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7名党员心头的“三件事”

——记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社建委)社会发展与改革处党支部

  编者按:近年来,省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红色根脉强基工程”部署,全面实施“双建争先”工程,迭代升级党支部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支部。为进一步形成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省直机关工委确定了101个先锋党支部。“七一”临近,本报今起刊发部分先锋党支部的特色做法和先进事迹。

7名党员心头的“三件事”

——记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社建委)社会发展与改革处党支部

本报记者 钱 祎

  傍晚的省府大院1号楼,4楼的4间办公室常常亮着灯。很多人不知道,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浙东唐诗之路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紧扣浙江社会建设领域改革发展脉搏的重大规划与政策的编制,就出自这里。

  2021年10月,一个开全国先河的省委派出机构——省委社会建设委员会挂牌。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社建委)社会发展与改革处承担起共同富裕改革、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社会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重大任务的“牵头”职责,助推浙江从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跃迁,为全国探路闯关。

  任务庞大艰巨,处里却只有7名工作人员,更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我们都是党员,有攻坚克难的韧性,也有善抓重点的巧劲。”党支部副书记章钢说,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抽丝剥茧,他们梳理出一条主线:干好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和急盼难事“三件事”。

  今年1月,省发改委举行媒体吹风会,通报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的阶段性成果。当时,这个由社会处牵头开发、于去年8月上线的应用访问量已达近亿次。坐在会场,看到应用受到群众欢迎,支部党员们深感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

  为找准群众身边最高频的“关键小事”,7名党员带头和相关部门赴各地调研,召开群众恳谈会、发放需求问卷、进行需求揭榜征集等,不仅全面纳入出生、入学、就业、养老等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6个阶段50件“关键小事”,还“挖”出了不少潜在难题,一些“小事”办着办着就成了“大事”。

  过去,群众在医院做了检查,转到别的医院就诊时还要再做一次。“看病多头、重复检查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在杭州的一次调研中,党支部书记钱哲发现老百姓对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的呼声很高。于是,她会同专班人员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将富阳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试点的经验,凝练纳入“关键小事”清单,并推动上升为“浙医互认”应用,老百姓省内就医可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院互认,省时省力又省钱。

  如果说对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的关注,是社会处党员以人民为中心情怀的体现;那么化解急盼难事,则彰显了他们敢于冲锋、担当作为的精神。

  在外人看来,社会处的工作人员平时不是写材料就是开会,但其实更多时候,他们都主动往基层跑。“我们很多工作具有开创性,只能‘摸石头过河’,规划和政策都要紧贴老百姓。”钱哲说。

  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去年,社会处党支部党员俞洁和其他党员帮助泰顺编制了支持该县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意见;今年6月,又和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嵊泗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走遍县里所有乡镇,考察100多个点位,访谈130多人,进行了32场大讨论。回来后的一周内,他们就完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现在正紧锣密鼓地编制支持嵊泗海岛县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的实施意见。

  作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探路者的一分子,这个只有7名党员的党支部迎难而上、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年多时间里牵头编制了10多个规划、20多个政策文件,推出数字社会“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三大服务品牌,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34项重大改革落地落细。

  7名党员群策群力做好的“三件事”,件件关乎群众幸福感,成效也反映在经济社会效应中和老百姓的口碑里——超99%的群众好评率,让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获得2021年浙江改革突破金奖;成功争取浙大一院纳入全国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辅导名单,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国之重器”在浙江布局;制定形成“1+11+N”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浙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98.7%……全国领先的一张张“成绩单”,是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最好见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7名党员心头的“三件事” 2022-06-30 浙江日报2022-06-3000005;24451095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