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余杭区余杭街道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筑巢引凤来 稻乡飘“稻香”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的现代农业屡屡出圈。其中,永安村是当地有名的“明星村”。该村推出“永安大米”区域农产品品牌、全省首个体验式数字农业基地“盒马村”项目、浙江省未来乡村实践基地等,致力于探索农文旅融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以永安村为核心区的禹上稻乡每年共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永安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56.8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300万元,村民们在“稻香”里共享美好喜悦。

  永安村的蝶变,还得从由余杭区统一招引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说起。2019年,刘松来到余杭街道,负责永安村村集体资源的运营。他以“稻”为基,以“创”为核,提出了“四个一”目标:一个全国乡村振兴样本,一个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一个永安村自有品牌,一个能对外输出服务的乡村振兴模式。刘松牢牢抓住“市场”和“治理”两板斧,带头进村入居向村民传递市场信息,并有的放矢搜集民意,以“领头雁”姿态在合理争取民意基础上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每月落实走村入居不下8人次,今年有效落实民意18条。

  与此同时,永安村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近年来持续引领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链。不仅促成浙江省首个体验式数字农业基地落地村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还在该村设立“永安教学基地”。如今,永安村累计招引谷麦科技等8家新锐科技公司以及淘宝神人“大米姐”、“浙江大学精准育种研究院”等团队和单位入驻,引导支持本地村民开办“永安青黛工作室”“稻香茶庄园”“稻香书画院”等文旅项目。

  永安村欣欣向荣的发展状况是余杭街道多措并举、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余杭街道以八村联手抱团组成的“禹上稻乡”品牌运维为抓手,抓牢“经济”第一命脉,有效拓展市场化运作。把稳“组织化、品牌化、数字化”三大方向,以党建统领为核,建强支部堡垒。以稻香文化为轴,依托“禹上稻乡”品牌打造,持续深耕“数字田间”,为集体经济插上数字翅膀。

  为了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余杭街道通过集中流转永安村土地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核心区块水稻亩均产值由2000元提升至6000元左右;链接资源引进人才和项目达到31个,引导本地居民创业项目7个,带动就业超过50余人。

  与此同时,街道依托市场化运营组建专业团队,以“稻乡人才十条”为契机,创新人才管理制度,以“运营官梯级培养”招引人才,筑巢引凤靶向培育。同时落实动态清单管理,实现双向成长。

  今后,余杭街道将持续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筑巢引凤优化平台吸引力,紧扣实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智慧智能的目标,持续以数智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一条迈向共同富裕的可推广可借鉴的道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筑巢引凤来 稻乡飘“稻香” 2022-07-12 浙江日报2022-07-1200005 2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