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题

以文化人,讲好浙江历史上的精彩人文故事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首批新书重磅面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维系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经典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浙江要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要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浙江历史、扎根浙江大地,推动全社会不断增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只有读懂浙江,才能更好地发展浙江。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全馆之力牵头组织编纂覆盖省、市、县(市、区)三级的《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系统性地讲好浙江历史上的精彩人文故事。

  一、赓续文脉,力争创作用历史映照现实的文史佳作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丛书的编纂立足于展示浙江历史上的重大人文实践,深入挖掘浙江文化的丰厚底蕴,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浙江文明,彰显历史映照现实的时代意义。

  一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05年,启动实施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丛书是浙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创作活动,突出了“八八战略”对浙江新时代发展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具体行动,对全面展示“重要窗口”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丛书以大历史观的理念,重点讲好浙江历史上的重大文史记忆故事,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属性和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新时代浙江一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人文创作实践。

  三是努力助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有。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共同富有。丛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浙江历史文化,力求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字阐述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填补了我省文史研究成果在简明性、可读性和全域性方面的空白,努力使历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是为提升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提供读物。丛书为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更广泛深入了解浙江历史文化和当代浙江,提供了一份颇具特色的重要读物。

  二、守正创新,力争创作富有鲜明特点的文史佳作

  丛书以浙江历史上的重大文明实践、重大思想文化成果、重要文化名人为基本线索,简明扼要地概述了浙江的“文史记忆”。概括起来,有以下6个特点:

  一是总体性。丛书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总貌,简明概要地整体阐述浙江在文史哲、科学、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华,叙述各个历史时期浙江文化的主导形态和特质,让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浙江文化形成、发展、兴盛的过程,以及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

  二是人文性。丛书重点梳理了浙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人文脉络、历史名人的重大贡献、文化艺术的重要成就、学术思想的独特风格,以及它们对当代的启示意义,以丰富厚重的思想文化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三是史实性。丛书编纂坚持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努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到史实准确、恰如其分。

  四是时代性。丛书编撰力争体现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注重立足当代浙江发展成就,辟专章,叙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浙江的历史变迁和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这是以往相关研究成果中所没见的创新之举。

  五是省域性。丛书由省、市、县(市、区)分别编纂一卷,提纲挈领地展示浙江各地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既体现浙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共同特性,又凸显浙江各地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六是普及性。丛书面向普通读者,力求可看、可读、可感,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在确保史实准确严谨的基础上,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三、科学提炼,力争创作展现浙江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史佳作

  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孕育着独具魅力的浙江人文精神。从一万年前上山文化的孕育初发,到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文明曙光,从2500年前越国精神的创立彰显,到1000年前宋韵文化的鼎盛辉煌,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这漫长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无不深深镌刻着浙江地域文化的内在特质,体现着精神文化的坚厚力量,铸就着浙江人的独特品质和人文风骨。

  在丛书编撰过程中,经广泛讨论,在省卷绪论中我们试图从7个方面提炼概括出浙江人文精神的大致脉络和基本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多元和谐精神;二是“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民本民生精神;三是“实事求是、破除迷信”的求真务实精神;四是“经世致用、崇尚气节”的力行实学精神;五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开放立业精神;六是“工商为本、诚实守信”的工商文明精神;七是“教育优先、人才第一”的文教兴邦精神。也许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分析概括,但应当说,上述7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浙江省委将新时期的浙江精神科学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既是浙江文脉薪火传承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浙江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品格的科学提炼和深刻总结,更是激励浙江发展前行的不懈动力。其中,遵循规律、尊崇科学的“求真”精神,是浙江文化始终不渝的真理追求,而注重现实、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更是浙江历史世代传承的风尚精华;诚实立身、守正不渝的“诚信”精神,是浙江人世世代代躬身践行的行为准则;天人合一、和美与共的“和谐”精神,是浙江人孜孜以求的至高意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是浙江自然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的独特秉性;励志奋进、自强不息的“图强”精神,更是浙江古今经久不衰的主体情怀和素养。它们滋育着浙江人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人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人的创造力,并由此成为推动浙江持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

  浙江的这些人文精神和文化品质,正是我们这套丛书所要呈现给广大读者的主题和主旋律。

  四、精益求精,力争创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史佳作

  丛书自2017年开始酝酿筹划、2018年启动、2020年全面铺开,到今年基本完成,花了近6年时间,涉及到全省域各市、县(市、区),前后有1000余人参与了编纂出版工作,创作体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参与力量之多,在浙江文史研究创作和编纂史上都是少有的,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浙江文史人的新作为。

  一是展现了文史人极富情怀的创造力。丛书用“记忆”方式叙述浙江的人文历史,是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创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每卷主笔满怀激情全身心投入,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如省文史馆馆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省卷主笔王旭烽,怀着对浙江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从初稿撰写80万字,经过18轮修改完善,精炼压缩到成稿约40万字。用她的话说,这是其创作生涯中耗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次“炼狱式”创作,也是一次情感洗礼、丰润心灵的创作。

  二是展现了文史人精益求精的专业性。丛书编纂过程汇集了省内高校、社科研究、史学史志和文化等单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从视角、内容、风格、可读性等方面集思广益,仅省卷文稿就先后召开20余次会议进行反复讨论研究,组织专家19人次进行全文审读,导论和有关章节更是邀请专家审阅达28人次、52人次之多,同时还邀请党史等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把关,以确保丛书质量,使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三是展现了文史人合力推进的协同力。这是由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合编纂的一套丛书,需要各级合力推进才能完成。丛书由编委会统筹组织,各市、县(市、区)由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从而保证了编纂任务的扎实落地。目前,省卷和嘉兴市、县(市)卷已出版,其余各市、县(市、区)卷编纂工作总体已近收尾阶段。这是全省广大文史人通力合作的重要成果。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丛书得以扎实推进,成果初显,各方反映良好。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高质量做好后续工作,力争把丛书打造成新时代文化浙江的精品力作,为“两个先行”作出应有贡献。


浙江日报 专题 00009 以文化人,讲好浙江历史上的精彩人文故事 2022-06-30 浙江日报2022-06-3000004;浙江日报2022-06-3000009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