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谋一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浙北小县城
德清何以赢得联合国青睐
本报记者 方臻子 孟琳 通讯员 俞思衍
5月20日上午,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在了湖州德清县。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浙北小县城,何以赢得联合国青睐?
答案,藏在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版图中。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靠生态名声走出国门的湖州,近年来通过“五谷丰登”计划、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轨道上的湖州”等一系列载体举措,深挖区域禀赋,全面植入新产业;德清从零起步,用十年时间“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地理信息产业集群。
答案,也藏在“大国外交”的风云际会中。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推动联合国专门机构落户,促进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中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场长达十年的
“双向奔赴”
“能争取到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落户,与德清县在该领域的产业基础息息相关。”德清县相关负责人透露。
是的,没有地信小镇,就没地信大会,也就不会有如今的中心落户。
时针拨回11年前。2011年5月24日,当时的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约,双方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彼时,世界正加速迈向数字时代,联合国高度重视全球地理信息发展。2011年7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世界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最高层次的政府间协商机制。
2012年,联合国统计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中国—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会议,落在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德清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打上‘地信’的标签。”中心筹委会德清工作组相关负责人焦宝义说。
德清与联合国,因为地理信息,开始相向而行。
与此同时,德清南郊这片地理信息产业新城,开启一场“无中生有”的巨变——
2012年,首批地理信息企业入驻小镇,一幢幢产业大楼拔地而起;2013年开始,小镇连续6年实现营业收入、税收翻番;从2019年起,小镇连续3年获得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2021年,小镇营业收入已达260多亿元,产业大楼增加到58幢……
“谁能想到地图上画出的一片地,现在成了现代化、国际范的小镇。”曾经分管招商、地信工作的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章伟忠,作为地理信息小镇的参与者、见证者,感慨满怀。
如今的小镇,引进了千寻位置、国遥、正元、中海达、长光卫星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以及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覆盖了传统测绘、卫星导航、遥感、位置服务、航空航天遥感、芯片研发制造等领域,其内涵和外延都不断扩大。这里已成为中国地信企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结构最丰富的区域。
2018年,通过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召开,首登世界舞台的德清向来自全球108个国家的1300余名参会嘉宾,展示了地理信息产业的“金名片”。从此,地理信息版“达沃斯”的称号,在国际上不胫而走。
不止如此,德清还将“地信+”的产业格局持续扩大。作为湖州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核心,德清成为全国县域中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车联网、北斗、卫星、通航、元宇宙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地理信息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中心能落地湖州德清,“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地理信息产业,更因为当地完善的‘地信+’产业链布局,以及湖州市迸发出的强大发展潜力,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先发优势。”
一个从“一句话”开端的奇迹
由一个县来承接“大国外交”,或许是从没人想过的“天方夜谭”。
“一开始,并不认为有多难。”时任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副主任的曹荣根没想到,即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心从酝酿筹备到正式成立,依然历经3年有余。
2018年11月,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发布《莫干山宣言》,达成了十项明确共识,其中之一便是“宣言支持在包括浙江德清在内的地方建立全球地理空间知识卓越中心,促进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设”。
“讨论持续到凌晨两三点,焦点集中在一句话上:支持包括浙江德清在内的地方设立合作交流机构。”创新中心筹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回忆,对合作机构设立在德清这样一个县城,一些《宣言》的起草者是有犹豫的。
但无论如何,通过中方不懈努力谈出来的这“一句话”,为中心的落户德清带来了“一丝希望”。浙江人牢牢拽住这“一句话”,千方百计、攻坚克难。
2019年4月28日,自然资源部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在北京签署有关设立全球地理信息技术合作交流机构的“意向备忘录”。5月,联合国派员赴德清考察,选中了位于地理信息小镇中的一处独立楼宇,作为创新中心办公场所。8月,联合国在其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对“加快在德清设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形成决议。10月,中心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浙江在行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有许多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需要“敢为天下先”的人,去一一破题。
