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不断提升工业化 加快推进城市化 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

续写勇立潮头的“萧山范式”

  改革开放弄潮儿、浙江县域经济“老大哥”、杭州G20峰会和亚运会的主要承载地……萧山,始终是浙江各阶段发展的“优等生”。

  在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后,“优等生”萧山入选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能量满满上跑道,一年来,续写着“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的“萧山范式”——

  抓改革。萧山率先编制以“四横”“四纵”为核心的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1.0版,确定“1+7+N”的70项重点工作和“1+5+N”的46项重大改革为“子跑道”,着力打造20项具有萧山辨识度、全省叫得响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强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依托制造业本底优势,萧山创新实施“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工作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平台倾斜,并以“兵团”为链长单位,细化14条标志性产业链,助推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萧山各“兵团”贡献全区近一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全区平均的两倍,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惠民生。推进10个未来社区和19个未来乡村建设;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1.63,远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萧山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小康成色足。

  却顾所来径,萧山站在时代潮头,一条发展线串联始终: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这是指引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奋力答好共同富裕时代问卷的行动指南。

  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坚决扛起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萧山勇立潮头再出发。

不断提升工业化

“兵团”化会战助推精准造链

  工业是萧山的立区之本,也是萧山入选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的发展基础。

  萧山工业起步早,民营经济发达,孕育了21万家市场主体,诞生了2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形成了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曾是浙江首个全国百强县(市、区),经济体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202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5位。

  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的新使命,萧山如何推动经济新飞跃?答案依然是“不断提升工业化”。

  锚定工业化,新阶段有新机遇。今天的萧山,充分享受了杭州快速城市化、国际化的辐射带动效应,成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青睐的城区,正由“县域经济”快速迈向“都市经济”。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四大产业平台,就集聚了全区最多的资源要素,成为萧山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平台兴则萧山兴。今年年初,萧山召开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传递出新一届党委“抓经济”的新思路:通过“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作,大抓平台、抓大平台。

  所谓“兵团”化会战,就是划小单元、尽锐出战。萧山在保持四大平台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将现有的4个平台划分为8个“兵团”,通过各“兵团”自主高效运作,以“蒸小笼”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加速集聚,实现平台发展的整体突破。

  这几天,位于科技城“兵团”的生命健康谷工程一期——智联国际生命科学科创中心的工地上,1200多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推进工期,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75%。这个科创中心聚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是科技城“兵团”的重点产业项目。

  为了确保科创中心早建成、早投产,科技城“兵团”与职能部门加强对接,为企业争取到了“分批验收”的绿色通道。同时,他们还积极为科创中心的项目招引跑企业、跑部门,目前已有不少项目和机构与科创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科技城“兵团”之所以能高效服务项目,主要得益于专班化运作机制。遵循扁平化、大部制理念,八大“兵团”按照“一名团长、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进行实体化运作,并实行“双周例会、月度会商、双月比拼、全年考核”制度,形成工作立项、任务交办、考核评价、结果运用闭环管理体系。

  这套机制的作用在于,它打破了部门边界,重塑了组织架构,可以统筹多方力量,在重大问题上协调联动,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兵团”化会战成效如何?数据见真章。1-4月,萧山八大“兵团”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达到41.4%,规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达76.6%,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比重达60.3%,大大提升了四大平台的竞争力、贡献度、首位度。

  “兵团”会战,精准“造链”。

  今年4月,中国电信杭州大数据中心项目在三江创智新城开工。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大项目,将为智慧城市项目集聚提供保障,也成为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

  几乎同时,萧山把三江创智新城“兵团”定为智能硬件产业链的“链长”单位,他们已经组建专业团队,全面负责产业链研究、链主项目招引、项目落地推进等,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链主型项目,牵出一串上下游项目,实现“招一个来一批”。

  三江创智新城是“萧滨一体化”的前沿阵地,也是萧山以“兵团”会战机制优势换产业链发展和集聚态势的缩影。今年4月,萧山发布“3+N”产业链体系,即围绕智能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支柱产业,打造智能硬件、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智造等14条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力争助推产业链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优势产业集群。

  在这一体系中,各“兵团”担任产业链的“链长”单位,各“兵团”长担任产业链“链长”。与此同时,萧山还设置了“腾笼换鸟”等重点工作专班,为各“兵团”“链长”提供要素支撑和资源保障。

