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题

《浙江文史记忆·省卷》
写后感怀

  王旭烽

  当我终于完成这部修订了18遍的《浙江文史记忆·省卷》书稿,提笔而起,笔尖上滴下了烟云雾气,把我的稿纸打成了两浙的江河湖海。

  尽管,浙江十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其布局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水是最少的所在。可一旦徐徐道来,水意便充满于一万多年来浙江历史记叙的字里行间。

  书写我们的故园,第一个感觉便是她如水般的灵动变幻,生生不息。浙江地域真的不大,几乎就是全中国的百分之一,但浙江仿佛做了一次时间与空间的置换。从何时开始,每一个历史单元,都有着眼花缭乱的事件,总是如钱江大潮一般,涓涓地流淌,流淌,流淌,然后突然爆发出世上最大的浪潮。空间一下子被时间的能量震撼裂变,浙江变得很大很大,让作为书写者的我们,怎么也写不完。

  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作者努力想简约、简约,再简约,但最终还是有40多万字的原因吧。浙江的水,是真的深不见底啊!故事多,情节多,细节多,宝藏多,一旦下定决心去挖掘它,真是怎么挖也挖不到头。浙江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条水脉,有着不断增加的内涵,不断演进的前方,自然而然地扬弃,一种内在自发的动力推动着浙江人,使她的杰出儿女们具备了一种顺势而为的引领气质。

  浙江的一些城乡历来善事商贾,到晚近之际更有了勃发之势。在一些人看来,浙江已经物华天宝了,为什么不趁机躺平享受呢?但风雅和教养使这些沿海之地依然做到了分寸有度,智慧和创造、想象与实践,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历史前行的脚步声中。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将物华天宝成功地转换为人杰地灵。

  正是这样顺时针而下的思考与梳理,使我在书写中渐行渐知地理解了近现代浙江的特质。为什么浙江会出现秋瑾、徐锡麟、陶成章?为什么会出现蔡元培、章太炎、茅盾?为什么会出现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浙江的近现代人物,是深刻改变中国现状的人物。

  批判精神的下一步便是渴望变化,而变化必须从改革开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开放思想和行动。所以,改革开放这个当下词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浙江先行者们的精神所在了。这样的大河式叙述法,使常识更为新鲜、前瞻更有规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把浙江当作一个复调式的存在。浙江尤如一条航行在大江上的航船,她一面向往着诗与远方,渴望着前方的大海;另一方面她环顾着两岸,锦绣山河一望间,给人以安全感。如果您向往安定,自可选择上岸,劳动,建设,生活。如果您渴望浪遏飞舟,亦可勇往直前,去成就“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时代之子桂冠。这正是我在撰写此书时对时代前行者乃至牺牲者花费更多笔力的原因。

  在一遍遍修订过程中,让我坚持下去的原因很多,包括同行们的一次次研讨、审读者们一次次地校正、组织方一次次地查漏补阙。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书写充满着深刻的诗意,包括浪漫主义式的美感。浙江是美的,浙江的历史记忆渗润着江南古典气韵,越深入就越发迷人。同时,这种美感也是新潮的,科学与质朴的。

  正是浙江这块热土给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记忆,这些珍珠般的素材,是远超虚构的历史真相。将它们记录下来,传播下去,正是我们的使命。

  (作者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国家一级作家)


浙江日报 专题 00009 《浙江文史记忆·省卷》
写后感怀
2022-06-30 浙江日报2022-06-3000006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