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南浔菱湖:千年新“渔”都 繁华新江南

  翻开历史,千年古城是浙江文脉的渊薮之地;

  走进现实,千年古城同样是创新发展的活力地带。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

  历史文化新空间

  因为热爱,所以保护;因为保护,而更加热爱。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拥有了对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准确认知和信心,千年古城的保护也就有了更广泛的自觉;当古城获得了更有效、更科学、更有远见的保护,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就多了一个活力十足的载体。

  南浔区菱湖镇秉承“历史街巷格局保护优先、文物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优先、集体记忆的重点场所保护优先”原则,与专家多次论证《菱湖古镇规划保护方案》,力争还原千年古城历史建筑风貌,实现历史文脉肌理的延续与再生。

  当地联合专业民间文保队伍对41处具备文化保留价值的建筑、点位、小景进行原样保留、保护,打造了以章氏旧宅、费氏存志堂为代表,民国历史文化建筑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共湖州中心县委旧址、中共吴兴县委机关旧址为代表,承载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记忆街区”,并通过举办“寻找老街记忆”座谈会,收集老街照片影像、史料故事、老旧物件,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编撰发行《寻梦菱湖》《路入菱湖深》等十余册展示菱湖地方特色文化的系列丛书。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遗产是针对一个静态的个体,古城古镇更是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古人们在这些古城留下了可贵的人文记忆,但这种记忆不可能是静止的、停滞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对于尚未丧失功能的古迹,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当我们承担起古城保护的使命时,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让原住民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及时分享发展红利,实现原居民与城镇的融合共生。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保护的应有之义。”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着眼产业发展布局,菱湖打造“三区”,即“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水乡古村落体验区”“现代万亩工业园区”。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以西部片区各村为重点区域,围绕村庄环境提升、产业布局优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样板片区建设。水乡古村落体验区以射中、竹墩等村为重点区域,围绕桑基鱼塘、沈氏文化以及特色古村落为核心,打造水乡特色文旅产业。现代万亩工业园区以湖山大道以东、S214连接线以北为重点区域,围绕新兴主导产业,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着眼城镇发展布局,菱湖打造“两城”,即“秀溪古城”“融杭新城”。秀溪古城以菱湖老镇区为核心,重点传承发扬“街巷里弄”菱湖文化,打造以文化休闲、红色体验等为主的文旅古城。融杭新城以“融入杭州”为导向,植入教育医疗、现代商贸等高能级现代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服务、商务休闲与文化艺术的品质新城。

  着眼区域总体布局,菱湖打造“一中心”,即“南浔区副中心”。以千年古城复兴为契机,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副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高水平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辐射性强的重大项目,将副中心的定位变成真正的地位。

  探索具有菱湖特色的

  融合发展新路子

  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古与今、人与城镇、人与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这是菱湖人的自信。

  菱湖人的文化自信,源于菱湖水乡热土的哺育,传承着历久不衰的族规家训。我们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总结出一条规律:经济发展必定会推动文化发展,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则有赖于文化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历史悠久的水乡菱湖,有风光秀丽的“九墩三浜,七十二座半桥”,又是“烟火万家,阳抱阴环,左萦右带以水为国”的江南泽国,物阜民富。古今众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雄浑诗篇和壮丽画卷,也陶冶了菱湖人的心灵。

  古城复兴,复兴什么?古城的魂是什么?文旅融合,融合什么?关键在于什么?

  “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能主观随心转化,不能无序随意转化,而应坚持效果导向,有的放矢。具体方向应该是向民生发展资源转化、向文旅融合资源转化、向文创产业资源转化、向城市品牌资源转化。”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着力还原千年古镇历史风貌。对全镇41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重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红色记忆街区”“时代记忆街区”等六大街区,充分利用修缮的历史建筑,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英雄事迹馆”“抗日战争史料馆”等六大场馆,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名片,有效实现历史文脉肌理的延续与再生。

