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专版

人与城和谐共处 产与城深度融合 乡与城互促并进

云和:“小县大城”绘新篇 童话新景踏歌来

  5月的云和,满目新景。中心城区,木玩童话小镇地标建筑主体工程开工,小镇客厅建成投用;梯田之上,云和梯田景区创5A级按下“快进键”;滨水之畔,浮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云缦康养度假区项目进入全面装修,小徐社区等一批未来社区呼之欲出……

  从靠山吃山到高质量发展,从依靠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从传统制造到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创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云和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能量,为云和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提供了无限动能。

  奋进“十四五”,童话小城—云和,生态底色愈发浓郁,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发展活力加快释放、民生福祉增进提升,欣欣向荣、全域振兴、富民惠民的童话新景正在描绘。

  生态优先

  夯实山区发展底色

  雨后初晴,薄雾蒸腾,海拔1593米的云和白鹤尖,1300亩高山杜鹃花开正艳,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一片能引流的杜鹃花海,一丘能生金的云上梯田,一方能卖钱的云海奇观,一个能受益的星空基地……作为全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建设单位,云和县崇头镇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在这里,高颜值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总投资达15亿元的30余个生态工程项目全力推进,具有梯田特色、彰显生态价值的新项目成为投资热点。梯田大道通景公路建成通车,观云索道、梅竹露营基地投入运营,检察官办公室、补植复绿基地、云上公益诉讼检察岗等多元化生态保护点等陆续设立,主题酒店、高山滑雪场等新业态接连涌入,梯田红米、高山酱菜、梯田野茶成了香饽饽。

  成立全市首个县级“两山银行”、在全市率先开展“两山兑”、推出全市首个“信易游”生态守信激励机制、成立全市首家标准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推出全市首个生态数字贷、出台全省首个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办法、挂牌出让全国首宗“生态地”……云和开展的全域全空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探索实践,如同化学反应,不断激活着绿水青山的价值。

  距崇头镇约30公里的紧水滩镇石浦村,一处面积为604.39平方米的“生态地”,以52万元成功出让。“好生态有好价,好环境能增值!‘生态地’实现成功交易,是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的有益尝试,我们新引进了燕庐文化创造基地、石浦古瓷艺术馆等项目,乡村旅游发展、村民就业有了新空间。”该镇副镇长金叶剑说道。

  2020年,云和建立了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库,完成增值兑换后,剩余资金将纳入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交易。“我们已经成功出让了7宗生态地,累计提取了147万元的生态修复资金,可用于全县的生态环境修复使用。”云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而在云和县城西南部的雾溪畲族乡,则实现了从“大水缸”到“聚宝盆”的转换。自列入全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典型示范乡镇创建单位以来,在云和县“两山银行”统筹下,雾溪乡创新推出“两山贷”“两山兑”“两山树”“两山醇”四大生态信用积分应用体系,山乡迎来了新风景。

  个人生态信用贷款产品“两山贷”,为群众创新创业开拓了新通道;“两山兑”门店,让群众凭信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更为便捷;深山百花蜜、雾溪冷水螺等“雾溪九品”,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选择。山区奔富,处处涌动着绿色力量。

  项目引领

  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俯瞰地图,低丘之上,5.9平方公里的云和工业园区,成为扩大工业总量、加快人口集聚的主平台;云景交界处,近10平方公里的云景生态产业园已“圈出”,成为高端项目、人才的强劲引力场;东海之滨,云和北仑“产业飞地”建设跑出加速度,打通云和高端企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企业上升新空间。

  赤龙区块和平台整合提升,平台“二次创业”再提速,木玩主导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持续做强,生态工业倍增再深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战全面打响……云和工业发展,动能澎湃。

  “一季度,云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超过15%的目标增速,列全市第三位。”4月20日,在云和县2022年一季度项目推进“161”行动点评会上,云和县“161”专班晒出一季度项目建设成绩单,当地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驻企服务员一对一解难,税务干部送税企大礼包上门……自云和县项目推进“161”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县上下抢时间、赶进度,各部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华宏60万吨普转优项目是云和重大项目之一,建设现场常活跃着专班工作人员的活动身影。“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开工,我们只用了3天时间。”云和华宏钢铁公司负责人介绍,围绕项目前期审批、土地招拍挂、施工许可证办理等事项,县里各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通过业务协同指导、审批提前介入等,压缩项目前期时间,帮助企业快速建成达产。

  日前,紧水滩镇石浦村党总支书记彭永生收到了镇党委发出的2022年度第一份“重礼”——年度项目建设任务清单。这份“点题式”任务清单为项目攻坚指明方向。今年以来,云和部署启动“紧起来、快起来、跑起来”作风建设年活动,针对干部“佛系”“甩锅”“撞钟”等表现进行整治,全面释放奖优罚劣的鲜明信号,为项目建设安上新引擎。

  着眼云和的产业版图,生态工业发展新空间正全力拓展,木玩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钢压延、轴承、阀门向高端精密制造转型升级,更多资源要素向“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一区两带三园百微”农业产业布局在加快,高质量乡村产业发展示范区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正提速发展,康养度假、研学旅游等业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数字信息等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产城融合

  探索县域治理样板

  “四好农村路”、绿道等相互交织,梯田大道、云龙二期等全线贯通,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纵深绵延,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幸福产业多点开花,童话云和“大花园”新样板加快创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已然成型。

  云和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创造条件让农民下山进城、转产就业、增收致富,累计完成农民异地搬迁3.88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58%,实现78%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十三五”期间下山移民收入年均增长8.6%,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走出了一条山区县集聚集约发展之路。

  喷泉变幻着水景造型、商业街区人来人往、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云和县最大的下山转移安置小区——白龙山街道大坪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村民融入市民”的新型社区,崇头镇、雾溪畲族乡等乡镇街道的4000余位异地搬迁农民在此安家落户,成了“新市民”。

  “以前在山里头,靠种地养猪补贴家用,不仅辛苦,收入还少。现在住进了新房子,有了新工作,教育、医疗也得到保障,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来自雾溪乡水竹垟村的柳李红是首批搬到大坪社区的住户。2018年,她办起了“左邻右舍”来料加工点,年收入10余万元,带动了20余位从山里搬来的老人在家门口就业。

  在社区“街乡共治”服务中心的乡事城办综合服务窗口,进城群众的社保、医保等40多项社会事务不出社区便能轻松办理。通过完善街乡同等待遇政策,进城农民在享受原农村政策补贴的基础上,还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标准的社会救济、教育、医疗等政策。

  为满足下山转移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社区内还建立了大坪就业服务中心,内设电子商务中心、来料加工技能培训中心和长者益智幸福坊等,确保群众“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云和织密民生图谱,打破城乡融合壁垒,县城中小学、医院零门槛、无差别接纳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实现“同城同待遇”;针对偏远山区群众,云和创新开通流动供销致富车,常态化提供“浙丽供”“浙丽产”“浙丽销”系列服务,推动土货进城、好货上山,带动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针对留守老人群体,云和创新开设11家长者益智幸福坊,开展玩具来料加工、益智玩具体验等活动,帮助300多名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食用菌、茶叶等行业“云和师傅”也将技术输送全国,带领全县3400多名下山移民从事异地综合开发,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份65个县725个乡镇,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童话云和,人与城和谐共处、产与城深度融合、乡与城互促并进的幸福图景正踏歌而来。

  数读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8.06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7%和11.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云景生态产业园)项目列入省“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库,创成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7 云和:“小县大城”绘新篇 童话新景踏歌来 2022-05-20 浙江日报2022-05-2000008;浙江日报2022-05-2000009 2 2022年05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