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16版:喜迎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特刊

过去五年,湖州率先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向绿色低碳共富新目标进发

  五年,对于一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的城市而言,只是短暂一瞬。而过去这五年,一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却让人们对湖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之美,在于山水,又不止山水。

  五年来,湖州牢记谆谆嘱托,探路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赶超发展、打造共富绿色样本,率先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勇探新路

  扛起使命担当

  历史的如椽巨笔,总在重要时空节点写下激荡人心的章节。

  2020年3月30日,正值举国上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州考察,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

  真理的光芒,穿透时光隧道,照亮过去、指引现在、启迪未来。

  回望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予了湖州人民最有力的指引。

  17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湖州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旗帜牢牢扛在肩上:

  2017年,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的地级市;

  2018年,发布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地方标准;

  2019年,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区全覆盖的地市;

  2021年,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

  南太湖畔,湖州人用一次次改革创新向绿色发展的“无人区”挺进,以为全国树标杆、做样板的高标准扛起使命担当。

  行稳致远

  推动“两山”转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奋勇向前,湖州敢为人先,又蹄疾步稳,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南太湖新区,滨湖而建的南太湖未来城CBD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等为主导产业,这片太湖沿岸最后可供大规模开发的清丽之地,已经不知道拒绝了多少不符合定位的项目。

  这正是湖州工业经济“向绿而行”的生动案例。五年来,湖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2%、62.0%、31.4%,较2017年分别提升7.3、20.3、6.3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步降低,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均实现翻番,绿色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位。

  在乡村,以安吉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以德清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等一系列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案例遍地开花,一条农文旅结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日渐清晰。五年来,湖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稳居全省首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和9.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73缩小至1.65;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0万元的欠发达村全部摘帽。

  更具想象力的是,一种致力于将科技人才植入美丽山谷的“创谷”经济正在湖州悄然萌芽。

  2020年6月,在湖州举行的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大会上,“五谷丰登”计划精彩亮相。

  近两年来,首批推出的西塞“科学谷”、莫干“论剑谷”、顾渚“画溪谷”、阳山“时尚谷”、弁山“云起谷”等5个“创谷”全速推进;新加入的安吉灵峰“智慧谷”、南浔“上海湾”两个“创谷”起跑迅猛……好风景催生新经济!湖州正乘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运用的东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极具前瞻性和创造力地将科技创新资源引入绿水青山之间,从而激发生态优势的乘数效应。

  把湖州全域当作一件生态作品来打造。“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近年来,一次全新的生产力布局正在全市5820平方公里土地上稳步推进。其中,既有顺应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加速演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务实之举;也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整合优势资源,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放之姿;更有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公平、顺畅流动,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的为民情怀。

  绿色引擎强力推动下,五年来,湖州主要经济指标亮点纷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4%,居全省第一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一位……

  美丽湖州

  共享美好生活

  经济总量的“蛋糕”要不断做大,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五年间,湖州全力办好涉及教育、养老、医疗、人居环境等方面的50大项、125小项民生实事,连续3年位列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第一位。其中,综合医改成为全国样本。

  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共同推出的2020—2021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系列榜单中,湖州入选十大秀美之城。美丽风景、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正成为长三角中心腹地这个“小个子”城市独特的比较优势。

  入选2020年“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长期人才的李翔是四川人,博士毕业后婉拒了全国各地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入职湖州的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说:“看了一眼湖州,就决定把家安在湖州,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年轻人生活和创业。”

  当然,除了美丽风景、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企业和人才看重的还有一座城市的行政效能,及其打造的营商环境。在疫情的大战大考中,湖州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一直没有停下创新发展的脚步。连续出台“湖八条”“湖九条”“湖十条”等一系列“撒手锏”级的政策,用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稳住了企业的信心,也注入了发展的底气。

  五年来,湖州新增市场主体17.7万户、“金象金牛”企业13家、上市公司22家;新引进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7家;累计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9.3万人,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1174个,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32万人、高技能人才7.56万人。

  “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随着“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的不断打响,湖州的这一特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

  面向未来,湖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吹响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号角。340多万湖州人民正为打造更具实力、活力,更显品质、人文,更加美丽、幸福的新湖州而奋勇向前。

  迈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湖州仍将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磁力”,为全国推行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样本和经验。


浙江日报 喜迎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特刊 f0016 向绿色低碳共富新目标进发 2022-06-18 浙江日报2022-06-1800008 2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