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千年古镇焕新彩 澄潭潮起向未来

新昌澄潭街道打造实业智造先行区、未来乡村示范带

  拥江而立,潮起澄潭。古老而时新的新昌县澄潭街道正在悄悄翻页,打开的将是——新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澄潭街道的建设发展呈现出一派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景象。五年来,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从45.9万元增加到106.5万元,经营性收入从3.8万元增加到45.7万元……国家级生态镇、卫生镇,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美丽示范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等荣誉接连花落,将澄潭的发展带至一个新的高度。

  眼下,白云蓝天映衬下的澄潭江宛如一条多彩的绸带在澄潭大地上舞动,串联起一个又一个为共同富裕目标奋斗的生动场景。澄潭街道将开足马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中,交出别样风采的优异答卷。

“治村赛场”赋新能

“五力赛道”加速跑

  这几天,落户澄潭街道的浙江安么科技年产80万套智能数字化健康按摩椅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税收1.5亿元,将为2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

  “肖家台门住户已经搬迁,本周已进入正式施工”“铁小牛运动基地路面硬化”“泄下登山步道施工中”……在省“一事一议”财政资金项目群里,澄潭街道的村书记们纷纷上传本村项目照片,汇报项目进度。今年,澄潭街道5个村成功申请省级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各村齐头并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持续提升“拼”的状态、“争”的意识、“干”的劲头,今年以来,澄潭街道紧紧围绕县委“14361”战略,在“五力”新赛道上以“奔跑者”姿态加速前进,全力以赴拼抢每一个全市、全县排名的指标,如人居环境方面,连续3个月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镇街考核中排名第一;1-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25.4%、26.4%、21.1%,交出了高分报表。

  出色的成绩背后,无论是指标还是项目,都有一支干部队伍在实干奋斗。

  项目一线是澄潭干部比拼的“大考场”,也是锻造干部的“大熔炉”。最近,澄潭街道“治村赛场”格外热闹。为做好共富文章,澄潭街道的2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围绕党建基础、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和平安建设“设题”,同台同题赛比,掀起村社干部干事高潮。

  “治村赛场”各显神通:拥有1260余亩耕地的棠村村激活闲置农房,引进高档民宿,打造乐器坊、秀坊、当铺3处特色体验店;位于十九峰入口处的左于村积极做好山水文章,开出大大小小20多家民宿农家乐;铁牛村盘活土地,积极招商,引入白鹭湖生态园、欢乐部落等乡村业态,兴起城市后花园经济……作为“浙里兴村共富”新昌第一个试点镇街,澄潭街道还以“数字化+”赋能“治村赛场”,更精准考核村级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村级办事效率。

  创新“澄长阶梯”激活机关干部潜力,澄潭街道制定“五四三二一”实施方案,通过年轻干部组团比拼、季度晒比等形式激发干部干实事、干好事,原本想“躺平”的干部再也躺不住了,纷纷站起来、跑起来,原本跑在前面的同志也越跑越快,跑出“加速度”。

  走进澄潭窗口一楼大厅,跳动的“澄潭大脑”助力打造智慧党建阵地。大屏幕上,从澄潭概况、党建领航、工业智造、数字乡村、最美澄音5个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了辖区内运行态势,实现了区域运行态势数据化、可视化、智慧化,更聪明、更智慧地治理社区村居。

  党建引领强堡垒,干群齐心促振兴。乐于创业、奋发向上,澄潭街道不断掀起“干事潮”,交出“高分表”。

“三区并进”拓新路 “一村一策”添动能

  毗邻新昌县城中心、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发展主平台、十九峰景区核心区……凭借地理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近年来,澄潭街道立足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定位,坚持园区、景区、山区“三区融合”,分类施策、抱团发展,走上了“资源整合、整区建强、共富同行”之路。

  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澄潭街道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争分夺秒推动澄潭“二次创业”。作为园区街道,园区项目是“牛鼻子”,今年以来,澄潭街道打足“提前量”,成功实现盛世汽车电子产业园等5个产业项目落地,落地面积超350亩,有序推进18个小额基础工程项目,持续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

