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金融

因建而生 共建美好生活

——建行浙江省分行在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中砥砺前行

  建设银行,因建而生,新安江水电站、秦山核电站、金温铁路、机场、高速、地铁……一个个重点基建项目的落地,见证了服务建设的初心。

  2017年建设银行提出新金融理念,躬耕求索回应人民期盼诉求的新路径。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考量中,更加注重解决社会难点痛点问题;更加注重助力经济民生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导向;更加注重在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更加注重坚守初心使命,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牢记“国之大者”,践行金融为民。与时代同呼吸,与百业共繁荣。以进取的步伐、向上追求向下扎根的姿态,奔赴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中。

  初心不改 铸造国之重器

  “建行蓝”助力“浙江绿”

  东海之滨,浙江南端,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一期工程现场,八台大型高臂水泥浇筑机正对着二号机组——一个巨大的“圆坑”展开作业。虽然下着小雨,工地上却是机声鼎沸、工程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是中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工程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总投资约1200亿元,是国家“十三五”计划开工重大项目。项目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2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36万吨,相当于造林11.8万公顷。

  “投资金额大,项目建设时间短,融资需求十分迫切。”建行温州分行了解项目的融资痛点后,立即组建项目服务团队,为项目公司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绿色金融授信方案,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2016年建行温州分行申报的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首批流贷40亿元授信率先获得批复同意。建行温州分行作为当地第一个给予信贷支持的国有银行,带动了整个核电项目的融资,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及时注入了金融活水。2021年5月,在建行绿色信贷政策扶持下,建行继续给予一期项目100亿元低利率、30年的长期固贷额度支持,目前已实现首笔固贷投放。

  东海之滨三门湾,核电再起新基地!

  不久前,随着三门核电二期项目贷款的再次投放,三门核电二期项目建设进入了快速轨道。作为浙江省政府核电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行已经投放二期项目13.55亿元信贷资金,项目总投放信贷资金达109.64亿元。截至4月13日,三门核电项目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95.77万吨。

  “有了专业的金融支持,我们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快的融资速度,建设各方面工程。”三门核电二期项目负责人吴元明说,建行严谨细致的方案,为他们的资金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间。

  为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建行台州分行自项目成立以来,组建省市级专家团队,创新信贷融资模式、优化申报审批流程,开设绿色通道,满足客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蔚蓝大海之上,风电机组岿然而立,它们昼夜不停地将“海风”变成“绿电”,把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输送至千家万户。不久前,建行杭州分行作为独家主承销商成功为浙江省某能源集团发行了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蓝色债券)。据悉,该笔资金将全部用于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等工程,该笔业务也是浙江省地区企业发行的首单蓝色债券。

  在浙江大地上,建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力度,让信贷资源快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助力地方经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情怀不变 见证时代变迁

  画好幸福生活“同心圆”

  “终于搬出大山,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就像在梦里一样!这里交通便利,周边就有工厂,去厂里打工也非常方便。” 龙泉市小梅镇半边月村村民姜女士,逢人就夸“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政策好。她家原来住在不通公路的坪坦自然村,环境闭塞,增收没有门路。她说,住进安置小区,这里小区设施完善,周边商店、公园等样样齐全,真幸福!

  翻开浙江山区26县名单,丽水全域9县(市、区)均在名单上,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省山区县最多的地级市。山区地理条件复杂,深受地质、气象灾害的威胁,农户穷在山里,是阻碍丽水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拦路石。为彻底摆脱地理条件对农户生存发展增收致富的制约,建行落实“金融为民”责任,全力支持“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让山区群众搬出大山,腾出了生态发展空间,助力实现发展与生态双赢。

  2019年,丽水市提出“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方案,计划通过五年时间来实施该项民生工程,通过引导生活居住在生态保护和水源敏感脆弱区域的15万农村居民,有计划地向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区等区域梯度转移,为各县市留出生态空间、腾出发展空间。

  建行丽水分行及时跟进,率先向丽水市政府提交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出“大搬快聚”项目贷款,保障了“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现已在所辖县(市、区)推广,授信总额58.8亿元,实际投放11.09亿元。

  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政策得以快速实施。中心城镇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一个个安置小区拔地而起。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加快了地质灾害点修复进度,加快了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进程,将闲置宅基地建设成农田,让荒山变成果园。同时,分行为搬迁资金代发放业务开通绿色通道,保障了搬迁农户及时、足额收到货币补助。全市累计异地搬迁2.8万户,7.9万人搬出大山,复垦土地3300亩。让更多的农民“从山上迁出来”,“使山上绿起来”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开通了,我早上可以在横店看古装表演,中午在国际商贸城逛街,晚上在古子城品茶赏夜景。”试乘市民兴奋地说。

  浙江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2022年1月14日正式开通。金华市民盼望四年之后,金华正式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同时,满足沿线约500万市民“一小时通勤圈”的出行需求,让金义东都市区三大经济带实现了互联互通。

  在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中,建行金华分行发挥了国有大行的应有作用。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约327.63亿元,是迄今金华市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核心基础设施项目。

  作为金华地区史上最大银团(总额度为207亿元)牵头行和代理行之一,建行金华分行为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承贷48亿元。目前已投放29.88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其中2022年一季度分行投放基本建设贷款5亿元。同时,还为项目施工方提供履约保函、资金结算、代发工资等多项业务。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是推动都市区共建共享的头号工程,更是提升当地市域经济融合度、画好都市区发展‘同心圆’的示范性工程。”承建方中铁电气化局金义东项目经理说。

  求索不止 描绘美好图景

  深耕数智金融“沃土”

