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凝聚“嘉”里金融力量 引活水助企焕生机

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助企纾困促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提振经济的关键变量,对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稳进提质具有乘数效应。作为红船旁的金融部门,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组织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33条”、人民银行“金融23条”、浙江“稳经济38条”等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精准施策,以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支持推动市场主体恢复信心、重塑信心、坚定信心。1月-4月,全市各项贷款新增1194.4亿元,同比多增72.7亿元,月末余额13473.96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量、增速均列全省第3位。

服务大局 护好保供保畅“大环境”

  疫情之下,民生至上。针对受疫情影响明显和民生保供行业,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保供保畅保增长的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指导嘉兴各大银行打出一套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以超常规力度全力以赴为企纾困解难、与民共克时艰。

  保供保畅,“稳”字为先,“保”字为重。

  建行嘉兴分行积极发挥金融稳住经济大盘和疫情防控大局上的统筹协同作用,以更灵活化、批量化、线上化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的企业、民众。

  电力保供事关国计民生。为精准支持电力行业增产保供,建行嘉兴分行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成立以分行行领导为组长,省、市、支行三级联动的保障服务团队。

  年初,建行嘉兴分行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为一家天然气发电企业发放1.5亿元保供贷款。该企业所属集团是嘉兴当地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2021年末,该企业被列入全省电力保供重点机组清单。

  特殊时期,物流企业在运输防疫物资、医疗用品中担任重要角色。受上海疫情影响,嘉善多家物流公司遇到了难题,货物无法送达目的地,运输费收不回来。而运输货物的司机师傅也因疫情被困在高速路上,保障司机生活的各项费用更不可缺少。

  当地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老陈遇到了资金困难,他向建行浙江长三角支行打来电话,客户经理小沈热情地向老陈介绍了防疫生产链优惠利率,还在线上指导他通过“惠懂你”APP进行申请。

  “太好了,可以申请70万元的纯信用额度,利率还特别低,连4%都不到!这下我就放心了!”贷款获批,老陈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3月以来,建行嘉兴分行主动摸排物流困难企业,对相关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在普惠优惠利率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确保疫情期间货运物流保畅上“金融服务不断流”。截至目前,分行货运物流贷款余额近3亿元,惠及货运物流小微企业155户。

  助企纾困,“减”字为要,“快”字为效。

  中信银行嘉兴分行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为稳定嘉兴金融融资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金融保障。

  今年4月,海宁突发疫情,整座城市按下“暂停键”。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受困严重。中信银行嘉兴分行聚焦中小微企业需要,开启战“疫”融资“绿码”通道,精简业务流程,保障金融优质服务不停歇。

  该行敏锐地发现,海宁一家从事防疫物资研发生产的公司,为驰援防疫一线扩大产能,资金周转困难,流动资金急待“输血”。

  疫情期间出行不易。该公司工厂位于海宁,融资所需要用于抵押的房产在杭州。了解到情况后,中信银行海宁支行迅速确定授信方案发起上报流程。同时,中信银行嘉兴分行和杭州分行也启动应急机制,加急组织信贷审查,以最快速度批复。

  此后,中信银行又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落地小组,开始与时间赛跑。在业务办理环节,两名客户经理凌晨5时就驾车赶赴杭州,平时一周才能完成横跨企业生产地、抵押物所在地和借款人居住地的三地核保抵押工作,在1天之内全部完成。当天下午2时,当两位客户经理由杭州返回时,中信银行另一位工作人员早在海宁高速出口等候。就这样,穿过“长龙”似的核码核检队伍,高速公路上的一场“接力赛”,让企业相关业务资料快速送抵支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4天时间,中信银行嘉兴分行顺利为该公司办理9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中信银行用‘闪电速度’,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需求。”该公司负责人由衷地感叹道。 (王晓、周琦)

探索新局 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来,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组织实施科创金融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以“专精特新”“未来工厂”“绿色工厂”等企业为重点,指导嘉兴银行业全力支持当地科创企业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发展科创金融的道路上不断塑造变革。

  思则变,变则通。勇于破旧立新,方能与时俱进。

  工行嘉兴分行全面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将“科创金融”的招牌越擦越亮。

  去年初,工行嘉兴分行打造了工行体系内首家适用科创企业“专属评级和授信模型”等各项总行配套政策的二级分行。打破了原来看过去、看财务报表、看抵押担保的旧模式,转变为看未来、看核心技术、看核心团队的全新模式。今年还设立了8个科技金融中心。

