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还记得鸡毛信、大头儿子、黑猫警长和女生贾梅吗?

追寻我们童年的阅读记忆

  “也许只有在孩提时代,书籍对我们的人生才具有深刻的影响。”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逝去的童年》中这样写道。或许这也是我们总对儿时的某些记忆,难以忘怀,反复咀嚼的原因。

  童年阅读的书籍,构架着人生的部分根基。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正在天一阁云在楼开展,156种优秀儿童读物生动诠释了中国儿童读物创作时代历程。

  百年来,孩子们都在读什么?这些读物是谁编写的?现代童书创作又有哪些新特点?暑假来了,正是读书的好时节。记者带着好奇走进天一阁,并采访了几位童书作家,寻找关于童年的阅读密码。

  百年前的童书

  一张张泛黄的书页上,精彩的故事、鲜艳的图画,一起拼凑出承载着一代代人记忆的书香童年。

  天一阁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李洁莹向记者介绍:“这次展览的内容横跨百年。我们按时间发展脉络整理,所选的经典童书作品囊括了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还包含了战争、科普、校园、科幻等多种题材。”

  比如晚清时期,正是中国近现代儿童读物的萌芽阶段。专以儿童为对象的报刊和丛书开始出现,西方童书也随着翻译进入中国。

  “这本《童话》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套大型儿童文学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创办”。李洁莹说,从1909年起陆续出版,历时15年,共102种。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童话”一词。

  记者了解到,《童话》所载的第一篇作品,叫《无猫国》,讲述了孤儿大男请主人把自己的猫带去卖掉。主人船至某国,国王请主人进宫赴宴,不料宫中老鼠把酒菜吃个精光。船主就把带去的猫送入宫中,老鼠随即销声匿迹。国王赏给船主金珠宝石。回国后,主人把这些财宝都给了大男,大男从此致富。

  《无猫国》的故事虽然简单,却开我国“童话”先河。它实际上是由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国教部任职的孙毓修根据西洋民间故事《泰西五十轶事》创作的。“《童话》大多取材于外国文学,如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等,还有一部分取材于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李洁莹说。这也反映了我国早期童话故事的创作以模仿借鉴为主,也受其他文学体裁的影响。

  “再比如这本《馨儿就学记》就是早期童书里的一本畅销书,由包笑天翻译。在许多名人的文章中都提到过这本书。”李洁莹告诉记者。《馨儿就学记》是意大利近代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儿童小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一年中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一个个渗透着爱的故事。

  实际上,随着中国新教育的改革,有识之士主张用小说“教育蒙童”,清末民初出现了一波翻译教育小说的高潮。包笑天正是这段时期翻译教育小说最多的译者。《馨儿就学记》是他的译作中影响最大的,先后再版过十次。

  为了让这部作品能被中国读者接受,包笑天把书中的人物、情节尽可能中国化。比如“破难船”一节,英译本通过男孩的外貌和神态,传递出勇敢、坚毅的性格,女主人公则是普通少女。包笑天译为少年“颜色温润如冠玉,优美不似田舍儿”,女孩变成了“容貌端庄而秀丽”的“大家闺秀”。他还创作了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这种翻译加创作的方式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童书,也反映时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现代儿童读物的创作,迎来了一股追求光明、呼唤自由解放的潮流。

  如《鸡毛信》中14岁的牧羊娃、儿童团团长海娃就以放羊作掩护,为八路军送信,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尾巴下面,瞒过敌兵。《小英雄雨来》更是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儿童小说、诗歌、童话都呈现出鲜明的青春、乐观、清新、向上时代特征。这段时期涌现出一批展现英雄主义精神的儿童读物,我们所熟悉的《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刘胡兰》等,都是在这时诞生的。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读物开启了多元化时代。1979年出现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讲述了三位少年偶然间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飞向人马座,多年后终于返回地球的惊险传奇。当然,还有70后、80后最爱的《黑猫警长》《365夜》,以及《花季雨季》《第三军团》《女生贾梅》等校园小说。

  每位观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展览现场,正在读大学的00后姑娘小爽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童书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些故事即使长大看也依然倍感亲切。李洁莹则对《365夜》印象深刻 :“我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去宁波少儿图书馆的借阅室里读这些书的欢喜。展柜里的童书,也唤醒了我的童年。”

  写童书的大家

  这次展览还对一代大家表示了致敬。实际上,鲁迅、梁启超、叶圣陶、冰心、丰子恺、俞平伯等都对儿童文学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在《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正式提出“孩子本位”的教育理念。“他还为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并创作了《故乡》《社戏》等作品,为儿童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李洁莹说。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近代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许多中国读者都看过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小说,但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翻译了他的《十五小豪杰》,鲁迅曾翻译了他的《月界旅行》。

