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崇仁镇:智慧农业助农增收 美丽乡村宜居宜游

  孟夏时节,万物竞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俯瞰崇仁大地,一个碧水蓝天,充满活力的魅力古镇尽收眼底。

  当下,围绕“一园两镇四区”建设规划,该镇以产业为基,以民生为要,更高水平建设功能集合、智造引领的“产业崇仁”,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休闲崇仁”,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风韵崇仁”,整体智治、宜居宜业的“幸福崇仁”,奋力描绘现代化美丽城镇新图景。

  数智赋能

  打造惠农新引擎

  自动化育秧生产线快速运行、无人“植保机”开展高效飞防作业、智慧大棚精准控温……在崇仁镇,数字化、智能化成了当地农业的亮点。

  走进位于崇仁镇七八村的白沙枇杷专业合作社枇杷基地,只见大棚内的枇杷挂满枝头,个个颗粒饱满,十分诱人。这阵子,购买枇杷的客人源源不断,嵊州白沙枇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顺军也忙得不可开交。

  枇杷的畅销得益于农业设备的智慧化升级。“现在只需要点击手机,就能自动开启大棚天窗,自动调节补光灯控制棚内温度,十分省力。”陈顺军说,去年合作社与高校技术团队合作,投资20万元安装了智慧大棚设施。接下来,他还将升级系统,实时掌握大棚内环境湿度、土壤肥力等信息,实现自动灌溉,进一步保障枇杷品质。

  崇仁镇是农业大镇,农副产品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在智慧兴农的蓝图中,崇仁镇正高标准打造嵊州(崇仁)农业经济开发区产业平台,走出一条农业转型升级的“数字路径”。

  据了解,嵊州(崇仁)粮食数字化平台又名“百亿崇粮”,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打通育种、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与销路;通过科技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农田智慧管理;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构架“百亿”乡愁粮食产业体系。

  “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数据资源‘一图感知’、田间环境‘一体监测’、产业链条‘一码溯源’、农机服务‘一键响应’、粮食销售‘一网畅通’。”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软件平台功能基本完成,已汇集84万条粮食产业资源数据;在赵马村、马仁村核心粮食产功能区安装2处“四情”农田环境监测点位;3家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入驻粮食全产业链运营,将保障31.13万亩粮食生产。

  未来先行

  点亮乡村新图景

  走进崇仁镇温泉湖村,处处绿意涌动,散发着盎然生机,一间间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水青山间。乡村集市、有声书屋、银杏公园、呐喊喷泉、爱情大道、有声书房、听湖直播间……“处处有景、步步有品”的休闲体验引得来往游客纷纷点赞。

  去年,温泉湖村开启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并成为嵊州市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行政村。为此,村里专门打造了一个“乡村振兴”直播间,成了村民直播带货的“主战场”、游客旅游打卡的“网红点”。

  5G“东风”还助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才菁茶楼是温泉湖村的一家特色农家乐,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戏苑,时常传来袅袅越音。不少游客一边上台表演,一边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店家孙才花笑着说:“5G开通后,直播更顺畅,游客的验感效果也更好了。”

  “现在村里有近40家民宿和农家乐,年接待量达30万人次,村民们创业致富也更有劲了。”温泉湖村党总支书记李剡军表示,今年还将谋划温泉城秀水美食街、主干道沿路文创建设、小业态培育等5大板块16个子项目,同时开发“跟着节气游乡村”一机游平台、Vlog视频系统,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

  依托数字赋能,今年,温泉湖村还将深化九大场景建设,继续描绘未来乡村全新图景。通过升级智慧村庄、数字驾驶舱等内容,聚焦特色场景,构建“数字化乡村一张图”,开启乡村智治新模式,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焕活古韵

  擦亮古镇“金名片”

  如果把古镇比作是一幅画,那么近年来的落笔用墨,则让它重焕生机、更具魅力。

  拥有占地2.96公顷的古建筑群的崇仁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嵊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此,该镇编制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崇仁镇保护规划》,优化“山-水-镇-村”空间格局,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议控制地带等保护范围,为古镇撑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伞”。

  为留住乡愁,崇仁镇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投资7500万元分批实施了国保维修项目及四五村、杏花村、七八村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还对150余座保存较为完整的老台门,根据文保级别等进行年度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古色古香,保护古镇风貌。

  为了让古镇居民住得安心,游客游得放心,去年10月起,23名“楼长”正式上任,专门负责保护崇仁村建筑群内的老台门安全。还投资4500万元完成古镇消防及安防工程,在村建筑群内设置了近400个“探头”,增加了烟感、热感等自动报警系统,为古镇穿上智能“防火衣”。

  除了保护传承,还要让传统古建筑“活”起来。“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还可以在台门里赏一赏书画作品,学一学非遗手艺。”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崇仁溪滩榨面、紫砂烧制、根雕、竹编……当地引进了10余家非遗、文创类项目入驻老台门,进而丰富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接下来,崇仁镇还将聚焦“四大行动”,开展“剥洋葱”“灭火星”“起田垄”“擦珍珠”等行动,通过拆旧拆危、智慧防护、争创项目、业态引流等手段,把扎实的基础和丰厚的资源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做深做实古镇保护利用文章,焕活古镇风韵。

  (图片由嵊州市崇仁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崇仁镇:智慧农业助农增收 美丽乡村宜居宜游 2022-05-25 浙江日报2022-05-2500009;浙江日报2022-05-2500008;浙江日报2022-05-2500013 2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