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央行相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金融数据——

更多贷款投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

  据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吴雨)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上半年新增信贷重点投向哪些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如何?在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详细解析上半年金融数据,回应热点问题。

  服务实体经济

  稳住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万亿元。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

  在阮健弘看来,当前人民币存款多增较多,M2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金融体系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派生货币相应增加。另外,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也推动了M2增速上升。

  此外,上半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资金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今年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新工具按季发放,将于7月首次申请,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有序推动相关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邹澜介绍,人民银行6月已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近期,人民银行还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以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

  “通过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够快速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邹澜表示,资本金足额到位后,前期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中长期信贷资金可及时跟进,并撬动商业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迅速跟进。

  99%的银行业资产

  处在安全边界内

  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邹澜表示,这为应对超预期的新挑战、新变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不过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阮健弘表示,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呈现复苏势头,这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收敛,总体可控,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金融部门将持续压降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更多贷款投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 2022-07-14 24516498 2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