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让山沟沟焕然一新

柯桥区南部山区探索“强村富民秘籍”

许东海

  最近,地处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的王坛镇蒋相村党总支书记蒋婉芬在向村民“晒账本”时喜上眉梢:“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稻米、茶叶、蔬菜三样‘宝贝’功不可没!”作为区人大代表,又是村里的“领头羊”,蒋婉芬的“账本”里藏着破解特别生态功能区的“强村富民秘籍”。

  今年初,蒋相村村两委班子奋战一个月,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全村495亩耕地从村民手中统一流转。随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良根专业合作社种起200多亩生态稻,又引进绍兴柯桥新供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建起50多亩高山蔬菜智慧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大美王坛强村实业有限公司,与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对200亩左右荒茶地尝试生产高端有机茶,获得新茶100公斤,茶叶收入达13万元,接下来,村里荒废的1700多亩茶山将陆续被激活,生产高端有机茶,全村上下焕然一新。

  “蒋相村多管齐下,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村民能坐收租金又能‘家门口’打工,到今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突破100万元。”王坛镇党委书记王剑介绍,该镇是绍兴市汤浦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蒋相村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相对薄弱,随着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的启动,在财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指导下,全镇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创富新点子。自2020年6月项目实施以来,改革的联动效应有效发挥,集成建设项目成效明显。去年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920万元,其中核心区8个行政村收入增加448万元,增幅达8.49%。

  发展新路子离不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坛镇以高效生态和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等农业经营新业态,除蒋相村大力发展生态稻、高山蔬菜、有机茶产业外,东村村通过青梅优化升级,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村民获得流转费用20余万元。短短一年多时间,全镇新增或扩建农业经营新业态6个。

  同时,该镇以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为重点,成立大美王坛强村实业有限公司,让村级经济组织入股,发挥好乡镇行政统筹力、资源整合力和干部执行力等各种优势,全域盘活闲置厂房、农房、土地和闲散劳动力,紧密结合宅基地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两大改革试点契机,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农村闲置资源全域统筹、全域谋划、全域盘活、全域发展的工作格局。其中,结合绍兴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利用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开展“宅基地有偿选位”试点探索,在喻宅村实施了全市首例宅基地镇域跨村有偿选位。首期推出5宗宅基地进行了竞拍。合计起拍价60万元,经70轮竞价后以109万元成交,溢价率81.7%。

  “王坛镇依托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实现了各村集体经济增收、农业项目增效、农村环境增美,为全区其他特别生态功能区提供了发展经验。”柯桥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王坛镇的“金点子”在全区进行推广,让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润泽更多村居。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柯桥区南部山区探索“强村富民秘籍” 2022-06-06 浙江日报2022-06-0600025 2 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