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长兴 财政赋能,赢得乡村“富美长兴”

  南太湖畔,清波荡漾,白鹭翩飞,绿水青山间,一个个美丽乡村星星点点,遍布其中,构成一幅“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缩略图。

  从春天的草莓,初夏的桑葚、枇杷,再到当季的水蜜桃、杨梅、葡萄等,长兴一年四季鲜果不断,“长兴鲜”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打响;这里河网密布,溇港纵横,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被评为2021年度浙江省种粮大县;这里生产的湖羊“远嫁”新疆、四川等地,唱响了东西协作、同奔共富的“精彩篇章”……

  如果把长兴县农业农村新面貌比作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那么财政资金就是为花园提供养分的土壤。

  “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财政资金再紧,也不能紧‘三农’。”长兴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长兴县财政局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任务,每年统筹整合县级财政资金不低于4.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近3年农业农村方面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超20亿元,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开创“富美长兴”美好未来贡献了财政力量。

共建共享

湖羊产业带动乡村致富

  时下,正是湖羊繁殖、出栏的高峰期。走进位于长兴县吕山乡的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仿佛进入一个古朴雅致的中式庭院,白墙黛瓦、亭台连廊,坐落院中的湖羊雕塑栩栩如生。

  “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的湖羊存栏量大概在5万头左右,但是我们吕山乡的湖羊真正赚钱的却不是靠‘卖羊肉’,而是靠‘种羊’。”吕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原来,吕山乡养殖湖羊的历史悠久,该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湿热、宜舍饲等特点,被广泛引种到新疆、内蒙古等全国主要绵羊养殖区,作为杂交母本或者育种素材用于提高当地绵羊的繁殖力。

  为了将湖羊产业真正培育成老百姓的富民产业,长兴县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成功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范围,其中吕山乡湖羊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4500万元。

  与此同时,打破各村“单兵作战”和财政资金不足的困境,在全县首次探索全乡9个村组团发展的共同富裕新模式。将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资金按照“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有别、积累共有”原则进行筹集和管理,村集体经济和湖羊农合联分别按照入股方式、入股金额明确股权比例,共同打造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助农增收、财政资金保值的共生共进良性循环。

  “在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下,我们打造了长兴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数字中心,这上面哪只羊打了几针疫苗,哪种配对组合繁殖存活率最高等一清二楚,并可以依托数据挑选出优质种羊进行重点繁育,实现优生优育。”吕山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项目可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900万元,并为本地村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2021年,在园区工作的20户低收入农户每户发放工资1.6万元。

  一头湖羊托起富民大产业,数字赋能打开乡村新未来,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坚实保障。近年来,长兴县财政局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主动服务吕山乡打造湖羊品牌,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65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32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1.8亿元,使湖羊产业走上了“一产强、二产精、三产旺”的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吕山乡湖羊存栏11万头,年出栏16万头,其中湖羊种羊年存栏6万头,涌现了天下牧业、德睿生态、永盛牧业等一批湖羊养殖规模企业。以湖羊产业为基础,吕山乡依托湖羊文化节庆活动做深农旅融合,打造了湖羊美食不夜街、蒙古风情餐饮体验区等,不断打响长兴的湖羊“IP”。

连线成片 美丽乡村从盆景变风景

  走进长兴“梅映乌龙”乡村振兴示范带中的“画里慢乡”白阜村,老街时光静谧,山乡水埠,古韵悠然。倘若再到村里的“闲野咖啡”露个营,喝着咖啡,跟朋友聊聊天,足以悠闲地度过夏日的美好时光。

  作为长兴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其中一条,“梅映乌龙”主要涉及画溪街道新庄村、白阜村和三新村。近两年,画溪街道结合“山水田林茶果树”等资源,打造“画里慢乡”江南果都的新田园慢生活体验区。其中,白阜村按照县财政与村集体投入1∶1的方式,共投入1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村庄。

  资金,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财政资金是有限的。长兴县坚持“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白阜村村容村貌改善以后,接连吸引投资3000多万元的花海项目、投资500多万元的民宿项目、投资1.2亿元的阿那度度假庄园前来落户,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2.2亿元。

