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信义之城 和美金华

调解员俞海萍:奔走廿年 解人心结

马忆玲 朱鸿博

  在永康市古山镇,有位家喻户晓的“金牌调解员”——“萍姐”。大家都说,哪家闹矛盾、谁和谁有纠纷,找“萍姐”准没错。大家口中的“萍姐”,正是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俞海萍。

  48岁的俞海萍已经在民事调解这条路上辛勤奔走了20年。在群众眼里,她就像一个“灭火器”,总能在第一时间扑灭纷争的火苗。而俞海萍则形容自己是一只萤火虫,力量虽然有限,却始终尽己所能推动古山镇的平安建设工作。

  5月中旬,古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俞海萍正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发生这种事情,双方自然都心情不好,我再去劝劝你的老板。不过,你也要放平心态,有诉求,更要积极配合协商呀!”俞海萍率先开口,一边劝慰愤愤不平的当事人刘某,一边拨通了另一名当事人的电话。

  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刘某到古山镇世雅下街村的一家企业上班,谁料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他在车间作业时不慎被角钢割裂右侧面部,遂要求厂方一次性赔偿6万元。由于事发突然,该企业还没来得及为他购置工伤保险,这就意味着企业主须全款承担这笔赔偿。

  俞海萍自4月初接手此案,当天已是第四次进行调解。经过前期劝说,刘某答应作出让步,把索赔金额降至2.5万元。尽管如此,企业主在电话中态度强硬,一口咬定只赔偿1.5万元。调解再次陷入僵局,俞海萍进退两难。她轻轻叹口气,又迅速鼓起劲来两头跑。

  两个小时的忙碌没有白费,当事双方把心结说开后,各退一步,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俞海萍又细心叮嘱了几句,随即抱着厚厚的一摞资料匆匆离开,准备返回调解工作室。在那儿,还有许多案件等着她处理。

  平定纠纷,光靠能言善辩可不行,“细致入微”是俞海萍的调解秘诀。她指了指工作室墙上“望闻问切”四个大字,表示中医问诊那一套也能用到案件调解中。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情绪变化调整调解方案,摸清当事人意图确定调解要点,询问案件疑点作进一步了解,适时找准切入点制定调解协议,“细致地做好每一步,理清前因后果,找到双方满意的平衡点,再麻烦的民事纠纷都能处理得明明白白。”

  俞海萍并非半路出家。凭借扎实的法学功底,2002年,俞海萍曾在永康市为民法律服务所从事调解工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对人民调解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同年,俞海萍受聘为古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一干就是20年。

  如今,海萍调解工作室成了古山镇的矛盾调解纠纷“金名片”。2020年以来,海萍调解工作室为古山镇调处劳资、工伤、婚姻等各类矛盾纠纷共计876起,涉案金额达2000万元,调处成功率97.6%,涉及死亡及群体性重大纠纷40余起,均在最短时间内调解成功,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古山镇打造“市域副中心”总目标奠定了平安基石。俞海萍还坚持将普法宣传融入调解工作,受到古山镇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永康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优秀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广大群众的嘱托,鞭策着俞海萍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一有空,她就迫不及待去充电,书架上的民事调解相关书籍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在调解中无法做到依法处理,以法服人,那不就辜负大家的信任了吗?我必须把法律学懂吃透,学在前面,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俞海萍坚信,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海萍调解工作室将继续用心用情为群众搭建“连心桥”,为古山镇筑牢“和谐墙”。


浙江日报 信义之城 和美金华 00024 调解员俞海萍:奔走廿年 解人心结 2022-05-26 浙江日报2022-05-2600008 2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