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都市生活与诗化越剧

  编者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排的越剧现代戏《钱塘里》最近上演了。关于以女子越剧见长的小百花团“要不要演现代戏,怎么演好现代戏”等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欢迎探讨和争鸣,期待更多元的戏剧作品呈现于舞台。

  都市现实题材的舞台作品,讲述充满烟火气的现实人生,更体现出贴着地面行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近推出的越剧新编现代戏《钱塘里》,不仅是这个具有深厚“诗化越剧”古装戏创作传统与经验的省级专业团体精心推出的现代戏作品,更以舞台形态上的全新面目体现出了时代精神和都市文化的诉求。

  《钱塘里》是一出充满了烟火之色和轻灵气质的作品,都市的生存环境与人性的光彩在这个简洁明快的故事里都能够看到,更为可贵的是这部作品在以艺术的方式映照现实之时,也以艺术的方式提供了社会需要的和谐价值与精神的慰藉。

  《钱塘里》的故事与情节并不复杂,既符合戏曲表现的规律,同时也不因简洁而单薄。出场的人物不多,但有都市生活的典型性和群像感。唱词的写作从生活化的原则出发,并未一味追求华美,但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戏曲情境和人物的性情。

  《钱塘里》以一个小故事承载了当代都市丰富的社会现实问题,体现了创作者在主旋律创作要求之下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情节的推展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有意识地通过悬念设置的方式展开讲述,迅速地塑造了打工妹方小米和白领陆亚飞等具有典型性的都市女性形象,并借此呈现了一个经过观察与思考提炼过了的都市现实生活图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表现了生活在其中的那些平凡但旺盛,以及因真实和质朴而强大的人们。

  《钱塘里》的创排给小百花越剧团提供了另一种发展路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个省级专业越剧团体,通过《西厢记》《陆游与唐婉》等“诗化越剧”的创作实践,形成了院团的风格化发展路线,也给越剧带来了现代形态。

  越剧并不缺少现代戏创作经验,如《江姐》《祥林嫂》等,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探索,但对于小百花团来讲,如何在诗化越剧的创作传统之上,寻求新的审美表达;如何以现代戏创作支撑越剧流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如何以新创剧目彰显创作立场与主流价值,都是需要这个院团以创作实践来作出回应的。

  《钱塘里》体现了这些思考与实践。这部作品能看到二度创作对“江南都市题材的现代越剧形态”的追求。流派表演设计被当做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支撑,也是演员表演的出发点和起点。

  保持这种鲜明的流派表演特色以外,这出戏还将音乐形象的确立以及对越剧音乐现代风格的追求放在重要的位置,“都市面孔”“都市生活”“都市情感”三个戏剧的氛围对应于“都市圆舞曲”“都市小夜曲”“都市奏鸣曲”的音乐形象设计,并以戏曲音乐的方式来完成技术层面上的表达,着力构建越剧现代戏音乐的现代风格,着力于以音乐统摄和综合所有的艺术手段。在此基础上,追求戏曲化。

  这样的努力和尝试,是属于现代戏剧形态的。流派、音乐、戏曲化,三大要素抓住了戏曲现代戏舞台呈现的核心,这是《钱塘里》这出戏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根本保证。

  这也完成了二度创作所致力于达到的目标——“江南都市题材的现代越剧形态”,也表现出了“相知无远近、真诚一家亲”的和谐主题。

  总之,《钱塘里》这出讲述都市故事的现代戏,以审美样式的现代感、以新时代文艺精品的创作态度打造了现代形态的越剧,讲述了当代故事、浙江故事,体现了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立场和创作责任,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院团和创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体现了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的成果。

  《钱塘里》这样的作品,我们希望看到更多。

  (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都市生活与诗化越剧 2022-05-22 浙江日报2022-05-2200016 2 2022年05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