  深度挖掘古镇特色格局。菱湖镇虽历经沧海桑田,但旧镇址未变,区内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城镇特有的街巷格局。现有历史街巷61条,6000余米,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酱园弄、塘路、油车潭街、八四弄、社坛基弄构成了古镇区空间的基本框架,较完整地体现了江南水乡古镇“天人合一”的环境特色。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淡水渔都等“菱湖符号”,深入挖掘历史文脉底蕴,菱湖古镇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成立菱湖历史文化研究会,编撰发行《路入菱湖深》《秀溪记忆古桥墨韵》等10余册展示菱湖地方特色文化的系列丛书,唤醒千年古镇、留住历史记忆。

  聚焦渔桑文化品牌更新。充分挖掘菱湖千余年历史底蕴,聚焦桑基鱼塘活态传承、民俗文化延续利用、乡村节庆内涵提升,实现渔桑文化、水乡风光、历史文化相融合,打响“古韵水乡·魅力渔都”特色名片。聚焦古镇保护开发,坚持“渔文化+旅游”“渔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射中桑基鱼塘原始标本、渔博园、淡水鱼博物馆等为主要载体,打造中国桑基鱼塘示范地,推动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菱湖充分发挥千年古镇历史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探索出具有菱湖特色的“人产城文景”融合发展新路子,高质量打造小城镇发展新样板。

  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

  “魅力渔都”新品牌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场从千年古城出发的创新,更将连接起菱湖的历史与未来。

  在物质空间提升的情况下,使城市恢复活力至关重要。如果花了很大力气保护,却换来一座冷冰冰的城市,缺少人们的“心向往之”,那么这样的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活化”必须有整体的、系统的策划,与保护和更新相比,复兴不但注重物质,更强调活力,强调其中的人。

  坚持以业聚人,菱湖坚持产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提升传统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古城文化融合发展,积极塑造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千年古城产业活力。

  菱湖镇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位于湖州半小时交通圈、杭州一小时交通圈、上海两小时交通圈。水上交通亦十分发达,大运河古道穿镇而过,水路可达杭、嘉、湖、沪、苏、常等城市港口码头,交通十分便利。这对于产业升级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菱湖作为南浔区副中心的地位优势与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常住人口集聚引力。充分发挥菱湖位于杭州—湖州发展轴上的门户优势,植入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设施,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与杭州在产业、空间等方面的融合,积极承接产业升级资源要素。”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重塑产业升级新优势,让菱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菱湖镇以渔而盛,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淡水渔都”。千百年来,勤劳的菱湖人创造和发展了桑基鱼塘生态模式,形成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并延伸出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桑基鱼塘更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菱湖不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渔光互补、物联网智慧养鱼、稻虾综合种养、跑道鱼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了传统渔业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和科技兴农的先行区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苗种+养殖+加工+休闲”的渔业全产业链,并通过“渔都卫士”“渔都渔业专属钉”等数字化管理方式,完成了“经验化管理”向“智慧化管理”的蜕变。

  菱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兴渔,创新驱动、质量强渔,产业融合、品牌富渔,完成新时代下渔业的华丽转身。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推动养殖、育种、教育培训及研发等渔业环节智慧化,创新发展生态渔业、电商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型渔业业态,打造智慧渔业为主题的现代渔业体系。”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当地科学规划智慧水产养殖区、水产加工交易区、服务配套展馆区、渔文化特色街区等现代渔业功能区,积极推动菱湖渔旅综合体、浙北淡水渔交易市场等项目落地;积极牵头设立渔业标准,提升渔产品品牌竞争力,全面挖潜淡水渔业全产业链价值。

  千年古城复兴既是文物保护、文化挖掘工程,又是推动全域旅游、实现城镇有机更新的民生工程。“菱湖古镇的保护开发,不仅事关菱湖镇的加快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南浔区的赶超发展。”南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时期,南浔区将把菱湖镇定位为全区副中心城市,力争通过3至5年的时间,使菱湖镇古城复兴初见成效,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凸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并将进一步提升菱湖古城价值、重振菱湖辉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南浔菱湖:千年新“渔”都 繁华新江南 2022-06-30 浙江日报2022-06-3000005;浙江日报2022-06-3000009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