  “你们的担当颠覆了我对商业银行的印象,你们能做的业务颠覆了我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理解,你们的系统支撑颠覆了我对银行科技的认识。”在杭州钱塘区流动人口数字化治理项目的一次沟通会上,钱塘区政府负责人一连用了三个“颠覆”评价建行的作为。

  在钱塘区流动人口数字化治理项目中,建行浙江省分行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建信住房浙江公司的住房租赁白名单资格、建行杭州分行“长租通家”APP及智能门锁构筑了治理架构,蹚出了一条轻资产、数字化的住房租赁新路子。

  钱塘区常住人口106万,暂住人口就有30万,流动人口治理的压力日益增大。作为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杭州市政府计划从2021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中划拨1.2亿元用于智能门锁奖补,在钱塘区启动流动人口数字化治理试点工作,安装19万把智能门锁,以实现“以锁管房、以房管人”。

  2021年5月,政银双方深入沟通,就共同推进“流动人口数字化治理项目”达成合作共识。由建行省市分行、支行组成的专班工作组,积极主动对接区内各级政府、市房管部门、建信住房、门锁供应商、房东、租客等相关方,平衡每一方的需求和资源,架构“长租通家”数字化治理平台,力求让各参与方都能够有所收获。

  如果说“长租通家”架起了各平台系统的“连通器”,那么建信住房浙江公司则是架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连通器”。作为杭州市第一批住房租赁白名单企业,建信住房义务承担起奖补资金申领主体责任,通过落实采购智能门锁、申请奖补资金,帮助区政府解决安装门锁的资金投入问题,也让房东免费换上了智能锁。

  项目试点区蜀南村的张大伯是这个项目的第一拨受益者,1个多月前其自建房的7套出租房换上了7把智能门锁,老人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学会了使用App:“这个系统毛管用嘞,就算租客没带钥匙,我手机点点就能给他们开门。房租有没有按时交?打开系统一看就清清爽爽,都不用记小本本了,蛮方便蛮好的!”

  同样叫好的还有社区管理员,因为以往最让他们头疼的流动人口登记问题现在迎刃而解了。“人来自动登记,人走自动注销,这个APP让我们物业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大大减轻了日常摸排工作压力。”

  余杭区五常街道地处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是浙江省企业码应用的唯一镇街级试点,在余杭区内首创“智创五常”大数据平台。作为首批企业码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建行杭州余杭支行积极整合行内产品资源,致力于为五常街道内各类小微企业创新打造专属金融服务。

  在与五常街道的共同探索中,“五常云贷”专项金融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五常云贷”以“智创五常+企业码+建行融资”的模式,为五常街道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五常街道华立181创业社区中一家海外电商公司成为“五常云贷”的第一批受益企业。年初,该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难题,恰逢“五常云贷”推出,企业主阙先生很快通过“智创五常”平台与建行取得联系。建行迅速为其匹配合适的普惠产品,为其发放贷款385万元。事后,阙先生表示:“‘五常云贷’真的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五常云贷”日益成为建行在城西这片创业沃土上的新金融“名片”。

  守正不移 守护绿水青山

  文旅班车开往“春天”

  远山如黛、碧波万顷,山岚水色都充满着诗情与画意。望着春天的千岛湖风光,淳安县某集团负责人舒了一口气。建行2亿元的绿色金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成功发行,压在他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据了解,作为淳安县重要的集团公司,该集团拥有淳安千岛湖景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经营权,在县政府的授权下,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然而,2021年的冬天,集团下属子公司当初申请用于千岛湖水源治理等用途的经营周转类贷款即将到期,可接续资金还没着落。

  得知该集团面临的融资难题,建行杭州分行另辟蹊径,第一时间组建由投行部牵头的跨层级专业营销团队,边与客户沟通项目细节,商讨解决方案;边借力母子公司联动,探索多元化融资方案。最终成功联动总行、省分行、建信理财为该集团注册绿色金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人民币3亿元,首期发行2亿元,一举解决了客户融资难题。

  “多亏建行帮我们渡过了难关!”作为建行浙江省分行首笔绿色金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该笔业务实现了建行资管业务在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融合聚变领域的创新突破,也是分行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举措。

  “以前去普陀山,排队排得看不到头,现在只要一个二维码,吃喝玩乐畅行无阻,出了景区一码支付,别提有多方便了!”2021年,建行舟山分行承建决策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服务一网通办、体验一机畅游的“普陀山一码通”项目。项目搭载“浙里办”官方政务APP和微信、支付宝小程序,为游客提供360度全方位文旅服务,形成“一码通行、一码消费、一码支付”的一码通服务场景。

  普陀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首批5A级景区,每年游客众多。如何有效地结合数字化改革进行景区数字赋能,成为政银双方主攻的方向。

  建行舟山分行以新金融行动为指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联动舟山市普朱管委会,把数字化改革与辖内重大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区域社会治理、景区管理服务提升等工作相结合,创新搭建“普陀山一码通”智慧旅游场景。

  “我可以在平台上预约门票、住宿餐饮、行李管家、滴滴导游等,功能真的是太齐全了,我要把这个平台推荐给我的朋友家人们。”游客在体验了平台安全、方便、快捷、舒适、高效的服务后,立刻与身边人进行了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山一码通”荣获舟山数字化建设应用第一名,并在省委改革办第二批最佳应用现场评选中荣获全省数字社会应用第四名。

  何为“国之大者”?答案就贯穿在建行“金融为民”的初心坚守、“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的新金融行动中。

  (本版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建行浙江省分行提供。)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0 因建而生 共建美好生活 2022-06-01 浙江日报2022-06-0100005;浙江日报2022-06-0100006;浙江日报2022-06-0100007;浙江日报2022-06-0100008;浙江日报2022-06-0100009;浙江日报2022-06-0100010;24306175;浙江日报2022-06-0100012 2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