论。”

  “我特别喜欢创造,享受不断探索、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过程。只要选对了方向,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极致。”

效仿抗倭明将形成方法论,杭州数梦工场专家崔晓峰服务政企数字化转型——

学习戚继光 打好“数据仗”

本报记者 张梦月 周 逸

  “数据连接梦想”“相信数据是一种自信”“让数据资源比土地资源更珍贵”……

  走进位于云栖小镇的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梦工场),一连串标语映入眼帘。数据,则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今年6月下旬,数梦工场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

  在7号楼最东北角,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简洁的白墙上,挂着一幅醒目的书法作品:“链起中华风九万,龙游数苑字三千”——这是对蒲松龄联句的化用,精巧地以“数”和“链”字赋予联句新意。

  “做数据工作就像这幅作品写的这样,既要眺望远方,引领趋势,也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我希望以此来自勉。”数梦工场首席技术官崔晓峰说。

  崔晓峰深耕大数据领域多年,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拥抱变革中的数字化产业,被团队伙伴视为旗帜。

  勇闯新蓝海

  在混沌中找出一条路

  在“浙里办”APP上,有一个被高频应用的智能速办模块“浙里民生关键小事”,崔晓峰团队正是这一模块的幕后英雄之一。

  “你用过‘浙里办’吗?”崔晓峰打开手机应用,向我们展示“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模块,“老百姓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就能办理出生、入学、就业、生活、救助、养老等首批六大类50项‘关键小事’。‘关键小事’的填报转确认、被动转主动、能办转速办、普通转智能、用户获得感等方面形成量化指标,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当数据在前台为老百姓“跑腿”,崔晓峰团队则在后台奔波。他们会归集相关监测数据,特别是基于用户需求,针对“关键小事”的好差评和意见进行NLP(自然语言技术)文本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每双月监测报告,从而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推动模块持续迭代机制,以期为老百姓打造更多实用易用好用的数据产品。

  除了“浙里办”应用模块,在许多生活和产业场景中都能看到崔晓峰的手笔。

  比如崔晓峰团队为杭州西湖区打造的“一网统管”平台,支撑楼宇经济、亲清助企业等六大领域场景应用建设。其中楼宇经济场景中搭建了楼宇经济数据仓,构建区级、街道级、楼宇级运行指标体系。

  “通过96个楼宇经济指标,可以从楼宇概况、楼宇经济、发展成效、企业服务四大维度来反映西湖区楼宇的运行态势,为政府部门做决策提供参考。”崔晓峰说。

  崔晓峰告诉我们,数梦工场研发团队具备横纵向级联、多场景数据共享、湖仓一体化数据治理、多行业产品化自适应等核心能力,能够实现省、市、县各层级和行业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助力搭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

  2015年,数梦工场成立,崔晓峰加入数梦工场创始团队。当年恰逢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第二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一个大有可为的数据时代来了。

  在崔晓峰看来,互联网让老百姓有了很强的获得感,有丰厚的技术和商业积累,但政府和企业端的数字化应用需求尚未得到充分回应,需要用数据和互联网领域的先进技术,形成最适合政企业务的产品,来服务政企数字化转型——这正是崔晓峰不断发力的方向。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想象力的蓝海。“这是没有人走过的路,在混沌状态中找到一条清晰路径,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崔晓峰说。

  7年来,崔晓峰带领数梦工场研发团队完成公司大数据产品线的规划、设计和开发,累计服务300多个客户,创造营收10亿元。

  开设分享课

  打造可持续发展引擎

  崔晓峰出生于山东,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曾在深圳华为技术、杭州华三通信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

  “我经历了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到数据技术的一系列变革,一个技术人能够赶上这几波浪潮,我觉得非常幸福。”崔晓峰说。

  2015年加盟数梦工场后,他将自己的“花名”定为“戚继光”,办公室也命名为“止止堂”(戚继光书房名)。文雅的崔晓峰,为何对明朝这位抗倭名将推崇备至?

  “戚继光的足迹,从渤海到东南沿海,这和我的生活轨迹十分相似。”崔晓峰说,“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是名战将,更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除了带兵打仗,也基于实践形成了军事工程方法论,再应用于作战。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这也是我要去做的——不仅能开发出优秀的产品,更要形成数据建设方法论。”

  记者看到,崔晓峰的办公桌旁摞着一份17页的“课件”,主题是“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构建业务价值的新等式”。这份课件即将分享给数梦工场的研发和解决方案团队,制作耗费了崔晓峰一周时间。崔晓峰说:“要在‘打仗’过程中形成积累,这是企业和团队长远发展的基石之一。”

  数梦工场的员工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分享课程,开设这类课程是公司高阶人才培养机制的一部分——由崔晓峰任导师,开设“戚继光班”,一个月开班一次。“希望通过论述和研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崔晓峰说。

  公司北方片区技术中心副主任刘珊珊是“戚继光班”学员之一,参与了五六次课程。她告诉记者,学员来自公司不同部门,都从事技术条线相关工作。“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能让我们坐在一起探讨,沉下心思考正在走的路和未来的方向。”

  数梦工场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让崔晓峰备感自豪:“这份荣誉的核心在于,数梦工场不仅自身在数字化浪潮中表现优秀,而且用优秀的产品和方法,为合作伙伴和客户赋能,共同提升产业数字化能力。”

  不走寻常路

  享受不断探索的过程

  崔晓峰有许多不走寻常路的特质。

  他习惯早起。

  “我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用一个小时跑步、游泳,这是一个独处和自我对话的过程,我可以系统地思考工作方向、技术规划和落地策略。”

  运动对于崔晓峰来说是充电的方式。“我特别喜欢筋疲力尽后大脑放空的感觉,吸收东西特别快,就像是一片海绵。”他说,自己在重要的学习和思考前都会保持这样的状态。

  他不喜欢“被动输入”。

  “我喜欢主动探索的过程,比起看电视,我更喜欢读书,主动去探索和自己相关的内容,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止止堂”里的书架验证了这一说法,书架上80%的书都和数据有关,有些都被翻得翘了角。

  在助理章芙蓉眼中,崔晓峰是一个“很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章芙蓉说,除了从书籍中汲取能量,崔晓峰还关注国际领先厂商、顶尖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常常通过和业界意见领袖互动交流,发现潜在的问题,看到新的趋势。

  他热爱“啃硬骨头”。

  比如国家应急管理部的应急管理行业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是数梦工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全体系构建的一个独立的一体化平台,搭建过程中,国家级的数据量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架构的优化到局部关键堵点排除,前后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寻找到了最优解。”崔晓峰说。

  最近,数梦工场和国家应急管理部的“2.0版”合作已经启动,或许这又是一次克难攻坚,但崔晓峰并不畏难,他知道自己背后有一个可靠的团队:“我特别喜欢创造,享受不断探索、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过程。只要选对了方向,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极致。”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6 学习戚继光 打好“数据仗” 2022-07-19 浙江日报2022-07-1900004;浙江日报2022-07-1900005;浙江日报2022-07-1900006;浙江日报2022-07-1900007;24533407 2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