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观点

怀旧风里,更盼金曲常新

  几天前,罗大佑和孙燕姿各开了一场线上演唱会,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很多人认为这些只是几代人共同怀旧所支撑起来的“怀旧流量”,却看不到年事已高的罗大佑、出道22年的“老歌手”孙燕姿依然保持着音乐的“青春”力量,以及当下流行文化创作中日益凸显的品质问题。

  在他们的歌声里,怀旧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一曲《童年》,笔者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小学时第一次听到。疫情背景下,无数宅家日久的粉丝与熟悉的旋律共鸣,脑海里浮现着那些关于“说走就走”的美好画面。

  但怀旧不是两场演唱会全部的意义。如果联系近期王心凌翻红的现象,恐怕更能发现背后隐藏的事实:这些“老将”的刷屏,是对当下乏善可陈的中文流行音乐的一次提醒和“劝谏”。

  而无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披荆斩棘的哥哥”,都有这个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档节目,不乏集体性质的对于旧日音乐人的致敬。几个月前,我和家人去看了一场现场演唱会,很多歌者出自“披荆斩棘的哥哥”。我们一边看,一边感慨:歌还是老的好——这种议论,好像一直存在,但客观而言,在今天,这个感慨越发强烈。

  对于中文流行音乐给予这么笼统的批评,似乎不够公平,也有情绪化的因素。但其实,我们并不难找出具体的例证。

  一篇关注歌手翻红现象的文章发问:近十年里华语乐坛已经没有出过现象级的歌手了,原因在哪?只要不是故意“站队”“抬杠”,都不会否认这个尴尬的事实。

  观察流行音乐的发展态势,离不开歌手和作品。流行音乐也许依然繁荣,表面上看,今天的“唱者”数量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知多了多少倍,各种排行榜还是喧哗一片。

  但,请想一下,这十年,又出了多少现象级的“好歌”呢?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手机和电脑的音乐收藏夹里,越来越“荒漠化”。这不是我的偏见,《南风窗》去年一篇专题报道的题目就是“好听的流行音乐,为啥越来越少了”。至于原因,文章指出:华语乐坛衰败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例如,为了配合短视频,如今的音乐创作者更看重洗脑式旋律,而不在意音乐的完整性……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分析。

  如果当下的中文流行音乐再不重振旗鼓的话,未来的时间里,“怀旧流量”还会继续呈现激情四射的一面。但是,难道从事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不是更应该从罗大佑们宝刀未老的现象中,读出一分惭愧、自省和自励吗?难道正常的情况不应该是这样的吗:怀旧流量和新鲜流量各领风骚?

  当今,流行文化从产业、内容、传播到受众关系等方面都须深度重建。这是一个颇为艰难的过程,而罗大佑们以事实告诉我们:去做,就会有希望。


浙江日报 要闻·观点 00006 怀旧风里,更盼金曲常新 2022-06-01 浙江日报2022-06-0100015 2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