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杭州:努力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
张留 张天骄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走过千百个春秋,杭州始终承载着世人对江南意象的无限赞誉和对人间天堂的无限憧憬。
过去一年,“最忆是杭州”翻开新的扉页。
新在使命之新——
这一年,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杭州作为“重要窗口”省会城市,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既有现代化都市,又有广袤乡村,具有打造系列标志性成果的丰富场景。新的起点上,杭州迈开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新步伐,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新在成果之新——
这一年,杭州拔节生长。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21位;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第8位;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4位;入围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第5位……
这一年,幸福感落地生根。杭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3%、倍差由1.77缩小至1.75;连续15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地铁运营里程342公里,2022年将达到516公里;在全省共同富裕工作第一次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个奋进中的杭州,是努力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杭州,是努力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的杭州,是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城市典范的杭州。
厚植特色优势
展现杭州的鲜明标识和独特魅力
一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0家,总量破1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双扭转增长乏力态势……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截面。
共同富裕,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作为新晋特大城市,杭州不断彰显创新活力之特色,充分展现杭州的鲜明标识和独特魅力。
强化现有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发达的数字经济,是杭州最具辨认度的标签之一。过去一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1%,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澎湃的数字动能源于杭州坚持创新驱动的“首位战略”。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催化下,各区县市都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倒逼政策供给侧改革,提升了科技创新动能。
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速,杭州就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2015年为1979家,2019年达5528家,2020年达7711家。尤其是去年,新增2800家,总量首次破1万家,实现两年翻番。此外,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破万的位次,明显高于经济总量排名。
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厚积薄发,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钱塘是智能制造企业集聚地。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人影,只见机器高效运转,控制中心一名员工就可以管控近千个生产阀门。
车间之变,源于新制造的有力支撑。杭州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年5月,杭州连续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争当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发布了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相关政策、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更明确地向外界传递了铸就实体经济铁柱钢梁、打造产业兴盛新天堂的决心与信心。
数据见趋势。去年,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100亿元,增长10.6%,“十三五”以来首次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此同时,杭州上市企业总数稳居全国城市第4位。7家本土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全国第4位。“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成为杭州数字智治新形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正在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
挖掘后发潜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6月6日,杭州又一家新的省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聚焦超声速绿色民机新原理与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将推动浙江跻身全国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也将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再添动力。
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条赛道上,杭州虽属后发,但目光锁定先至。根据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未来几年要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省实验室等为基础形成杭州基地群。同时,要率先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争取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争取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
有阳光雨露,创新才能茁壮成长。2021年,杭州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发布了《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提出52项杭州特色改革事项,共推出153项509条改革举措。
未来,杭州将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抓好“一件事”改革,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
践行人民至上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
萧山区戴村镇骆家舍村,今年启动了整村搬迁。
“骆家舍村位于海拔600余米的船坞山脚下,是萧山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杭州市规划资源局萧山分局地矿科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整村地处1500余米的狭长低谷处,有一半农户在自然斜坡上切坡建房,另有近百户房屋比较破旧,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大。每年汛期一旦遭遇强降雨或强对流天气袭击,易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启动整村搬迁后,一户户村民搬往新家,不仅远离了地质灾害,还能够在镇上实现就近就业。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村图书馆、婴幼儿服务站……在杭州,一个个像骆家舍村一样的村庄,生活更便捷了,服务更均衡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总量富裕,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之一。杭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上好学校难、重病负担难、刚需购房难、幼儿托育难、养老照护难、出行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新的民生供给体系正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擦亮幸福底色——
补上交通短板。杭州正在率先建成都市圈、省域、市域、城区4个“1小时交通圈”。如在公交体系上,以“市域融合、城乡一体”为导向,深化外围城区与主城区公交一体化,完善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与市区公交一体化,打造“10+3”市域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新格局。截至目前,杭州全市1817个建制村中,已有1622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占比89.27%。
建设美丽乡村。杭州启动实施“美丽乡村普惠、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引领”的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385个。同时,率先在全省发布《未来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启动首批38个未来乡村试点建设。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2元,增长10.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5,连续11年缩小。
建强基本单元。未来社区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标志性工程,杭州系统谋划、狠抓落实、早出成效、早惠民生。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89个未来社区项目创建,其中列入省级试点、创建项目有56个,项目总数全省领先,形成了“省级试点、省级创建点、市级创建点”三级梯度创建格局和“创建类型、创建地域”两个全覆盖。
抓好一老一小。杭州建立健全幸福颐养服务体系,编制形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争取到2022年底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50个。与此同时,杭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适应城市新型空间格局,去年全年新建完成10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9.67万个,新增4个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项目。未来,杭州还将确保每个区县市都有名校覆盖。