  如抓住“腾”这个关键性抓手,萧山分阶段制定亩均税收2万元、3万元、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清零计划,用于保障“小笼育鸟、扩笼优鸟、空笼引鸟、大笼待鸟”四大攻坚战,首批已盘活10345亩工业用地。按照预计,萧山还将盘活工业用地5万亩,新增3个5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为产业结构优化腾出空间,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已经看得见。今年一季度,萧山工信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5.16亿元,增长6.7%,自2017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规上工业增长水平。可以预见,未来的萧山,将崛起一个又一个“链主引领、雁阵齐飞”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澎湃动力源。

加快推进城市化

以城带乡加快城乡均衡发展

  在萧山通惠中路,两座山体之间,有一座净跨193米、净高40.8米的钢结构桥,名为“北山通览”。这座桥曾是亚洲最大的钢结构桥,也是萧山在工业化时代走在前列的象征。

  进入城市化加速跃迁的时代,萧山的地标被钱塘江沿岸的杭州之门、亚运三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亚运村所取代。这些新地标,是G20杭州峰会和杭州亚运会的“符号”,而地标之变,是萧山主动适应发展变化,遵循城市化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

  从不断提升工业化,到加快推进城市化,既是对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路径的概括,也是观察萧山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建设的一个视角。

  在工业化、城市化“两化融通”的进程中,萧山既抓住了时代机遇,也发挥了区位优势——

  萧山拥有的时代机遇千载难逢。6年前,G20杭州峰会的开办,让作为主要承载地的萧山加速跃入杭州城市化的中央,钱江世纪城等大平台迅速崛起,定位杭州城市新中心;亚运会的筹办,再次刷新了萧山作为杭州城市“窗口”的形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平台、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萧山拥有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萧山区位优越,一直是杭州乃至浙江构建大都市的核心之一。随着杭州从“西湖时代”“钱塘江时代”迈向“大杭州时代”,萧山融杭脚步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萧山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速,空中、高铁、高速等跨区域交通体系不断健全,浙二、学军、杭二中等优质资源跨江而来,高端项目人才纷纷集聚,萧山正成为杭州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天时、地利之外,萧山的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增强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萧山主动融入全市域规划“一张图”,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红利。

  在萧山南部,时代大道南伸段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该项目预计年底全面通车,将把萧山南部带入杭州主城区“30分钟交通圈”,极大带动萧山南部融杭发展。

  眼下,萧山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还在不断完善中:萧山国际机场正在抓紧改扩建,日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高铁、地铁、快速路等连线成网,“四纵五横一连”快速路网初具雏形,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基本实现;17条主干路、县乡道路加快建设,东部、南部区域路网得到补缺……今年年初,浙江省交通厅发布首期交通共富指数,萧山以91.9分位列全省区(县、市)第一。

  一条条交通“血脉”,将萧山的城与乡紧紧相连,城乡二元结构被逐渐破解,融合发展间,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一个个小镇变身美丽城镇,成为心安之处、富民之源。位于萧山南部的戴村镇,去年顺利通过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创建“省考”。在美丽城镇创建中,戴村镇立足山水优势,主动承接主城区发展红利,通过导入滑翔伞等运动休闲产业项目、举办山地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打造“郊野运动”特色小镇。如今的戴村镇,早已大变样,镇村“颜值”变高了,民宿、农家乐变多了,公共服务更完备了,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强了。

  戴村之变是萧山城乡均衡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萧山积极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提能级、特色化、组团式发展,先后培育出新街、戴村、衙前、靖江、党湾等多个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2021年度,萧山被评为全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

  城市化,不仅城乡环境、公共配套要蝶变更新,城市治理也要迭代升级。

  在宁围街道智治分中心,这里的执法队伍实现了物理融合,更实现了“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事项的受理、流转、处置的全流程管理,曾经的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监管缺位等问题,如今正通过“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一一破解,镇街赋权执法真正使基层社会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实际上,萧山全区正在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体系相互融合、互为支撑,构建起一套更加灵敏、高效、立体的城市神经元系统,形成统一受理分析、统一分拨流转、统一处置标准、统一反馈评价的长效闭环运行机制,实现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目前,萧山以“智”治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率先成立单独设立并实体化运行的“一网统管”智治中心;率先实现“公安110、信访12345、基层治理四平台”三大核心业务系统集成;梳理形成“12345投诉咨询”“110报警量”等100余项城市运行指标,支持分钟级数据共享,能第一时间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风险和隐患……

