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受高通胀拖累 世行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

从1月份的4.1%到如今的2.9%

  世界银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低于1月份预测的4.1%和4月份预测的3.2%。

  这份报告称,由于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激增、俄乌冲突引发全球供应中断以及全球主要央行普遍提高利率水平,未来数年全球通胀率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但经济增长率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给中低收入经济体带来潜在的不稳定增长因素。

  未来,全球经济体可能需要再次实施较预期更加严格的政策收紧措施,才有望帮助通胀回归至目标水平。但这样的政策收紧措施也可能引发经济硬着陆。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升至数十年来高点,全球借贷成本上升和汇率贬值将可能引发像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的金融危机。

  世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认为,全球经济同时面临高通胀和缓慢增长,正再次处于危险之中。即便全球经济得以避免衰退,滞胀之痛也将可能持续数年。同时,很多经济体可能难以避免走向衰退。

美国财长预计

通胀将维持高位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7日出席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听证,承认美国通胀处于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同时预计通胀将维持高位。

  “毫无疑问,我们承受巨大的通胀压力。通胀是我们当下的首要经济问题,”耶伦说,“应对这一状况至关重要。虽然我非常希望通胀下行,但我确实预计它将维持高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耶伦试图转移压力,称高通胀不是美国独有的问题。她说,美国是国际石油市场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美国释放的战略储备石油达到创纪录水平,“如果没有那样做,油价会更高”。

  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被认为是这次通胀的主要因素。然而,就耶伦所提的释放石油战略储备,美国舆论认为,这只起到暂时作用。

  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8.5%,为40年来最大值;4月涨幅略微收窄,仍处于8.3%的高位。为遏制40年来最严重通胀,美联储5月初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创下2000年以来单次加息最大幅度,并计划6月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耶伦7日说,她先前认为高通胀只是“暂时的”,是没有考虑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级和新冠病毒出现更多变异。她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均认为,应该使用比“暂时”更好的措辞表述通胀情况。

  耶伦和白宫官员一度把通胀攀升称作新冠疫情趋缓后的“短期副作用”。她5月底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承认,对通胀趋势的看法“错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耶伦在听证会上没有对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等人指责企业“贪婪”导致价格高企的说法表达认同。

  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谢罗德·布朗7日晚些时候举例说,运输、石油和制药企业等趁着俄乌冲突发横财,这些企业的巨额利润“绝非偶然”。

欧元区通胀率连创历史新高

  在日前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就对俄罗斯第六轮制裁达成一致,将立即禁止进口75%的俄罗斯石油,通过管道供应的石油暂时例外。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欧洲能源市场动荡、食品价格飙升,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全面上升,欧盟最新举措或将导致通胀上行风险加剧,令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承压。

  欧盟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1%,连续第七个月创历史新高,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3.8%,也超过市场预期。

  欧洲主要经济体中,德国5月通胀率为8.7%,法国为5.8%,意大利为7.3%,西班牙为8.5%,均处于高位。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荷兰、斯洛伐克、希腊的通胀率均高达两位数。高盛集团预计,欧元区整体通胀率9月将达到9%的峰值。欧盟委员会预计,2022年欧盟通胀率将达到6.8%的历史最高水平。

  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是当前欧元区通胀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大涨39.2%。

  通胀加剧形势下,欧洲央行压力骤增:一方面,为防止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不得不着手准备10多年来的首次加息;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小货币政策调整导致经济衰退的风险。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明两年欧盟经济将分别增长2.7%和2.3%,增速低于2月展望报告中预测的4%和2.8%。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尽管今明两年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远低于此前预期。只要俄乌冲突持续,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就会很高。

  欧洲央行定于6月9日和7月2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从欧洲央行近期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或将从7月开始渐进式加息。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表示,欧洲央行加息的时机已经到来,可能最早在7月采取行动。意大利央行行长伊尼亚齐奥·维斯科表示,鉴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息将循序渐进。

应对高通胀各国纷纷加息

  印度央行8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4.9%。这是继5月份加息40个基点后,印度央行今年第二次加息。

  印度央行这一决定符合市场预期。印度通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印度央行设立的6%的中期通胀目标上限。4月份,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达7.79%,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同时,印度央行维持本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经济增长7.2%的预期,但将年平均通胀率预期从此前的5.8%上调至6.7%。

  印度通胀加剧主要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为抑制通胀,印度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印度财政部也已多次采取措施,如削减燃油消费税,下调食用油进口关税等。

  澳大利亚央行7日再次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85%,同时继续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从0.25%上调50个基点至0.75%。新冠疫情暴发后,澳央行曾三度降息,将利率降至0.1%的历史低位,但近来澳国内通胀水平攀升,迫使央行在两个月内连续加息。

  澳央行行长菲利普·洛在当日的月度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现在澳大利亚经济的韧性及其通胀水平说明已不再需要非常规支持政策。他表示,尽管澳大利亚通胀水平低于多数发达经济体,但其涨幅已超过预期。供应链紧张、俄乌冲突以及澳国内一些行业产能受限和劳动力市场紧张都是助推物价上涨的因素。

  悉尼大学经济学家安德鲁·格兰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调控预计对目前高企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不会有太大影响,澳央行仍可能继续加息。洛表示,央行董事会在接下来几个月会继续采取措施使货币环境逐步正常化,也会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和其对通胀及劳动力市场前景的评估来决定未来加息的时机和规模。

  加拿大银行(央行)6月1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5%。这是今年以来加拿大银行第三次宣布加息。加拿大银行同时宣布继续量化紧缩,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配合加息政策,进一步疏解通胀压力。加拿大银行说,加拿大4月份通胀率为6.8%,远高于2%的政策目标水平,预计通胀率将在近期内继续走高。

  根据世行的预测,受能源价格上涨、金融条件收紧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中断,202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5%,较此前预测下调1.2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或放缓至2.5%;中国经济将有望增长4.3%。 (综合新华社消息)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受高通胀拖累 世行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 2022-06-09 24347043 2 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