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为稳经济铸牢“安全链”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生命线。浙江产业链、供应链已充分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但是,疫情的反复不时带来的物理空间割裂,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是预料之中的。这反而导致一体化越密切、跨区域协同性越好的区域和企业,优势越容易变成劣势。这种状况,已经表现在今年3月以来的这一波疫情影响之中,浙江许多产业特别是芯片和汽车制造受到冲击尤其显著。

  为稳住经济大盘,国家及时出台33条稳增长政策,浙江迅速匹配8个方面38条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字落到什么地方去发力?从长三角看,核心仍然是产业链、供应链。

  首先,要尽快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要深入分析浙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关键领域清单,精准分析“关卡”所在,加快优化供应体系。结合浙江的“415”产业体系,重点在十大产业链上精准对接、强化协同,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闭环。要构建参与全球竞争的安全预警体系,努力把“卡脖子”背景下的产业链重构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需要强调的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必须贯彻好。真正的贯彻,不是拿个复印机到处去复印中央政策与防疫要求,而是要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办法。防疫是要把风险管住,而不是要把经济、社会管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纾困政策,都始终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在防疫方面,浙江制定了“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封闭生产指引,并在嘉善的复工复产中取得了实战经验。任何一个产业平台一旦发生疫情,将按照指引要求组织有条件的企业闭环生产,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这是浙江防疫与经济相统一的有效探索,也是应对疫情反复的有效手段,需要各地熟练掌控、高效运用。

  再次,我省要善于危中寻机,努力在更高层次融入全球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疫情下,产业链面临新一轮重构,对于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十大产业链而言,要努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做到最大限度的“不可替代”。只有这样,无论面对“灰犀牛”抑或“黑天鹅”,都能够持续站在舞台中央。国家层面的“强基工程”、我省的“专精特新”,就是要在产业链节点上塑造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典型企业。

  赢得重构优势,关键是塑造具有自主掌控力的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硬核技术、研发投入等。我们要鼓励更多浙江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端环节、高端产业,而不是走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

  对我省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区域,要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再系上一根“安全带”,构建紧密型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享的网络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构建以技术能力连接在一起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具有内外驱动力的协作,而非传统的靠低成本、买卖式的链接。也只有这种协作,才能经历各种“风吹浪打”。

  抓住了“稳”与“进”这两个关键词,就抓住了全年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两个先行”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部署。在市场面临各种复杂考验的过程中,要发挥浙江企业市场意识强、战略决策快、战术执行好的优势,抓住重构机遇,努力让一批企业尽快成为高端要素交换的网络节点,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链”式优势。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为稳经济铸牢“安全链” 2022-07-05 24473380 2 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