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湖州南浔活态的文化 活着的古镇

  千年大运河,万般皆风情。一条大运河繁衍出湖州市南浔区的六大古镇,对南浔“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成型和发展以及沿线集镇的兴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时光流转,新的运河故事仍在续写。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展示大运河文化遗产风采、凝聚文化遗产保护共识,6月21日,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将在湖州市南浔区启动。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5个设区市将展示大运河保护成效,讲述文化遗产保护故事。“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也将在当天上线运行启动。

  作为大运河诗路的人文荟萃地,南浔区拥有大运河和桑基鱼塘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当下,一场运河古镇集群文化复兴行动正在南浔区展开,以打造“活态的文化,活着的古镇”为目标,南浔区整合南浔古镇、练市古镇、双林古镇、菱湖古镇、善琏古镇、荻港古镇6个古镇资源,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集中展示地、长三角水乡旅游首选地、新时代文化润富新高地。

设施提升 多元供给

  南浔区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切入点,提升“精准型”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文化标识系统、环卫设施、休憩设施等古镇基础设施,打造“共享式”新型空间,丰富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废旧粮站迎来大变身!走进练市粮仓文化街区,这里已经成为练市的重要地标。包含良愿、良景、良居、良品、良风五大区域的练市水乡小城市记忆馆,是集合了城市书吧、会议沙龙、共享空间、大众讲堂、亲子教育等功能的市民文化生活中心。丰富的城市商业业态让人目不暇接,一个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呼之欲出。

  老建筑焕发新生命!在菱湖老街,姚醒吾将军故居已大变身,这里以文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为主体,以时间为序,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现姚醒吾的感人事迹。姚醒吾是湖州唯一一位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国少将,菱湖镇把姚醒吾陈列室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及群众边看边学边感悟,让红色血脉永传承。

  老宅大院绽放新芳华!在双林老街区,蔡氏老宅的修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修缮完工后,将展陈双林镇人文发展史及蔡氏家族发展史,将其打造成为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为双林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提供文化教育公益活动,也为周边百姓提供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场所。

  南浔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打造出集历史传承、特色体验、艺术文创、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城乡融合示范性综合体,让老建筑散发新光彩,同时为完善城镇文化功能提供新支撑。

整塑风貌 厚描底色

  南浔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古镇集群的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古镇集群内的文物资源、文博场馆、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遗产均较好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完整风貌。

  南浔古镇被誉为“江南古镇的封面”。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远看有“势”、近看有“质”。恪守传统、超越时代、兼容海派的建筑风格和风貌,中西碰撞,令人惊叹。位于南浔古镇东大街38号的金氏承德堂,是南浔近代丝商“八牛”之一——金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建立的。金家砖雕门楼上,镌刻的“心地芝兰”“永建乃家”“慎乃俭德”等四字箴言,是金桐的座右铭,以示做人以德为本、以俭为荣、以心为善。金家的每一位子女,就是在这样良好的家风文化氛围中成长。他们在实业上步步为营,人才辈出。

  从名门故居到南浔家风传承馆,金氏承德堂迎来了全新蜕变,遵循“修旧如故,保持原貌,以存其真”的文物维修原则,对其修缮和保护利用。丰富的图文和实物资料,让从古到今的家风故事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呈现在每位游客面前。

  金氏承德堂只是一个缩影,南浔古镇遗产区面积达0.92平方公里,占古镇总面积的42%,近一半的区域保存着原貌肌理和原始生态系统。南浔区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5个“国字号”古镇,拥有嘉业堂藏书楼、双林三桥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0处、市保单位73处。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如今,南浔水乡文化的原真性、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得到了保护和延续,为大运河古镇集群文化复兴打下了硬件基础。

产业振兴 文旅向新

  在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发展中汲取崭新能量,如今的南浔更具底气。

  南浔区深入推进古镇集群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新经济”。古镇集群内,六大古镇互促互融又各具特色:南浔古镇正处于“上合区”核心点位,立足承接上海、接轨上海的主平台,开展古镇八大专项行动,促进“双城”联动发展;双林古镇充分挖掘绫绢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江南文化艺术古镇”;菱湖、荻港古镇立足“菱和振兴”发展布局,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和南浔品质生活副中心;练市古镇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做强创意农业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善琏古镇聚焦湖笔小镇建设,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名单。

  湖州·南浔第十二届鱼文化节上,鱼歌鱼舞、水乡百鱼宴、万人鱼汤饭……上千村民和游客在“鱼”味十足的活动中,感受荻港颇具古韵的景致与民俗。

  鱼桑文化是荻港古镇的魂,也成了南浔区的特色文化符号。荻港将景区与古镇相互融合,共同合作开发“苕溪渔隐美食街”,租赁农户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推出特色店铺。同时,举办鱼文化节、正月踩街活动等各类民俗活动,打造鱼桑文化研学基地、桑基鱼塘体验区等,形成了“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摸索出了“古镇+景区+渔庄”三位一体新模式。

  画展、雕塑展、非遗技艺教学体验……窑里村文化礼堂不断为村民和游客送去丰厚的文化“大餐”。曾经的窑里村是养猪专业村,随着改造旧房、建设村道、整治环境、改善村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水漾窑里”的旅游主题。村里独特的文化礼堂、猪栏书吧、浣纱房、蚕房咖啡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公共文化服务迎来高质量发展。

  千年运河,魅力南浔,水晶晶的“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赓续文脉 更见风雅

  在南浔区古镇集群内,不仅历史风貌得到了保护,而且传统生活气息也仍在延续,“一元茶馆”、湖笔工坊、传统糕点等上百年的老店依旧人气十足,“祭笔祖”“三道茶”“灯谜会”等一批风俗活动也传承至今。

  古镇是生活着的,文化是活态的。在南浔区,轧蚕花、绫绢制作、湖羊养殖、冬季捕鱼等传统习俗场景式地呈现了当地原住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并演化为“含山蚕花节”“绫绢文化节”“练市湖羊节”“淡水鱼都丰收节”等“一镇一节”节庆活动。其中,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省级非遗名录11个,市级非遗名录49个,打造了南浔非遗馆群……“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向“美”而行。

  湖笔制作技艺被誉为“毛颖之技甲天下”。湖笔中承载着吴越文脉,笔尖起落之间,是名士风流、翰墨经典。

  在善琏湖笔厂的活态传承馆内,一支如扫帚大的湖笔立于中央,四周的橱窗陈列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湖笔,以及各种各样的制笔材料。匠人展示着120多道工序的湖笔制作技艺,引来游客连连赞叹。

  善琏湖笔厂只是一个侧面,善琏镇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生态圈内,以善琏书画院为起点,经过万安桥、三棵树到善琏老码头、善琏湖笔厂,书画艺术与湖笔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周文清现代艺术研究院、中国汉字艺术研究院、少求书屋、陈国麟美术馆、善琏书画院、汉字主题民宿等文旅产业项目在这里集聚,湖笔文化日渐丰满。

  (本版图片由南浔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湖州南浔活态的文化 活着的古镇 2022-06-20 浙江日报2022-06-2000012;浙江日报2022-06-2000025;浙江日报2022-06-2000018;浙江日报2022-06-2000026;浙江日报2022-06-2000015;浙江日报2022-06-2000019 2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