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专版

普陀:点亮文化之光 开启富美之门

  普陀,《华严经》中“一朵美丽的小白花”之意。山海相依风光美,文化如花竞芳菲。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立足海岛特色,依托海洋文化,多措并举、守正创新、数字赋能,加快建设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海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精神文化体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遍地花开,硕果累累。普陀成功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首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5-2020)标准化县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实现舟山市八连冠;文化强镇数量居舟山市之首。

  文化破浪,添彩共富。普陀,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打造文化共富“海岛模式”,为现代化新普陀建设增添动力。

  全面覆盖

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从文间听风声,在书中看山海。走进普陀区图书馆,不少市民正安静看书。这里实行免费开放和365天工作制度,开馆时间达到每周87.5小时,还有免费饮水点、行李寄存、母婴室等便民服务。“这里馆藏书籍丰富,阅读环境好,我下班之后以及周末都会来图书馆看看书。”市民李先生说。

  让“悦读”触手可及,普陀还着力建设家门口图书馆,构建区、镇、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并通过“六个统一”、三大举措、双重手段,确保服务体系顺畅运行、资源共享效率提升、服务供给更接地气,基本形成全域“15分钟阅读圈”,成功走出了一条“两级投入、城乡一体、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的海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

  截至目前,普陀已建立城区学校图书馆分馆2家,镇街万册图书分馆7家;村社特色农家书屋23家、农家书屋93家、城市书房5家,驻军、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图书流通站10家。2021年5月,普陀区图书馆获评全省第一批“满意图书馆”。

  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海岛社区设施网络全覆盖,图书馆只是一个缩影。普陀建成以区级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道)文化设施为主干、村(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的海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完成普陀美术馆主体工程。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六横镇、桃花镇、虾峙镇、展茅街道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强镇,沈家门街道新街社区等14个村(社区)被评为省文化示范村(社区)。沈家门渔港小镇成为舟山市唯一省级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展茅街道沙井村入选首批浙江省美育村。

  除了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普陀还致力于打造“海洋文艺精品高地”。女子组唱《听江南》获2021浙江省第二十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并入选“群星奖”浙江音乐类节目候选录像;小品《谁的卡》获得浙江省首届喜剧小品大赛金奖;油画《热腾腾的海角》入选浙江省第七届群星视觉艺术综合大展优秀作品展;舟山锣鼓四度登上央视舞台……2021年,普陀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等题材,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普陀区域实际,稳步实施艺术精品战略,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在省、市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全年创作、选送的文艺作品共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类奖项21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市级8个。

  全民共享

  打通海岛“最后一公里”

  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金庸笔下桃花岛、东海极地东极岛……普陀,743.5个岛屿星罗棋布,如何打通海岛“最后一公里”,让市民群众感受到文化公共服务的特殊魅力?

  “节目很精彩,又在家门口,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2021年8月,“幸福普陀红心颂党”2021普陀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下乡巡演走进东港街道宁兴上院小区,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当晚演出精彩纷呈,舞蹈《中国走进新时代》、音乐快板《夸夸儿媳孝为先》等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近年来,普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克服普陀岛际交通、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实施“送文化下乡(岛)”工程,累计送戏达1013场次、送讲座展览956场次、送书29万余册次。

  身着传统渔家服饰的渔民老大们踏着有力的步伐,有序入场。敬献五果、请四海龙王、跳献祭舞、向龙王敬酒、宣读祭文、结缘放生……2021年8月,虾峙镇举行第八届渔民文化节暨祭海大典,整个仪式神圣又庄重,展现了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

  渔民文化节并不是个例,普陀持续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深化“欢乐海洋”活动品牌,累计举办中国国际普陀佛茶文化节、普陀文化艺术节、海稻音乐节、回乡过大年等文化活动924场次。

  普陀贯彻落实《普陀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公共文化供给“双向互动、供需对接”联动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形成城乡公共文化“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了《普陀区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采购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提升打造人文大讲堂、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展厅、艺术大课堂四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提升“幸福普陀全民学艺”系列活动,涵盖渔民画、摄影、书法等10余个门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文化人,以数为马。这里借助“浙政钉”“浙里办”,建设“普陀数字渔民画”普陀品牌馆,实现渔民画家数字作品展览、渔民画数字数据分析、渔民画文创产业以及衍生产品在线交易等功能,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渔民画版权交易,促进渔民画产业发展。

  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蚂蚁”,在蚂蚁岛精神引领下,从一穷二白的小岛“逆袭”为全国渔区的先进典型。解码文化基因,普陀以数字化手段,探索地域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依托5G技术打造“数字蚂蚁岛”,开发鹰眼、全息主持人、VR全景地图等体验项目,实现场馆管理智能化、游客体验立体化,提升红色教育数字化水平。

  不止如此,普陀还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打造内容丰富、功能全面的中英文图文语音版“普陀文体地图”。“推行文化地图,促进文旅融合”荣列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项目……依托数字赋能,具有海岛特色的公共文化新服务不断涌现。

  (图片由舟山市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7 普陀:点亮文化之光 开启富美之门 2022-06-24 浙江日报2022-06-2400005;浙江日报2022-06-2400007 2 2022年06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