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新职教

构建命运共同体 赋能高质量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贡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力量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名单中,有一位连续合作了十七年的“老搭档”:2005年,亟需技术创新来突破生产现状的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叩开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自此,校企互相依赖、互相成就,成为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十余年来,热火朝天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景象欣欣向荣——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了包含2个国家级、4个省级在内的1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了“数字工匠示范学院”“跨境供应链数智发展产业学院”“海天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博地影视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

  当前,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当口,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宁波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践行者,积极组建面向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参与城市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与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构筑地方离不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彰显职业教育作为。

  相互成就

  一场双向奔赴的信任

  “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石油树脂生产工艺路线优化,使当时趋于停滞状态的公司重新运转,实现一年扭亏为盈,产值三年翻番。”回忆起十七年前带领团队组建化工研究所,为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改革,宁职院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国家名师孙向东教授依旧心潮澎湃。

  高度契合的需求是成功合作的关键,一场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就此延续。这些年来,校企双方以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为核心竞争力,获得45项发明专利,协同创新研发了20余个石油树脂新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推动国家乙烯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已逾70亿元,其产品石油树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从起初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到不断协同创新积累行业经验,该校化学工程学院不断深入思考产业逻辑、岗位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了培养贴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化工人才,学院打破专业壁垒,组建了以化工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建设格局。2019年,宁职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该专业群同时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事业发展迈向新征程。

  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生产线上科研”,解决行业企业关键问题,锻造了一支善育人、能教学、会研发的高水平、结构化“双师”教学队伍,并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和“首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其中,担任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的颜雪冬博士承担了“宁波市2025重大攻关”项目,带领团队攻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被企业采用并新增销售额上亿元,并获得宁波市“科技追梦人”荣誉称号。沃燕波博士担任阿里生物技术泰州有限公司研发副总工程师,开发低成本多功能特定蛋白检测智能POCT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并成功入选中国医药城“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提质培优

  一种“双元”育人的培养共识

  随着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就业质量捷报频传——毕业生就业质量各项指标超全省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达98%,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4%以上,留甬就业率达60%。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工程学院与中石化镇海炼化、恒河材料等公司联合培养的学生,入职后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年薪达20万元以上。

  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实践同样影响深远。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宁职院逐渐探索形成“素能融合、专创融合、书证融合、数教融合、学研融合、赛教融合”的“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化学工程学院发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教学功能,将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创新“研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同制定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建设先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共同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等,实现了人才与资源的有效流动与融合。

  这是一场教学、科研、生产互促互融的教学实践,在涌现了一大批教研、生产成果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创新潜能。近三年,仅化学工程学院师生就合作获得专利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11件。2020年以来,宁职院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26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3项。

  为了加强宁波地区优质人力资源的供给,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还联合海天集团、吉利汽车、宁波舟山港、中华纸业等大型企业,开展“双元制”“订单式”员工继续教育与在职人员技能培训项目,并与亚洲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海天塑机集团合作共建“海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为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一项项改革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使得学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域迸发出澎湃活力。

  力量支撑

  一份服务战略的长久事业

  如今,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打开了宁波这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这背后也意味着对在甬高校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教育成果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贡献度有了更高要求。

  为此,宁职院主动对接北仑区、宁波港、杭州湾南翼经济圈的临港现代制造业和港口后服务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校企开放共赢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组建人工智能专业群,将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专业;适应产业转型需求,升级国际语言类、建筑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群;聚焦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阳明学院、中德学院两个教学试验区改革,成为余姚地区人才培养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适应区域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发展需求及宁波市“246”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学校重点打造以应用化工技术为引领的绿色化工和以模具设计制造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通过牵头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宁波市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创新链”,使学校的既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促进企业行业的专业资源得到最大发挥,二者互惠互利互补。

  融港链天下、荟智育匠才。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肩负服务支撑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重任,把握产教融合的发展命脉,服务区域提质,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军师”。与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城市生态同频共振,助推宁波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宁职力量。


浙江日报 新职教 00018 构建命运共同体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05-26 浙江日报2022-05-2600017;浙江日报2022-05-2600016 2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