  “长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财金协同,积极开展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利用政策性农业担保的增信功能,引导金融资金进乡村。通过省地共建担保风险资金池,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以‘数字化’农担工具撬动金融资本进乡村。”长兴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独白阜村如此,经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创建,长兴县共打造了“梅映乌龙”“江南茶乡”“太湖风情”“希望田野”“农园新景”“山水古韵”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吸引民间投资项目超60个,总投资超50亿元。

  在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业态的同时,长兴也越来越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仰峰村位于具有“江南小延安”之称的煤山镇西部,红色资源丰富。但因地处山区,经济发展受限,如何让仰峰村这颗“星”亮起来,实实在在地牵动着财政人的心。

  2017年,仰峰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建设,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以“打好红色牌,念好山水经,走好美丽经济发展路”的村庄定位,长兴结合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800多万元,社会资本700多万元,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顺利完成历史文化村落改造。去年,仰峰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9万元,是2016年的4.35倍。

  “最近几年,长兴县财政每年都要投入2亿多元资金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这也让农村的发展更加迅速。”长兴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长兴,通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提升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一个个精致、美丽的新农村拔地而起,成了当地的风景线。

踏水而来 幸福河湖绽放美丽经济

  天气晴朗的夏日,阳光照射在洪桥镇连片的水塘上,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洪桥河蟹生长的家园。到了秋天,肥美的河蟹经过选蟹、称重、打包,将被送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

  “洪桥河蟹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如果不好不仅会影响河蟹的生长,还会导致河蟹死亡。”洪桥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洪桥镇整合幸福河湖、农业强镇等各条线资金7248万元,建设北横港幸福河湖,重点打造北横港支港、潼桥港,串联3个漾荡(七斗漾、梅家漾、潼桥漾),使得镇内水生态、水环境大幅度改善。

  在此基础上,洪桥镇以漾荡为中心,结合特色湖蟹产业优势,利用河道良好水质适当进行生态大闸蟹养殖,打出了“蟹乡滨湖小镇,醉美漾荡洪桥”的特色名片。目前,“漾荡”牌河蟹已成为长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21年,长兴漾荡河蟹产量达1600余吨,产值1.93亿元,亩均利润4600元以上。

  洪桥镇着力发展河蟹产业,打造农旅融合的特色滨湖产业示范小镇,是长兴县通过创建幸福河湖,发展美丽经济的缩影。

  近年来,长兴以“浙北诗画江南水乡”定位为引领,共投入资金2.43亿元,推动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73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约1.65亿元。

  幸福河湖的创建,不仅极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营造了一个个环境宜人的滨水空间,还带动了沿线水经济的发展,使幸福河湖成为真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水口乡,依托金沙涧美丽河湖建设,沿线民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全享型禅茶生态养生休闲旅居地;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通过大荡漾水系幸福河湖建设,充分发挥湿地文化特色,进一步打造太湖特色湿地文化旅游产业;和平镇依托滩龙桥村河道整治,重点打造“霞幕湖”滨水乐园,把和平良好的自然资源转为经济效益……

  接下来,长兴财政将持续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随着环湖大堤后续工程、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将不断丰富幸福河湖的内涵,让幸福河湖更好地造福人民。

  数读“长兴财政”

  长兴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2019-2022年,每年统筹整合县级财政资金不低于4.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

  2019-2022年,每年安排4500万元县级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安排5000万元县级专项资金支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园区21个,高质量创成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8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5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73个,实现省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2019-2022年,县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资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2021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77.8公里,完成美丽河湖创建3条,完成水美乡镇创建2个。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长兴 财政赋能,赢得乡村“富美长兴” 2022-07-06 浙江日报2022-07-0600010;浙江日报2022-07-0600022;浙江日报2022-07-0600014;浙江日报2022-07-0600028;浙江日报2022-07-0600012;浙江日报2022-07-0600015;浙江日报2022-07-0600017;浙江日报2022-07-0600021 2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