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变身客户经理,探访浙江天际生产全流程——

“数来数往”,满足个性化需求

  互感器,是一个大众并不熟悉的电能计量产品。它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作为关键电力设备之一,它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在江山市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区,有一家35年专注生产互感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一年要处理9.2万张订单。每张订单的客户对产品型号、技术参数等要求都不尽相同,订货数量少则一台,多则上万台,其中10台以下的订单占70%以上。

  如何更快更准满足互感器产品定制化、短交期、小批量的要求?天际公司构建了“智慧大脑”,串联起接单、设计、生产、质检等全流程各个环节,保证产品保质保量快速生产。日前,我们以“客户经理”的身份,在天际公司展开了一场互感器的“探访之旅”。

  数据流转

  订单一目了然

  “探访之旅”从一张订单开始。我们首先走进天际的商务中心,密密麻麻的格子间里,回荡着说话声、键盘声、电话铃声交织的协奏曲。

  商务中心主管王敏正在处理由南昌市达泰贸易有限公司发来的一张订单。“交易信息是对方通过微信发给我的,首先要把它录入到我们的ERP系统里。”王敏说。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互联网时代用于改善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王敏在系统中打开了销售订单、物料对应表等表单,将订单上的产品要求、客户信息等内容录入系统。

  一边输入订单信息,王敏一边说,过去没有这个系统,每张订单都要手写3份纸质资料,分发给生产端、发货端以及存档。效率怎么样?我们拿上A4纸,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相关信息,开始手工拷贝。先写上客户基本信息,再补充产品要求、物流等相关信息,接着核对一遍,一份纸质资料终于完成。一看时间已过去32分钟。而通过电脑输入打印,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

  “订单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这个系统,我们的销售量不可能逐年增长。”在天际工作16年的王敏深有感触地说,依托线上平台,不仅减少重复劳动,还实现数据分类管理,方便搜索和查看。

  订单接下来流转到哪儿?王敏示意我们到旁边的技术部去看看。来到技术部,近30位工程师正在电脑上进行设计和计算。在技术主任王建那里,我们看到他正在处理刚发送过来的中压互感器订单设计任务。“这个产品要把6千伏的电压转换为220伏,与我们以往的同类产品稍有偏差,所以需要单独设计,并对匝数、线径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王建指着设计单上的一个参数,解释说。

  互感器千变万化、门类繁杂,企业平均一年要生产两万余种互感器,技术部平均每个月都要新增产品规格2000余种。

  “以前都是手写,遇到相同的产品要一张张翻查记录。”王建做起比较,“现在的设计系统中储存着所有历史数据,并整理成标准数据库,遇到相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不经过我们,技术和工艺标准也能直达车间MES系统。”

  智能派单

  生产全程监控

  王建所说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是一套面向车间执行层的生产管理系统,它就像个“智慧大脑”,为生产现场的复杂情况提供信息传输和数据支撑。

  半小时后,王建将设计单递给与他紧邻的数据专员,后者打开MES系统开始录入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用哪种铁芯、漆包线绕几匝……每当遇到新产品,数据专员都要像这样将工艺单拆分到最小可执行单元输入系统。

  “以前我们直接把工艺单派发到车间,因为描述过于专业和笼统,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知道怎么加工。现在我们每名工人面前都有一台平板电脑,根据岗位不同显示技术部门下达的不同生产要求。”信息工程师田永强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前往工厂车间。

  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里,满是机器运转声和辛勤忙碌的工人。在田永强的带领下,我们按照生产顺序见证了一个中压电压传感器的“诞生”——负责铁芯包扎的男工人一圈一圈地把绝缘材料紧紧包裹在铁芯外部;负责线圈绕制的女工操控着自动绕线机,根据平板电脑的指示自动进行绕线动作;线圈传送到试验区后,质检小哥连通电路,在电脑上点击“开始”……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无法简单复制那些全自动流水线,为了让生产高效智能,前期可费了不少心思。”在制作线圈的工作台前,田永强指着贴在铁芯上的一张信息单说:“这上面有个二维码,只要用扫描枪扫一下,就会显示这个产品加工的具体要求。”我们对着二维码扫了一下,看到“工艺指示”一栏中,清晰显示出漆包线的规格、匝数、胶带纸规格等信息。再点击“今日产出”模块,屏上显示出的是这名工人当日完成的订单号、数量和对应日工资。

  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记录了一件产品“从头到脚”的细节;微型的智慧终端,成为显示工作内容和成果的窗口。这些都要依托MES这个“智慧大脑”,而且它的力量还不止于此。

  实时管控

  千里缩为咫尺

  接着,田永强带着我们来到一楼的浇注车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少叉车穿行其中运送产品。线圈通过质检后,还需在这里完成浇注和固化。

  “全自动真空浇注系统”是一个密不透风的铁家伙,只有通过一扇小窗才能看见放置其中的互感器。设备外还装有人机交互屏,实时显示并自动调节内部的温度、真空度等。完成浇注后,半成品要被送入烘箱固化定型。

  “每个浇注设备、烘箱的状态我们都在数据平台实时更新。”田永强指着悬挂在上方的一块大屏,这是MES系统下的“中压浇注固化炉智能调度系统”,目前显示有料烘箱有54个、无料烘箱有9个。

  实时运转状态和产品的质检结果自动上传到系统,不仅工厂里看得到,客户也能同时看到。“我们已经开放端口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成套设备客户共享数据,加上现场摄像头,他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时刻监管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田永强说。

  这种“云上见面”的思维还促成了与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共建。互感器远程智控方舱计量实验室已经在公司落地。“第三方校准实验室已经嵌入企业产品生产链末端,有质检任务时,工作人员会将产品接入检测设备,等待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网上受理、远程检定。”田永强告诉我们,这既保证了公平可靠,也摆脱了送去市外检测的运输周期、成本问题,效果尤其显著。

  “数据是天际真正的宝藏。”一路探访中,企业墙上的这句话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看到这座智能工厂借助“数来数往”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我们相信它还会创造更多奇迹。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数来数往”,满足个性化需求 2022-05-24 浙江日报2022-05-2400021 2 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