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财税

临安核桃树下,“数”说财政力量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财政承担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引领变革”的重要作用。为了回答“共富路上,财政做什么”的时代课题,展现基层财政部门勇闯“无人区”、勇拓“新蓝海”的责任担当,浙江日报推出《“浙”样干 “财”共富》专栏,总结一批财政在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幸福河湖试点等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浙江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生动实践。

  首篇推出临安财政立足“农”字、做深“数”字、延长“链”字,以山核桃产业带动山乡共同富裕的创新案例。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临安,一个以山核桃产业闻名于全国的区(县、市),一个浙江省内陆域面积最大的区(县、市)。东西相距100公里的地理特点,使临安东中西并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具挑战。

  在临安提出打造全域共富实践典范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从而激活乡村活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近年来,临安区财政局围绕“农”字做文章,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平台,在涉农政策、资金统筹整合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支持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集成创新示范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推动山核桃这一临安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书写了财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立足“农”字

“硬核支农”助力乡村振兴

  春夏之交,万物生长。走进临安区清凉峰镇的万亩核桃林,蓝天白云下,一棵棵碗口粗的核桃树吐露着新芽,山坡上植被繁茂,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树下还铺设了采收安全网,到了秋收能派上大用场。

  “早些年过度种植山核桃,山上除了山核桃树,就是土,光秃秃的,水土流失严重。现在我们开展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通过实施退果还林、生态经营、机制改革三大工程,实现山核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临安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扭转山核桃林地退化现象,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资金1700万元,建成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44个,综合治理示范基地16个;投入1.05亿元资金完成退果还林2.15万亩;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流转经营,推动山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

  “临安农业农村发展已经到了‘制度破题’的新阶段,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的‘统领’职能,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共富‘活血通脉’。”临安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振兴是临安乡村振兴的主基调,而山核桃是临安老百姓致富增收重要的“摇钱树”。

  全区现有山核桃种植面积57万亩,综合产值达35亿元,“面积、产量、加工、效益”四个指标全国领先。为做好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后半篇文章,2020年以来,临安区以实施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为抓手,先后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4亿元,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设施、新业态在山核桃产业中的应用和转化,为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

  迈向共同富裕,乡村是短板领域,也是潜力所在。为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的财政作用,区财政局牵头对87项涉农政策进行清理整合,对绩效不高的涉农资金政策予以撤销,使财政真正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龙门秘境”就是涉农资金集中发力的受益者。区财政局先后统筹“四好”农村路、历史文化村落、农村生活污水等省、市、区三级涉农项目资金累计达2.5亿元,集中用于“龙门秘境”景区建设。2021年,项目实施后景区接待游客突破6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0万元,直接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

  此外,为了让全区百姓都能增收致富,区财政局还在“龙门秘境”实施金融服务直通车改革,先后承接省财政厅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和财金协同数字化改革两个试点,为农家乐、民宿等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上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真金白银”。接下去,临安区财政还将以“共富贷”为抓手,持续深化财政金融支农机制,不断拓宽“三农”发展投融资渠道,为乡村共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做深“数”字 “产业大脑”激活数字乡村

  每年四月份,山核桃进入病虫害高发期,提前防范至关重要。

  在临安区岛石镇山核桃基地,半山腰藏着一个数字化监测站,里面安装了智能虫情测报灯等多台物联网传感设备,配合鹰眼镜头,可实时将病虫害的细微变化反馈至“天目云农”中的“山核桃产业大脑”,以便进行防治。

  “我们还连接了‘浙里办’,农民只要拿起手机,将有病虫害的山核桃树照片上传到平台后方,就有专家在线指导防治方法。”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常规的病虫害以外,今年临安着重探索“花蕾蛆”的智慧化防治,预计实施后可实现山核桃亩产量再提升。

  当前,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改革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不独山核桃产业,以农业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乡村建设也是临安财政重点支持的方向。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精准性、指向性、有效性,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最重要的领域,临安区财政局全面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7亿元,开展涉农数字化项目66个,以财政的“指挥棒”舞出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开花”的崭新局面。

  2021年,临安区立足数字乡村建设,成功被纳入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范围,预计可争取省级奖补资金7000万元。“我们坚持通过‘真金白银’投入数字乡村建设,为全国数字乡村探索临安路径和经验。”临安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临安正实施“133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已成功打造“天目红盟”“青和翼”“浙里农房一件事”等特色典型应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通过一个个数字化的“产业大脑”、一个个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临安数字乡村的未来正日渐清晰。

延长“链”字 “全链融合”打开发展通道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小小的山核桃,撑起了临安区经济的一片天,也是临安两昌地区近15万山区农民的“致富果”。

  “从采摘到脱蒲,再到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临安山核桃产业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式发展,但是还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为此,区财政局牵头促成国资公司——新锦集团投资2.17亿元,建设占地43亩的山核桃文化馆和透明化工厂,吸引省级龙头企业——姚生记落户临安,正式开启龙头企业带动低散乱户走品质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临安区龙岗镇的项目所在地,只见工程车来来往往,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杭州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9月份可完工投产,届时,将建成一个集山核桃生产加工、销售展示、观光旅游、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工厂,对临安山核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临安山核桃产业来说,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不仅吸引了龙头企业的加盟,更为重要的是扶持和培育了一批电商企业及“淘宝村”“淘宝镇”,走出了“互联网+山核桃”的临安电商模式,带动了区域的发展和繁荣。

  “我们纯手工剥的整颗山核桃,一颗售价近2元,还供不应求。游客到我们这里,不仅能吃上整颗的山核桃,还能体验手工敲山核桃的魅力,了解山核桃的产业和文化。”康太炒货食品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山核桃企业,近年来不断与时俱进,不仅创立了康太团圆人品牌,还开通了线上直播间,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方式不断延长山核桃产业链。

  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是财政支农的重要领域。临安实施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累计培育省级电商镇7个、省级电商专业村24个,2021年各类直播活动带动销售额突破2亿元。还通过“山核桃产业大脑”接入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数据,通过对热销区域、消费者画像等数据分析,帮助电商企业进行精准营销。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财政大有可为,也必将积极作为,要时刻牢记以‘当家’思维担当好‘管家’责任。”临安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临安财政将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主线,持续发挥财政的“统筹引领”职能,在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中彰显财政担当。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临安区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财税 00009 临安核桃树下,“数”说财政力量 2022-05-24 浙江日报2022-05-2400006;浙江日报2022-05-2400012;浙江日报2022-05-2400023;浙江日报2022-05-2400015;浙江日报2022-05-2400031;浙江日报2022-05-2400037 2 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