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乡村振兴“县乡赛马”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宁波观察(中篇)

宁波:为浙江未来乡村建设“打样”

  各级党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整体的“规划师”。

  19年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明确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作为突破口。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宁波一以贯之深化“千万工程”,立足关系农村人居环境的这三件“关键小事”,宁波不断深化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近廿载光阴飞逝,宁波乡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其中,新一轮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67个、特色精品村193个、达标村1830个,打造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56条。

  站在新的起点上,宁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更高要求——形神共美。“所谓形神共美,就是要尊重村庄原有肌理,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改变河道自然流向、不拆传统民居、不砍老树、不盖高楼。”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正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从而实现“大变样”。

  尊重乡土文化,宁波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宁海葛家村的“出圈”便是其中的典范。早在2019年4月,宁海便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到宁海葛家村驻村,开展了一场“艺术试验”,以融合设计赋能村民,催生村民内生动力。基于这场试验,当地成立宁海桂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专业的整村运营,乡村产业化项目随之落地。

  同样,宁海前童镇以“艺术+”和“+艺术”方式,探索乡村从“洁化”“美化”到“艺术化”的转变,打造霞客首宿地、新时代红村、休闲农业观光村等点位,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目前,宁波已有79个村开展艺术特色村建设,参与村民近万人,“艺术振兴乡村”做法也先后入选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典型案例。

  眼下,浙江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明确将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在镇海,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永旺村,当地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引入稻田咖啡馆等网红打卡项目,打造农业休闲融合区;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农房流转改造等方式打造青创公寓、特色街区等项目,为村民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观念,运用集成方法推进。对此,宁波深化“千万工程”的着力点也从当初的三件“小事”,拓展到了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各领域。围绕这些场景,宁波开启数字乡村建设,谋划推进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改革,综合集成多跨场景应用,对生产、治理和服务等领域进行统计、分析、研判、预警和辅助决策,构建农业农村业务全闭环、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服务全集成的“脑级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能力。

  片区组团式推进,是宁波改变乡村风貌的又一创新模式。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受限于庄桥机场,片区一度面临村庄空心化、环境脏乱差等治理问题。对此,当地统筹外槽、畈里塘等5个传统村落,建立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以平台统筹片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引入达人村、巴蜀文化村等文旅融合项目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将城乡接合部从城乡断点转变为城乡连接点。目前,宁波已形成片区组团128个,涉及729个村。

  在新起点上谋划乡村建设,宁波也秉持近20年实践总结出的一条最重要经验——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2018年的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在纽约曼哈顿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来自安吉县、宁海县等5个县的5位基层代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高光时刻。到浙江实地考察的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曾说:“在浙江农村,我看到了未来中国甚至世界的模样。”

  争做共同富裕乡村引领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宁波将为全省未来乡村建设“打样”作为己任。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通过创新实践,正加快实施“千万工程”升级版,努力在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建设上率先破题。在宁波的乡村,我们将看到浙江乃至中国未来乡村的模样。


浙江日报 乡村振兴“县乡赛马” 00021 宁波:为浙江未来乡村建设“打样” 2022-06-30 浙江日报2022-06-3000013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