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江南无所有 聊赠浙商魂

  浙商发展研究院即将走过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我们一路走来,走得踏实,也很有收获。

  当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问一问,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研究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关心关爱给予得够不够?“四问”之后,浙江日报社第一时间响应和落实省委号召,提出希望成立研究院来助推浙商发展。

  研究浙商、宣传浙商、发展浙商、引领浙商、提升浙商,是我们浙商发展研究院的初心和使命。

  为此,十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学习。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杂志的同志们以及广大浙商,一起学习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浙江发展的要求、精神。其二,我们和浙商相互学习。围绕学习,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浙商之所以成为浙商,是因为爱学习;浙商之所以能够打天下、闯天下,之所以能行稳致远,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就是爱学习。浙商是爱学习的群体。二是调研。浙商发展研究院成立后,对企业、对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走访企业、探讨国内外经济形势、每年都会提出“三原色”经济报告等。在调研的基础上,还有咨询、释疑、解惑,提出建议。我们的很多建议不但直接为浙商服务,还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有的甚至作为内参报给中央高层参考,这些都是同我们的调研联系在一起的。三是交友。既然要认识浙商、宣传浙商、提升浙商,就要和企业家交朋友。十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同企业家交了不少朋友。我们多少可以说是浙商的良师益友。四是鼓劲。我们通过各种载体宣传浙商,为浙商、为民营企业鼓与呼。五是提炼。我们对浙商的发展经验、对浙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规律、对浙商的时代特性等进行了多维度研究、提炼,实际上就是“问道浙商”。我们试图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给浙商一种思想的引领、文化的引领。围绕浙商精神高地,我们做了不少研究探讨工作。

  事业是无止境的,浙商也将不断发展,我们对浙商的研究还是要接续进行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十年要画个句号了。

  我从担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起,最集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个商帮都是一种历史现象,我们的浙商怎样能够作为一个群体行稳致远,几百年甚至更长远地存在下去?

  因为原来形成浙商的独特条件正在普遍化,原来早发的乡镇企业、先人一步的民营企业,从今天的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来讲,全国各地基本都差不多了,创造“四千精神”的老一代浙商也逐渐退出舞台,他们的事业正传承给新一代的浙商。我们的浙商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不断地向前走,如何保持引领时代发展?十年研究浙商也给我许多启示。

  我对浙商的未来为什么充满信心呢?简单地讲,那就是我们的浙商能在已有素养的基础上,把浙商魂、浙商脊梁、浙商精神、浙商的内在要素做强。浙商是有浙商之“道”的。

  正因为如此,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浙商发展研究院十年来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浙商的未来需要注入什么、提升什么?由此,我也想到了南北朝时一位将军诗人陆凯赠给友人范晔(《后汉书》作者)的一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我想用“江南无所有,聊赠浙商魂”作为纪念礼品,以期对这十年作一总结,对未来予以厚望。

  “江南无所有,聊赠浙商魂”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我们浙商要成为一个强大的群体,就要有整体意识,要有“集体记忆”,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精神文化标识,要形成一种自觉的思想支撑,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用王阳明的心学来解释,那就是我们的浙商要有一颗澎湃的心,一个强大的心的力量,也就是要有强大的“心力”。这是浙商的内在灵魂和坚挺的筋骨。

  我们浙商要在“千方百计”创新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为更富有家国情怀的“智慧之商”“圣贤之商”。由此进一步拓展下去,也就是我们的浙商要做到“人我”统一。

  浙商的商道首先是“人我”的统一,最深层就是把我们自己所有的一切和天下大道相统一,要达到天人统一。这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如果拥有了这样一颗澎湃的、阳光的心以及强大的内在力量,我们的浙商就能够迎风破浪、勇立潮头,就能不断地发扬浙商的“四千精神”去创业创新。

  浙江的发展繁荣必须根植于浙江企业家的强大,而浙江企业家的强大则必须依托于浙商内在心灵的强大,向着卓越、向着未来,不断地去学习和超越。就像宗庆后董事长刚刚讲的那样,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这就是我们的浙商精神,这就是浙商独特的拼搏精神,这就是不断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

  一切美好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认为对浙商的问道永远没有终止符,需要不断地追问下去、不断地进行充实提升。因为浙商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提升的。

  为了今天这个庆祝活动,我将自己对浙商的认知写成了一首小诗,以此表达我对浙商的感情:

  年年风云话浙商

  别了昨日装

  缘心起 情更长

  夜深梦浅还思量

  一路尘烟 万里冰霜

  策马扬鞭闯疆场

  遍地英雄创业忙

  边关雁 天涯客

  摘星邀月入行囊

  浙商 浙商

  栉风沐雨化故乡

  踏浪弄潮迎朝阳

  这首诗的题目是《风雨化故乡》。我认为,浙商之所以成为浙商,正是因为他们把风雨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故乡。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浙商就是在风风雨雨打拼中才成为浙商的。十年过去了,和昨天不一样了,但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无论社会再怎么进步、科技再怎么发达,都需要一种千方百计的创新创业精神、在风雨中打拼的智慧和精神。没有风雨长不出花朵,没有拼搏出不了精彩。把“风雨化为故乡”,这就是我们的浙商!

  (作者为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文是在浙商发展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节选)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江南无所有 聊赠浙商魂 2022-07-17 浙江日报2022-07-1700003 2 2022年07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