  最是园区好风景,提质升位产业兴。澄潭街道有足够的资本与成绩。以轴承制造、制冷配件、生命健康为主导产业,街道共有企业500家,其中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园区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也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途径,所以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澄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彬说。

  眼下,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正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未来乡村用能形态实时可观、可测、可控,电力故障精准定位、秒级隔离、快速恢复,将梅渚村打造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村域样板。

  去年,梅渚村成为绍兴市唯一被列入2021年“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的省级试点村。澄潭街道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法,再度“赋活”古村,推出“国企+村”运营机制,与新昌县旅游集团合作成立梅渚古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乡村与市场结合,一边实施村景观提升项目,一边策划活动吸引客流,一边通过多元招商模式盘活农房资源。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闲置农房激活等,去年全年游客量近5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0万元。

  在澄潭街道的“三区”发展中,山区既是洼地,也是一片大有可为之地。

  今年以来,街道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同质原则,立足“强村+弱村”“富村+穷村”“先进+后进”的差异格局,对辖区内31个村(居)进行划分,分为农业产业、特色产业、新村建设等六大联盟,抱团发展,跑出了共同富裕“新赛道”。

  同时,在“扩中提低”方面,消薄项目持续推进,澄潭街道抢抓“一村一策”增收方案精准落实,园区留用地返租、来益村企共建、丰岛智慧农业园区等18个消薄项目陆续实现收益。目前,已有三分之一行政村提前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大关。

  “园区、景区、山区,是澄潭街道迈向‘共富’路上三大特色区块,缺一不可。”澄潭街道党工委书记单唯一说,未来,澄潭街道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及今年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县委、县政府部署的“五力五争先”活动,奋力拼比全年红。

“水墨山城”绘新景 未来乡村向未来

  伴随着城乡风貌整治和未来乡村建设主战场的落户,今年,澄潭街道无疑迎来“二次创业”的“黄金期”,澄潭江沿岸“一江共富”新图景正徐徐打开。

  绿道绘新卷,碧水润澄潭。今年5月,澄潭江绿道景观一期工程正式完工,一群群骑行客慕名而来。二期提升工程加紧展开,将以“乡村+”理念为核心,打造三大“引爆点”及12处特色景观节点,融入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功能。届时,将更多地体现澄潭江两岸的历史文化和休闲景观功能,将之打造为城乡风貌的“新样板”、共同富裕的“示范带”。

  穿越过澄潭街道的“水墨山城”县域风貌区,创建范围约27.08平方公里,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城乡风貌县域风貌样板区试点。去年以来,新昌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走人产城文深度融合之路,通过重点打造“水墨山城”县域风貌区,逐步形成一条经济发展示范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共同富裕示范带、未来乡村示范带、唐宋文化示范带。

  近年来,澄潭街道依托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抓住省级美丽城镇建设契机,扎实开展基础配套、产业运营、文旅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和提升,涌现出梅渚村、棠村、铁牛村、左于村等一大批“网红村”。据统计,目前仅梅渚村、棠村、铁牛村、左于村就新引进品牌民宿7家、运营团队10个,新增业态8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80万元,村民也通过夜间经济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梅渚村入选全省首批100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前不久通过了省级验收。今年4月,梅屏村、棠村又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今年,新昌县启动以澄潭江为主题轴线的未来乡村示范带,放大产业、文化、生态优势,推进梅渚村、棠村、左于村提档升级,弘扬剪纸、糟烧等非遗文化,打造一系列具有澄潭辨识度的乡旅“金名片”。未来,在这些明星村的带动下,沿线村庄串点成线,组团发展,将成为澄潭江畔耀眼的共同富裕示范带。

  如今的澄潭街道,一座宜居宜业的千年古镇、活力新城迎面而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数不清的暖心变化,正成为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生动的注脚。澄潭街道将在新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街道人民,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接续奋斗,持续扎实推进实业智造先行区、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在共同富裕示范中展现更多澄潭风景。”新昌县澄潭街道党工委书记单唯一说。

  (本版图片由新昌县澄潭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千年古镇焕新彩 澄潭潮起向未来 2022-07-19 浙江日报2022-07-1900006;浙江日报2022-07-1900012;浙江日报2022-07-1900010;浙江日报2022-07-1900015;浙江日报2022-07-1900020 2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