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财税

诸暨:用财有道,聚势赋能谋共富

  初夏的诸山暨水,生机盎然。在布谷湖的湖光山色中,浅饮一杯醇香的同山烧,在下渚湖畔远眺壮观的珍珠养殖,便可体会到“好美诸暨”的诸多韵味。

  同山烧、珍珠,是最具诸暨地理标识的金名片之一。当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当“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高地”成为当代诸暨人的共同追求,诸暨立足本地实际,以财政为支点,配套建立健全科学的引导机制,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在助力群众生活品质升级的同时,带动同山烧、珍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崛起,走出了一条财政助力共同富裕的诸暨之路。

串珠成链,

颜值与产值的双赢

  作为全国闻名的“珍珠之都”,诸暨坐拥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地,淡水珍珠年产量约占全球70%、全国80%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是支柱产业之一。曾几何时,珍珠产业在为诸暨带来珠光宝气的同时,也因珠蚌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域污染。

  既要珠光宝气,也要碧水清波。近年来,诸暨财政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引入创新养殖珍珠蚌技术,逐渐破解了珠蚌养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以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与传统养殖相比,该公司的智能生物链靶向养殖在生长、品质、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在保证水体稳定在Ⅲ~Ⅳ类水的同时,靶向养殖产量是传统养殖产量的3倍。”该企业负责人郭伟锋说。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引领着诸暨珍珠绿色养殖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促进珍珠产业高质量发展,诸暨财政全力支持推进珍珠产业数字化建设,实施珍珠产业数字化示范、珍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珍珠产业数字化监管等三大类10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其中,争取省财政奖补资金投入8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161万元,社会资本投入1.39亿元,助推珍珠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发展。“我们将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与美丽产业融合发展的‘珠光宝气’全产业链,为全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提供诸暨样板。”诸暨市财政局副局长戚俏新说。

  据了解,近三年来,诸暨珍珠产业产值分别为300亿元、347亿元、400亿元,诸暨正通过打造千亿级珍珠产业基地,将百亿产业打造成千亿富民产业,珍珠产业的富民效应不断凸显。

  珍珠养殖重镇山下湖镇从珍珠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悄然向珍珠文化带动全民富裕转变。在诸暨财政的扶持下,该镇的珍珠文化街区、创意工坊等文旅融合项目纷纷上马,带动种珠、育珠、探珠、玩珠、赏珠等旅游点位风生水起。去年,山下湖镇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三产营收近170亿元;乘着珍珠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势头,新桔城村积极打造夜间休闲慢生活,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

  珍珠产业促经济,珍珠文化带共富,诸暨珍珠产业在国内外的绝对领先地位持续夯实。

  如今,两年一届的珍珠节逐渐成为城市品牌,见证着中国珍珠产业发展的点滴变迁;在山下湖镇,财政投入1750万元、总投资一亿多元的数字化淡水珍珠博物馆,正崛起为诸暨珍珠文化“新地标”;不久后,在珍珠小镇,财政投入1318万元建设的珍珠数字赋能中心将正式亮相,这个集数字平台、产业大脑、区块链接、产业任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展厅,将成为诸暨珍珠产业数字化成果的“生动窗口”。

匠心酿造,跃变中的醉美生活

  在浙江白酒地理版图上,诸暨同山烧是颇为耀眼的产业明星,凭借独特的色、香、味,享有“江南小茅台”之称,也成就了“北有杏花村,南有同山镇”的行业美誉。截至2021年底,诸暨市同山镇共有酒企5家,酿酒小作坊62家,酿酒散户700余家,年产量超5000吨、产值达6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作为历史悠久的“纯高粱固态手工酿制蒸馏酒”,酿酒点分散、小作坊数量多、标准不统一等产业特性,制约着同山烧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诸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四两拨千斤”,为助力同山烧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财源”。

  诸暨通过建立政府资金引导机制,2020年,成功引进社会资本1.6亿元支持同山烧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银企资金帮扶机制,与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创新打造“原酒贷”专项贷款产品;建立金融信贷资金投入机制,深化与农商银行合作;建设“醉美同山情”文化金融生态示范镇,加大金融信贷对同山烧产业的授信力度。

  “同山烧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可谓省市财政助力同山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大成者。该项目整合集聚各类资金1.88亿元,建设项目9个,致力于推动同山烧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全区域集成发展、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

  粮食质量影响酒的品质,作为同山烧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的子项目,高粱种植示范与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扩大了优质酿酒材料“黑壳高脚白藤拐”等高粱品种的种植面积,“去年,同山镇黑壳高脚白藤拐高粱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到明年底,省补资金和地方财政在该项目上的投资将预计达到2500万元,推动种植农户亩均增收800至1000元。”戚俏新说。

  产业链上游,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产业链下游,酒的品质得到了保障。过去一年,当地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30万元。得益于充足的财政支撑,同山烧数字化加工、同山烧小作坊提升、同山烧文化销售“线上线下+品牌”等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与监管一体化的同山烧产业链逐渐成熟,向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预计到今年年底,同山烧全产业链将实现产值10亿元,诸暨人“打造浙江省白酒核心产区”的梦想正一点点照进现实。

头雁效应,乡村能人领头高飞

  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扎根乡村,怀揣赤子之心的诸暨人选择反哺乡村,诸暨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浙江同山醉美人酒业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同山烧产业龙头,在对传统烧制工艺进行保护性传承生产的同时,“醉美人”走出一条“双曲发酵、泥底石窖、固态发酵”创新工艺路线。作为来自天台的同山女婿,该公司董事长谢小义在诸暨创业多年,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借助诸暨财政提供的805万元项目补助,“醉美人”计划投资2300万元用于数字化车间改造,“我们将优化设备工艺,提高数字化生产水平,同时改造酒文化博物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让更多人了解诸暨,了解悠久的同山烧文化。”正如醉美人游客服务中心展示牌所说,“借助这坛美酒,醉美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同山成为‘浙江白酒地标产区’,是为振兴这片土地,并让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更加诗意灿烂。”

  3年前,同山乡贤孙淦平回到家乡唐仁村后,将一处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闲置农房“盘活”了:采用传统工艺酿酒的越庄酒坊拔地而起,酒坊对面,总面积约为331平方米的越庄酒文化书院与之交相辉映,不定期举办与酒文化相关的各类书画、美术、国学讲座等,成为推广古法同山烧文化的新载体。如今,借力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孙淦平投资1400万元打造保有越酒-同山烧酒文化韵味的越庄酒企,从酒作坊向酒企全面跨越,与改造升级的酒文化书院相结合,构建同山烧生产与销售、藏酒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的全方位集成。

  两年前,30岁的年轻乡贤詹春炯投资1.2亿元,在山下湖镇落地“珍珠衍生产品研制项目”,为诸暨珍珠产业注入了“安全有效”的现代生产理念。当前,在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詹春炯和他的浙江羿晟科技有限公司正深耕“珍珠智慧化生产加工共享车间项目”建设,拥抱珍珠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时代。

  公共财政用之有道,激发着乡村产业活力和群众奔共富的主动性、积极性,描摹出一道道亮丽的“三农”新风景,为财政用之于民的“诸暨解法”书写出新注解。

  (本版图片由诸暨市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财税 00012 诸暨:用财有道,聚势赋能谋共富 2022-05-25 浙江日报2022-05-2500012;浙江日报2022-05-2500021;浙江日报2022-05-2500015;浙江日报2022-05-2500029;浙江日报2022-05-2500034 2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