  《月界旅行》描写了美国麦烈兰王国枪炮会社社员,在社长巴比堪的领导下研制成一种巨炮,发射弹丸送三位旅行者飞上月球旅行的故事。

  鲁迅介绍凡尔纳和《月界旅行》时写道:“此书独借三雄,自成组织……光怪陆离,不感寂寞,尤为超俗”,“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鲁迅翻译这本小说的初衷,就是为了弥补中国小说独少科学小说,以至于出现“智识荒隘”的情形。

  此外,周作人也发表过大量有关儿童的文学作品、理论和译著。他翻译的著作有《伊索寓言》《希腊神话》等。1919年,周作人将《卖火柴的女儿》翻译成白话文,刊登在《新青年》上。这也是安徒生童话第一次被介绍到遥远中国。

  当然,说起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叶圣陶是绕不开的。他给学生讲课,常讲小故事、小童话,学生特别爱听。童话集《稻草人》出版于1923年,辑录了叶圣陶创作的23篇短篇童话。叶圣陶特别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童话故事的素材,木匠、乞丐、渔妇、农夫、小溪、青蛙等等,在他的笔下都焕发了勃勃生机,具有独特的魅力。

  如其中《稻草人》一文,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奠定着现代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方向。作为中国现代第一部原创童话集,鲁迅评价它“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这些写于白话文始创时期的作品,毫无晦涩之感,无疑树立了民族典范。

  儿童读物总是和图画形影不离。《忆》是红学家俞平伯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新诗集,全书共收诗36篇。这部诗集的独特在于俞平伯毛笔手书、朱自清作跋、丰子恺作漫画插图,堪称诗书画“三绝”。

  书中附有丰子恺所作的彩墨插图十八幅,是较为稀见的丰子恺的早期画作,也显示了其创作中的趣雅和童真。连周作人也大加褒扬称“这诗集的装订都是很好的”,“从春台借了《忆》来看的第二天,便跑到青云阁去买了一本来,因为我很喜欢这本小诗集。”

  当代童书之变

  时代日新月异,21世纪是中国童书创作和出版迅速崛起、快步融入国际童书行业主流的时期。现在,少儿读物出版已经成为整个出版界数量、品种和质量提升最快的出版门类之一。

  浙江儿童出版物的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作为少儿出版领域的领头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打造了许多驰名全国的品牌书系。如“中国第一少儿畅销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查理九世”系列,让全国无数的小读者们津津乐道。

  实际上,优质的创作永远是畅销的根基。那么在新世纪,伴随着繁荣的少儿读物市场,童书创作又是怎样的情况?当代的童书创作应当注意什么?

  沈石溪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创作了《狼王梦》《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等经典动物小说,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记者家中现在还留着多年前购买的《混血豺王》《睡蟒边的雪兔》等书。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喜欢用写作来传达我对生活的看法和感悟。”沈石溪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动物小说作家,他最想在作品中传达的,就是动物也拥有情感和灵性,人类应当尊重这些大自然的生灵。“当然为了提高可读性,我的书里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来自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沈石溪说。

  在沈石溪看来,儿童文学的创作更应该注重真实。“十几岁年龄的孩子,其实正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去窥探成人的世界。”沈石溪说,我们不应当把复杂的真实过滤掉,而是要帮助孩子们如何更好地认识和跨入成人世界。

  于是在沈石溪的作品中,作者本人总是以一个真实,甚至有点脆弱的形象出现。在《再被狐狸骗一次》中,他是一个瘦弱、脸色苍白,还有点私心的人;在《灾之犬》中,他是一个用十分残忍的方式遗弃猎狗的主人,甚至有小读者当面含泪向他控诉,“这个主人太坏了”……但正是这种不浅白的叙事方式,赢得了万千读者的心。

  “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首先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阅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向更高级的阅读转向。”沈石溪说,“孩提时代读的书,就好比农民在山上种果苗时浇的第一瓢‘定根水’,只有让阅读带来源源不断的兴趣,才能让孩子牢牢地扎在文化的土壤里,终身受益。”

  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后,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原创绘本《太阳和蜉蝣》摘得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作者汤汤也认为孩子们需要读深刻的、思想性强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会启迪他们的智慧,点亮他们的心灵,促进他们去思索人生和世界,从而帮助他们慢慢地成为会思考、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在童话写作中,我会尝试探讨一些哲学的命题。同时尽力用迷人的故事呈现深邃广阔的主题。哪怕很大很深很晦涩的主题,也要用一种轻松和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读得兴致勃勃。”汤汤告诉记者。

  汤汤很珍惜灵感,她的构思时间总是尽可能地长一点,让故事胚子慢慢地生根发芽。而创作最大的动力就是能让孩子的眼睛亮一亮,让他们的心灵有一瞬间被感动,被擦亮,被温暖,甚至被深深震撼。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追寻我们童年的阅读记忆 2022-07-08 浙江日报2022-07-0800003 2 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