  好模式需要真落地。工行嘉兴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专班,开展科创企业专项服务活动,聚焦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问需于企、献计于企,围绕融资获得、结算便利、对外贸易等多个主题开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为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建立信贷准入“白名单”,提供每年不少于5%的专项信贷规模保障,推出科创成长贷等系列产品,对症下药疏通科创企业的融资梗阻。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工行嘉兴分行科创金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增科创企业贷款48.73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98个百分点,累计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396家。

  精准施策、靶向用力,方能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快速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石。嘉兴中小企业数量多,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土壤。然而,不少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因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等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农行嘉兴分行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精准支持“专精特新”“未来工厂”“绿色工厂”等企业发展。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7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回首中润光学发展与成长过程,农行嘉兴分行一直相伴左右。

  2017年,中润光学创建之初就曾通过嘉兴农行“嘉科通”,以专利质押获得3000万元授信。2018年,中润光学在市场拓展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却因资金不足无力扩大生产,农行嘉兴分行灵活转变质押方式,利用专利追加建工程质押方式增加2300万元贷款。

  2019年农行嘉兴分行又通过信保担保增加800万元授信,翌年再增1000万元。去年,中润光学拟上市,需要进行融资结构调整,农行嘉兴分行通过省分行专属的“浙科通”产品,以信用方式提供授信3000万元。

  中润光学只是农行嘉兴分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缩影。日前,中国农业银行制定了《关于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农行嘉兴分行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对“小巨人”企业培育清单上的企业制定“一户一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今年5月25日,农行嘉兴分行已服务嘉兴辖内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52家,授信总额超80亿元,已用信企业89家,用信余额超35亿元。

  塑造变革,既需要创造性探索,更需要长效机制。

  当前,嘉兴正联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共同争创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嘉兴银行抓住机遇,潜心打造科创金融特色银行,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率先提出以打造“科创银行”为“十四五”战略目标,将自身发展优势与嘉兴市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合。

  科创金融特色银行是重点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专业银行。嘉兴银行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为科创企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圈。去年5月,嘉兴银行在省内率先发起成立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嘉兴)实验平台”。同年12月,在嘉兴领先组建创投联盟,探索一套具有嘉兴特色的投贷联动模式。

  有好土壤,才能培育出创新的种子。嘉兴银行在科创金融的落地机制上也不断另辟新径。嘉兴鸷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前数控刀具打破了日韩对该类产品的封锁,市场潜力巨大。开拓市场急需扩大生产,然而生产设备的采购资金又让企业发了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嘉兴银行科技支行突破固有模式,以“贷款+选择权”的模式向企业提供500万元信贷支持,为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这只是近年来嘉兴银行科创金融一系列探索创新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末,嘉兴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111.99亿元,服务科创企业1131户。

  在这场“科创+金融”的有益探索中,嘉兴银行在服务模式、技术支持、智库建设等方面进行革新,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奠定了科创金融服务的坚实基础。

  (杨孙峰、钱莺、康行远)

适应变局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面对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金融力量如何服务涉外企业?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先后出台《关于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的贯彻意见》《关于建立“几何化”高水平便利机制 拓展跨境人民币“首户办”劳动竞赛的通知》,嘉兴各大银行紧扣形势,着力稳链稳贸,推动汇率避险、跨境人民币、外汇便利化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助力企业发展。

  加深对外贸政策的理解,才能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要求提供更多汇率避险方面的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宁波银行嘉兴分行积极开展“送智、送策、送理念”入企行动,切实帮助外向型企业解决疫情期间的困难。

  云端开课,打通政策达企“最后一公里”。为减少疫情影响,宁波银行嘉兴平湖支行在今年3月率先对接平湖市外汇管理局、平湖市商务局,共同搭建外汇服务“云讲堂”,开展“外汇政策支持疫情防控”专题宣讲,就企业关心的汇率市场波动、避险业务选择等问题答疑,120余家涉外企业同步收看直播,互动气氛热烈。

  特事特办,外汇金融服务线上直达。疫情多点散发也让外汇业务的不确定性增大。宁波银行嘉兴分行积极搭建“汇、银、企”高效沟通桥梁,不仅在第一时间通过线上形式向企业告知服务政策,还开通外汇政策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相关外汇业务特事特办、简化流程、优先办理,确保涉外企业正常经营付汇、收汇时效。

