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以“一区、一镇、一村”为突破口

争创具有东阳辨识度的县域样板

  日前,浙江省公布2021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东阳位列全省90个县市区第18位、金华各县市区第2位,荣获省级优秀等次。2021年,东阳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06,为金华全市最低……成绩和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共富密码”?

  去年以来,东阳在积极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全力构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为新时代走好共同富裕道路试点探索,争创具有东阳辨识度的县域样板。

  锚定奋斗目标

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

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历史上的东阳,被誉为“婺之望县”。改革开放以后,东阳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涌现出人才盛况:东阳籍院士14人,高校校长和科研院所领导100余人,博士1300余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10000余人。形成了建筑、影视文旅、木雕家居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2021年,东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8亿元,综合实力列百强县第61位。

  过去一年,东阳家庭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面消除,同时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全市34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且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21年,东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4338元和37717元,收入倍差1.706,为金华全市最低,优于全省平均1.94。

  东阳的教育工作也持续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并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医疗卫生事业全省领先,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标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新的赶考路上,东阳持续描绘“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蓝图。

  “强市”是指要奋力打造经济强市,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为生活富裕富足提供经济支撑。近年来,东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经济总量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优、人才资源广、发展动能强,具备持续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的基础。

  接下来,东阳将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力打造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构建工业、建筑、影视文旅和木雕家居等“四大千亿”产业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生产总值早日突破千亿关口,力争2025年经济总量跻身全省县(市)前12,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明显上升。

  “名城”是指要奋力打造文化名城,厚植共同富裕的精神土壤,为精神自信自强提供文化支撑。千年的历史积淀,使东阳形成了“三乡一城”的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了东阳人“走南闯北”“敢为人先”“点石成金”的精神特质。

  东阳将持续实施传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动教育、影视、建筑、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东阳打造成为教育文化体验地、工匠精神传承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输出地。

  东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构建城乡一体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广泛传承弘扬东阳人精神特质,推动形成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精神面貌、社会规范、文明素养,让人们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突出示范引领

建设“一区、一镇、一村”

现代化基本单元

  在“一区、一镇、一村”三个共富单元建设上,东阳先行示范,以点带面、先行探路,打造具有东阳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努力为全省提供县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创建样板。

  “一区”,即把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共同富裕文化样板。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是浙江唯一的省级文化类产业集聚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入区影视企业超1500家,出品了全国1/4的电影,1/3的电视剧。

  去年,依托影视文化产业的先发优势,东阳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奋进新征程,东阳将以试点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影视产业工业化、规范化、数字化,加快横店艺术大学等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新中心,创作更多双效合一的优秀影视作品,着力在实现精神富有中彰显担当,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中当好先锋。

  “一镇”,即把横店镇打造成共同富裕镇级样板。横店秉持“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发展理念,依靠工业和影视旅游业“两条腿走路”,在镇级层面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推进区域共同富裕的道路。

  去年,横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40亿元,居民年人均收入近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仅为1.34,镇域综合实力排名浙江第3、位列全国千强镇第19。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横店作了经验交流。

  奋进新征程,东阳将坚持发挥政府企业良性互动优势,深化小城市培育,全力支持横店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横店打造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劲、城镇建设最美丽、社会治理最平安、群众生活最幸福的“中国样板”。

  “一村”,即把花园村打造成共同富裕村级样板。在2004年、2017年,花园村两次“一村并九村”,打造了“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的发展模式。

  今天的花园,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人均年收入15.6万元,国际化学校、综合性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去年,省“千万工程”展示馆落户开馆,成功承办第二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向全国展示了共同富裕的花园样板。

  奋进新征程,东阳将坚持党建统领、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全面深化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未来乡村试点,加快把花园村打造成千亿强村、幸福美村、善治名村,力争到2025年率先成为共同富裕的村域典范。

  推进专项行动

实施“扩中”“提低”大行动

  东阳持续开展“扩中”“提低”大行动,做好“三篇文章”,聚力解决三大差距特别是收入差距,确保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万元。

  做好增收文章。坚持稳就业,建设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加快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推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集成改革,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更加充分的就业。坚持优分配,创新完善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工资制度,落实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促增收,拓宽更加丰富的增收渠道,增加居民理财收入,盘活农村居民固定资产。

  做好扩容文章。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政策体系,激发大学毕业生、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让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优化中等收入社会结构。同时,多措并举减轻中等收入家庭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

  做好兜底文章。加快构建“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整合各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政策,努力破解“谁该帮、帮什么、谁来帮、帮到哪、帮得怎么样”等问题。实施强村富民计划,深化“两进两回”“十百千万”工程,加大“抱团”“飞地”项目建设,发展“强村公司”,增强内生动力,力争年内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和100万元以上村占比分别达80%和30%以上。

  按照“每年有突破”的目标要求,2022年,东阳积极“找跑道、定目标、建体系、抓改革、创特色”,着力打造“1245工程”:“1”即一个总目标,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2”即做好两大试点建设工作,推进首批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省级试点,争创第二批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省级试点;“4”即对标省“四个区”的定位,谋划10项以上标志性成果;“5”即五大专项行动,包括“扩中”“提低”行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行动、“共富企业”改革试点、“共富乡村”改革试点、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等。

  未来,东阳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工作统筹,通过“三级书记抓共富、专家团队谋共富、科学机制助共富”等,创新完善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形成体系化推进格局,确保共富工作纲举目张、蹄疾步稳、先行示范。

  (本版图片由东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争创具有东阳辨识度的县域样板 2022-06-28 浙江日报2022-06-2800005;浙江日报2022-06-2800010;浙江日报2022-06-2800016 2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