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张留 整理
从事焊工20余年,我不断打磨自身技艺,如今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钢结构建筑的焊接创新、科研、开发,以及新型材料焊接试验等,同时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不断加大对焊接人才的培育力度,做好传帮带,为年轻人答疑解惑。
如今,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在“双碳”背景之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迎来热潮,前景广阔。钢结构企业想要抓住机遇,就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集聚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所在的企业杭萧钢构,也十分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需要更多“大国工匠”。我会以培养更多的焊接技术人才为己任,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与创新的能工巧匠,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