  内外兼修、城乡共融,伴随着萧山全方位的城市化、城镇化建设,共同富裕新生活的美好图景正款款走来。

率先走向现代化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萧山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来,萧山作为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试点,未来乡村抢先起跑,未来社区和共富村、共富带试点数量均居省市前列。

  走进瓜沥镇梅林村,一排造型时尚别致的房屋引人注目。这里是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不仅有电影院、24小时乡村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还有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村级青少年分宫等,俨然一个民生综合体,也是如今梅林村最热闹的地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来这里。孩子参加文化沙龙、少儿读书会,老人来看病拿药,都很方便。”村民陈女士对此很是满意:“现在住在村里,条件不比城里差。”

  梅林村是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源起地,也是全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去年,梅林村按照“5+25+X”的架构,构建起了全省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村级共富的全面态势监测与可视化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指标体系设计不只关注建设内容、数量指标,更以人为中心,关注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效。以健康场景为例,当前梅林村2719名村民已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依托“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既可实现就医行为分析、居民健康画像等功能,又能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如果说,梅林未来乡村的村民感受到的是“未来味”,那么在另一个全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临浦镇横一村,村民更多感受到的是“共富味”。

  一到周末,在横一村农田旁的嗨稻农庄,就会渐渐热闹起来。老板傅国桥正乐呵呵地忙着准备菜品。早些年,他在外地开饭店,如今选择回到村里开农庄。“现在村里搞乡村旅游,农庄生意很好,周末能翻个十四五桌,比外面更赚钱。”谈及收入,他笑着伸出两个手指:“每年有20万元左右。”

  横一村位于萧山南端,过去是个不起眼的村庄。近年来,横一村结合未来乡村建设,确立了乡村经营和强村富民理念,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系统培育生态种养、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亲子研学、运动康养等农文旅经济。从“卖粮食”到“卖体验”,从“卖产品”到“卖产业”,横一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自2021年国庆景区化运营以来,游客量已突破40万。

  “我们有信心带动全村村民一起撬动共同富裕的杠杆,让全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村党委书记傅临产对村庄的发展信心满满,还定下了今年的小目标:增开6家民宿、10家农家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0万~500万元,把“美丽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

  把目光转到城市,未来社区的建设,同样在不断刷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

  家住宁围街道振宁社区的周先生,自家门口的智慧跑道启用后,得空就喜欢下楼跑步。通过小程序“宁·未来”,他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运动指标、里程排名,还能一键预约场地,参加积分兑换、活动报名等。

  振宁社区原本就有市民公园、足球公园。在未来社区建设中,社区结合“未来公园社区”的总体定位,对市民公园进行微改造,补充了未来公园、篮球公园、网羽公园等,如今市民可以在15分钟生活圈内享受跑步、篮球、足球、网球等多种户外运动。

  未来社区、未来乡村都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去年7月,萧山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名单,目前已累计启动10个省、市级未来社区,24个省、市级未来乡村。今年,萧山还将以未来社区理念推动5个老旧小区的连片改造、整体提升,打造更多群众真实可感的共富成果。

  放眼萧山全区,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场景、新产品正在酝酿中。

  比如,全区范围内的“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项目,将构建区、镇街、村社全覆盖的健康画像,为全区200万常驻人口提供预测健康走势服务,同时还将为高血压、糖尿病两类重点人群,打造区、医共体、镇街、村社四级医疗服务联动链条,实现配药、监测、检验、入院、康复“不出村”;

  再如,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将打造一批示范性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体,包括示范性居家养老中心、提供“一站式”医养康养服务的健康小屋等;为高龄独居、孤寡、空巢老人等创建“安居守护一件事”场景;探索建设“时间银行”“老年人防跌倒管理”等健康养老场景;探索居家探访、互助养老等政策体系等……

  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萧山既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宏达追求、“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自觉,也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坚定意志,必能在共同富裕的赛道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形成更多的经验范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探路。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委报道组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续写勇立潮头的“萧山范式” 2022-06-16 浙江日报2022-06-1600007;浙江日报2022-06-1600013;浙江日报2022-06-1600019;浙江日报2022-06-1600010;浙江日报2022-06-1600030 2 2022年06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