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湖州

数字化监管出实效

南浔借科技“利器”把脉水环境

陆志鹏 姚徐剑

  “24小时全天候监控,杜绝了两岸的乱排乱倒行为。”近日,湖州市南浔区人大代表沈新泉打开手机,点击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APP,查看千金镇三里塘河道实时监控画面。远在数公里之外的三里塘河道,一处固定在桥头的高清摄像头正“监视”着河道排水口和河流两岸,通过光纤传输,监控画面实时呈现在沈新泉的手机上。

  如今在千金镇,这样的高清摄像头已覆盖了所有主要河道。这套科技化监控体系,就像一双“千里眼”,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视频回放,追溯、倒查问题根源。

  “以往仅靠人工巡查,费时费力。现在装了数字巡河的APP后,真的很方便。”沈新泉说,他是三里塘河的河长,每天有空闲时,他都会在APP上看看,有没有白色垃圾,水面有没有漂浮物,排污口的水质怎么样,雨污分流有没有做到位?这些都是他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现问题,他也可以马上通知河道保洁员赶到相应地点进行清理。

  专项监督是人大代表参与“治水”监督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南浔区各级人大代表在“治水”前线监督调研,主动投身治水“一线”,问水在“一线”,履职在“一线”,为保一方水土尽心尽责。

  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达到护水治水效果,是南浔区人大一直探索的课题。近年来,南浔区通过“技防”与“人巡”结合,使河道保护向“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迈进。

  日前,在和孚镇荻港村,南浔区人大代表杨明操纵着无人机,巡查村内河道的长效保洁情况,看到有垃圾和漂浮物就拉近镜头,实时记录问题。“这些都是无人机拍下的照片,科技设备让河道巡查不留死角。”南浔区人大副主任谢建伟介绍,通过科技设备护卫河道保洁,为代表参与“治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样,在练市镇,工作人员正操控一艘蓝白相间的模型船驶入水域,监测水质断面。机动灵活又有“透视眼”的无人船边开边测,通过数据分析直观反映河道水质变化趋势、疑似污染来源,既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又提高了监测时效性和数据准确性,更真实地反映水域的实时情况。

  如今,南浔区河道上空中有“千里眼”,水上有“透视眼”,两岸有24小时在线运行的“电子眼”,从“水陆空”全方位实现主要河道的数字化监管全覆盖,护水治水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换来了清波荡漾、赏心悦目的水乡美景。


浙江日报 今日湖州 00020 南浔借科技“利器”把脉水环境 2022-05-30 浙江日报2022-05-3000004 2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