……
在推进共享优质公共服务上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杭州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小康成色十足。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聚力缩小收入差距,杭州加快改善民生,进一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年间,杭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实现低保标准、低边认定标准和低边价格补贴、生活补贴标准、困难标准全市域统筹,统一后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13224元。
一年间,杭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政策体系,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2.79万人,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14.2万人。毕业5年内全日制大学生创业企业8812家,带动就业2万余人,还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一年间,杭州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实现标准统一。同时,杭州出台《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推动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西湖益联保”健康发展,2021年度首日投保人数破30万,3天投保人数破100万,投保期内全市参保人数达到470余万人,参保率超过40%。
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元结构”如同一座丘壑横亘在城乡之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挥之不去的痛点。
作为新晋特大城市,杭州锚定缩小城乡差距这条跑道,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描绘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让乡村更“富”。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临安於潜镇潜东村的共享厨房,村民正忙碌地准备当天游客预定的中餐;村里的共享稻田里,外地游客认领区的小麦长势喜人。而这些正是村里引进的运营商——陶乐陶育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以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探索共享模式带来的变化。在临安,系统推进基地“三权分置”、村落景区运营、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等系列创新改革举措,探索以村庄经营为牵引,加快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2018年至今,吸引社会投资15.3亿元,建成村落景区22个,实现农村产权交易3.77亿元。
着眼全市域,杭州正积极推广抱团物业、飞地项目、强村公司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杭州全市92%的行政村完成“5030”目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2元,增长10.3%。
美丽经济提档升级,让乡村更“美”。
“过一个月你们再来,咱们村就不一样了。”顺着淳安县胡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长木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条山道正在拓宽中。路的尽头,是一个由滨江集团投资的5亿元的精品村改造项目。
让集体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滨江集团与胡家坪村的帮共体模式,是杭州破解“东强西弱”“区强县弱”固有格局的缩影。
依托生态优势,杭州采用超常规举措,深化区县(市)产业协作方面,积极引导城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山区4县流动,支持山区4县到协作城区建设“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建立紧密型的教共体、医共体、帮共体等,通过优化创新政策供给、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属地化限制,进行跨区域经济开发,持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目前,杭州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9个、特色精品村168个。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千岛农品等六大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深化未来乡村探索,让乡村更“炫”。
地处西湖区转塘西面的长埭村,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地。这里明确“茶+艺术”特色产业定位,打造了白桦崊手作园艺术产业平台,推动文创产业与茶产业深度融合。2021年,全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89.89万元,同比增长42.5%。
将未来乡村视为引领乡村发展方向,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杭州已在全省率先发布《杭州市未来乡村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已启动建设未来乡村38个、数字样板镇(村)110个、数字农业工厂14个。
到2025年,杭州还将打造100个未来乡村标杆样板,让美丽的乡村底色、现代的产业形态、包容的文明乡风、配套的公共服务、共享的幸福生活照亮未来乡村,让杭州的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杭州乡村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地。
贯彻系统观念,还需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作用,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加强系统重塑和综合集成。
杭州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创新数字社会应用场景,加快数字社会领域八大跑道的应用场景综合集成,数字社会托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累计形成标准制度121条,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用”,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增添了“数智力量”。
争当城市范例,开创发展新局,杭州正在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锚定一流标准
进一步在全省发挥头雁作用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如何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进一步发挥头雁作用?
“四个杭州、四个一流”始终是杭州发展所向:“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锚定一流标准,杭州定下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出坚实步伐,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为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
这是一扇创新之窗。高质量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改革全面突破,跻身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
这是一扇人文之窗。历史文化魅力要精彩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世界遗产群落联动效应充分彰显,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全面建成,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国际文化交流更为活跃,都市风范更富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
这是一扇美丽之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力争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老百姓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吃上更放心的食物。
这是一扇开放之窗。城市国际化水平要大幅跃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形成,营商环境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争取世界城市名册排名60强。
这是一扇善治之窗。城市治理水平要全国领先,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始终位于全国最智慧、最安全城市行列,城市运行更有序、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
这是一扇幸福之窗。人民要享有高品质生活,努力建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以内。
美誉、憧憬、责任,转化为上下奋进的动力,沉淀为创新领跑的业绩。未来的杭州一定能成为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卓越城市,一定能成为人们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一定能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城市。
数读
回眸2021,
“数”说杭州新飞跃
●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21位
●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第8位
●入围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第5位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万件、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0家,总数突破1万家
●新增上市公司52家、累计262家,总数居全国城市第4位
●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8.3万人,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杭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3%、倍差由1.77缩小至1.75,连续11年缩小
●连续15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入选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
●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
●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八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