比如,联合国在华设立的机构不少,但设立联合国直属专门机构,还是头一回。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向记者解释:联合国系统最核心的是6个主要机关,即大家熟知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第二级是15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如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主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专门领域开展工作;第三级是一些外围机构。同时,联合国系统的机构还可以分为总部机构、地区中心和分支机构等。
“此前,也有一些联合国机构落户浙江,像位于杭州的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2020年设立的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等,但这些机构没有常驻联合国官员。”张贵洪说。
这样的机构落地到一个县,更是破天荒。
头一回、破天荒,事无巨细的外交谈判,在所难免。“谈判主要涉及2个文本,一个是《谅解备忘录》,相当于框架协议;另一个是《东道国协议》,类似于细则。尤其是《东道国协议》的文本谈判,一个用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斟酌。最后,甚至只为了一个词,还进行一轮谈判。”一名工作人员透露。
最终,今年2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双方宣布共同设立全球首个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递出中国坚定与世界携手合作的决心,彰显了大国担当。”胡麒牧说。
一座嵌在“产业雨林”里的中心
走进德清地信小镇,你会惊讶地发现:中心的独栋办公楼,就在园区的核心位置,周边企业与它几乎“零距离”。
对联合国而言,这是将机构直接“嵌”到了产业“热带雨林”的正中心;而对小镇里的创业者们来说,这是国际化舞台来到了“家门口”。
这种相互赋能,使大家对这个省级产业园,有了更多的期待。
有人开始布局承接溢出效应。入夜,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工作者学会理事长倪涵,还坚守在“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的办公室里:“晚上还有一场直播课,预约的粉丝有2000多个,他们是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按照中心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知识协作、技术创新这三个优先领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将成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集聚高地、全球地理信息重要创新策源地和国际化交流重要窗口。此刻,如果能做出一个好的国际培训平台,就能最快地承接联合国中心带来的新机遇。
有人开始谋划借力“走出去”。“目前,我们的‘自主可控的手机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正在中国逐步打开市场。未来,我们也会在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这样的平台上,尝试服务全球治理,把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技术推广到全球。”从小镇孵化出来的企业“知路导航”总经理刘克强说,中心的设立无疑是从更高的高度,给中国地理信息行业设立了一个更加宏观的平台。
还有人开始琢磨接轨国际标准。“中国地信行业在生产体系、贸易规则、服务体系、国际认证方面,都需与国际标准更加接轨。中心的到来,架起了中国企业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南方测绘浙江公司总经理陈述甚至认为,这对行业的意义,不亚于20年前中国加入WTO。
“2022年,将是中国地信产业国际化的元年。”倪涵信心十足,“抓住了国际化,也就抓住了新机遇,抓住了未来。”
对德清来说,中心赋予的使命和机遇,更是不可估量。世界级高能级平台的到来,为德清乃至整个湖州的乘势而上,进一步助推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注入了新动能。德清正打造“地信智慧城”,致力于成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集聚高地、全球地理信息重要创新策源地和国际化交流重要窗口。“我们在谋划地理信息高质量开放融合发展,到2025年末,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通用航空、车联网产业等方面,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地理信息小镇地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是有底气的。
不少优质企业,已闻讯而至。数字化公路基础设施平台“宽凳科技”,将总部从北京迁到德清;省测科院所属总部项目落户德清;行业龙头、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航天宏图”入驻德清……“就是看好联合国机构带来的市场和技术优势。”航天宏图董秘徐雪蕾告诉记者。
对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强省建设的浙江而言,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支撑浙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张贵洪看来,吸引国际机构入驻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做过一项统计,就长三角地区而言,入驻上海的国际机构最多。可以预见,中心成立后,浙江的国际交流将会更加频繁,这不仅有助于浙江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和经验的世界级“重要窗口”,提升浙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促使浙江做好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相应的政策、法规、行政、人才等方面的准备,为浙江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入驻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5月20日,地理信息小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园区核心,中心的这幢4层办公楼门口,两株苍翠挺拔的迎客松,终于等到了新主人的到来。
“新机遇、新使命已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将奋力开创出新局面、交出新答卷。”湖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