  平湖市毅进卡迪夫公学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观看直播后,立即与宁波银行平湖支行取得联系,提出学校有一笔教育服务费急需对外支付,但财务无法到网点办理业务。支行外汇联络员在线上完成企业付汇材料审核,并全程指导企业网银操作,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付汇。

  外贸进出口企业需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以人民币方式结算,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方式。《2022年浙江省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方案》顺势出台,为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广汇率风险管理“首办户”。

  SY公司主营出口服装等纺织品,主要的客群在俄罗斯。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公司大量的前期订单回款被其开户行拒收。

  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在摸清情况后,向企业负责人讲解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在降低制裁风险、规避汇率风险、减少货币兑换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最终向企业推荐以跨境人民币方式结算。

  此时,另一个难题出现了,尽管企业负责人在嘉兴办公,但公司的注册地在上海,营业执照等证件均在上海,因疫情暂时无法拿到证件。

  金额大、时间紧,疫情又加剧了操作的困难度。在了解到SY公司的特殊处境后,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交易银行部第一时间进行内部分析讨论,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做好企业尽职调查和贸易背景审核后,为其办理特殊审批,仅用半天就完成创建客户号、线上账号预约,激活跨境人民币业务资格,成功帮助企业接收俄罗斯银行开立的跨境人民币信用证8934万元,并已于近日完成首笔出口交单1300万元。

  “跨境人民币解决了我们与俄罗斯客户资金结算上的困难,感谢中行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为我们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务。”SY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顾圣婷)

化危为机 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源”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来,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组织实施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发布和信息共享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重点走访对接。

  海宁农商银行瞄准兴业富民这一重点,组织了一批“共富专员”,依托这支252人组成的队伍,海宁农商银行着力把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到村庄,切实落实农业金融综合服务机制。

  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共富专员”队伍深入村组、农户、涉农企业,对接新型农业主体和各类小农户,全面摸清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今年,海宁种粮大户孙枝长新承包了十几亩土地用于水稻、小麦种植,购种子、买化肥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让资金周转困难的老孙犯了难。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海宁农商银行金融指导员主动上门问需,向他介绍了惠农贷款“农合通贷”和相关政策。

  随着“叮”的一声提醒,孙枝长在金融指导员指导下成功申请到了50万元的贷款。资金问题得以解决,老孙喜笑颜开,“资金问题解决了,今年购置新型农机设备、升级无人机的计划就能顺利进行。走机械化道路、通过优质品种科学栽培提升亩产后,我的520余亩农田预计能增收至少五六万元。”

  今年以来,海宁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农业贷款支持倾斜力度,累计发放农林牧渔业贷款2.46亿元,累计余额7.58亿元。其中“农合通贷”82户,共计余额2012万元;“省农担”信用贷款34户,共计余额2850万元,为农业生态圈构建注入活力。

  推动“农业兴”既要培育好“种子”,更要护好“苗子”。

  疫情反复让“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面临风险。海盐农商银行迅速反应,通过落实延期还款、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降下一场金融助农的“及时雨”。

  最近,海盐县沈荡镇伟远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先生整天忧心忡忡。原来,他在海盐农商银行的贷款即将到期,他本人又因疫情无法到现场办理还贷。得知这一情况,海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小徐立即致电,为他提供远程服务,给予即将到期的20万元贷款6个月延期,并且帮助其保护好征信记录。

  这并不是个例,为缓解因疫情导致的回款难、回“嘉”难等困难,海盐农商银行为海盐全县受疫情影响的农场、农企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截至四月末已累计为涉农主体贷款延期13笔,金额588万元。

  海盐农商银行加大“米袋子”“菜篮子”金融投放,与海盐县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于城三联农批市场携手战“疫”,以三联分理处为圆心,通过线上“无接触式”走访,落实农批市场内商户走访和问需,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商户资金充足,为58户农批市场商户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2856万元。

  (陈冲、严亨特)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凝聚“嘉”里金融力量 引活水助企焕生机 2022-06-07 浙江日报2022-06-0700006;浙江日报2022-06-0700009;浙江日报2022-06-0700013;浙江日报2022-06-0700011;浙江日报2022-06-0700010 2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