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从舞台到直播间,象山草根越剧演员陈誉——

“努力的人总会发光”

  “因为直播,我拥有了更广阔的新舞台。”不久前,在一场发布会上,浙江象山草根越剧演员陈誉讲述着自己的从业经历。

  几个月前,因为一个“越剧演员直播间再就业”的话题,陈誉火了,在微博上一下子带出1.8亿的阅读量,抖音直播间热度飙升,媒体采访一个接一个。网友纷纷为她点赞:“努力的人总会发光”“这样的直播才值得传播”。

  因为疫情,所在民营剧团关闭,陈誉暂别了心爱的舞台;因为直播,她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普通人的人生,也有起起落落。看过不同风景的她,对记者说,“等到疫情结束,我还是想回归以前的舞台。”

  一根网线的

  影响力

  化好妆,穿上戏服,架起手机,打开麦克风和补光灯……早上8时,陈誉准时出现在直播间。眼前这位英俊的越剧女小生,跟粉丝打了打招呼后,清清嗓子,和搭档一起唱起了越剧名段《十八相送》。“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声音婉转柔美。

  “梁山伯是个大憨憨、呆头鹅。”“我一个北方人,爱听越剧,怪不?”不出半小时,直播间里就十分热闹了,粉丝在屏幕前不断刷屏,单场点赞热度从几万逐渐上涨至十几万。“高的时候能有20多万。”陈誉告诉记者。

  主播是自由职业,陈誉却像线下舞台一样认真对待,按时按点“出勤”。最开始,几乎是一天两场直播,每场近4小时,上午场8时开始,晚上场11时结束,做十休一。“最近场次稍微少了一些了,休息好才能更好地工作。”她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何文秀》……陈誉的“曲库”中,常唱的曲段有几十首,不算多,但观众听不腻,天天“打卡”直播间的粉丝不少。

  这样的热度,之前陈誉想都不敢想。

  两年多来,因为疫情反复,陈誉所在的民营剧团演出量骤减。“比如我,原先一年演出场次有200多场,去年一整年才演了20多场。”2021年4月,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直播,买来简单的装备,置办好行头,邀请搭档一同走进直播间。

  “我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的,实在舍不得这门从小喜爱的艺术。”陈誉说。

  一份纯粹的感召力

  从0到1的起步,往往是最难的。“当时啥都不懂,也不知道要聊些什么,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陈誉把自己形容为直播小白。

  为此,她常“潜入”其他直播间,观摩别的主播如何“社交”,“尤其是戏曲类、古装类风格的主播”;不直播时,她会在网上学习直播知识,“我不敢说自己唱得有多少专业,但希望做得更用心一点。”

  久而久之,面对镜头,她已经能驾轻就熟地跟粉丝聊越剧、聊家常了。

  “你们是通过哪些戏喜欢上越剧的?”

  “小时候村里过年唱大戏就喜欢。”

  “一部《何文秀》,喜欢上了尹派。”

  来来回回的热情互动,看得出粉丝们对陈誉的喜爱。

  陈誉的粉丝中,多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年纪最大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阿姨雷打不动地来,她光听听、不需要点赞打赏,我就觉得很有动力了。”

  令陈誉最动容的,是一对江苏夫妇,大半年来一直义务协助做直播间的管理员和字幕君,“他们还来到象山与我会面,大家结识成为朋友。”

  一方舞台的驱动力

  象山是越剧的沃土,越剧剧团众多。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嫡传弟子尹瑞芳就是象山人。陈誉曾经跟随尹瑞芳学过唱戏,尹先生的嘱咐她牢记在心,“要好好唱戏,好好做人。”

  从艺校毕业后,她在当地多家民营越剧团当过演员,戏一唱就是十多年。从城市舞台到村镇草台,陈誉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象山和周边县市区。每一场戏,大家都全情投入。“在舞台上唱好戏,是一名戏曲演员的本分,演员还要通过唱戏,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陈誉说。

  现在,越来越多粉丝在陈誉的直播间认识了越剧,“我这样的小人物也能为宣传越剧起到一点作用,蛮有成就感的。”

  网络为陈誉提供了新的施展空间,但她更心心念念的还是早日回归剧场。“在直播间只是表演一些选段,还要不间断与粉丝交流,既无法展现作品全貌,也不能让自己全情投入。”陈誉更爱在舞台上唱大戏,十分怀念舞台演出氛围,“那种淋漓尽致的释放感,是在直播间唱选段不能比拟的,只有舞台才能把越剧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未来,陈誉也考虑把直播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现一台大戏的全貌,让粉丝更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努力的人总会发光” 2022-05-18 浙江日报2022-05-1800022 2 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