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前程

就业帮扶 助残筑梦

我省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今年是残疾人就业宣传年,主题是:就业优先,平等共享。第32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残疾人就业令人关注。伴随经济发展,我省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创业的浪潮,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我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拓展就业渠道,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形成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带头安置为示范引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多管齐下的残疾人就业格局,为广大残疾人在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笑”蛋糕传递无声力量

特惠保障 构建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

  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烘焙企业。公司旗下的“可莎蜜兒”烘焙连锁品牌有一款“微笑蜜儿”蛋糕,深受消费者欢迎。很多人不知道,这款蛋糕上的“笑脸”是“无声车间”的聋人伙伴亲手绘制的,这种“微笑的力量”通过聋人伙伴的手传递给更多的人。从2009年起,玫隆食品有限公司共招募了近300名聋人伙伴,目前企业内共有46位聋人在生产车间、“可莎蜜兒”门店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聋人伙伴也在岗位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他们在玫隆学习成长,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的也在这里和爱的人相识、相知,走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玫隆,聋人不是“特殊群体”,他们和其他伙伴一样,在企业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浙江,各种特惠扶持政策也在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和力量”。我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就业与民生保障工作大局,将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人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出台残疾人就业特惠扶持政策。实施残疾人就业“新政”,充分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杠杆功能,发挥安排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作用,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我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3.2万人次,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6.8万人,根据2021年监测,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6.51%。

  我省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施残疾人公务员单招单考制度,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残疾人工作指南,建立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机制。2015年以来,通过单招单考新增残疾人公务员89人,新增事业编制残疾职工179人。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截至2021年底,全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达8.47万,居全国前列。

“助残共富”新模式精彩纷呈

多措并举 拓展残疾人多业态就业

  在政策上,我省全面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税费优惠、社会保险费补贴、超比例安置奖励等政策,首次发布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百强榜,稳定巩固我省残疾人集中就业传统优势。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2128家,落实增值税退税39.04亿元,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5.8万人。我省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居全国前列。

  综合性国际供应链集成商圆通速递坚定实施“圆梦行动”,探索新时代“助残共富”新模式。2021年,圆通速递和中国残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圆梦行动三年计划”,打造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下残疾人就业创业、共富新模式。未来3年,圆通将依托网络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圆梦家园”和“云客服”两大平台,解决两万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就业创业。

  被圆通人称为全网“最有温度”的项目——“圆梦家园”,依托圆通在快递、终端、商贸等方面的资源及网络优势,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新平台。截至目前,“圆梦家园”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超过1600家,并将逐步覆盖全网。此外,公司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展开试点,打造标准样板店。仅在浙江,就建成了超过100家“圆梦家园”,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圆通力量。

  立足实际,浙江坚持传统行业与新兴业态统筹推进,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个体就业创业、居家灵活就业等协同发展。

  我省将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诊所纳入医保定点,组织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全省盲人按摩机构达到1120家,从业盲人按摩师4000余人。大力实施电商助残计划,组织开展全省残疾人网络直播大赛,从事电商就业创业残疾人达1.9万人。支持残疾人投身文创产业、非遗传承就业创业,扶持残疾人钢琴调律、有声书籍朗读等新业态就业。引导支持海亮集团、可莎蜜儿、星巴克等爱心企业创办融爱星面馆、西式面点、手语咖啡等门店,开辟更多残疾人就业平台。其中,由海亮集团与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打造的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项目“融爱星面馆”,已在省内开设15家就业实体,致力于为大龄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机构运营、继续康复等就业服务,实现心智障碍群体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达到自主生活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擦亮浙江助残工作的“金名片”

强化兜底 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仁爱之心”、践行助残责任“初心”。走进该公司近9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内设工疗作业、康复健身、培训教育、医疗服务等区块,无障碍厕所、食堂、浴室及休闲公园、篮球场等设施设备齐全,安置了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员工70多人,配备管理人员11人、专职医护人员2人。以“心手相连”爱心助残服务联络站为基础,建立了党建、维权、康复、文体、博爱、志愿者等六大网络,通过实施“支部结对、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等项目,对“残疾人之家”进行全方位的赋能提升。“我特别喜欢公司的氛围,喜欢跟大家在一起,周末也要待在公司……”“残疾人之家”的小伙子小李开心地说。

  以上场景是我省持续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浙江连续4年将“残疾人之家”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国首创星级管理制度,率先出台“残疾人之家”省级服务标准;实现专业化服务、多元化运营、品牌化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341家,为2.74万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等庇护服务,成为浙江助残工作的“金名片”。

  提升职业技能奋斗创造未来

  精准施策 实施更加优质就业服务

  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实施“1+7”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集成改革,系统整合就业创业需求、岗位供给等各类资源。强化以就业转化率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扩大政府购买培训服务规模,全面落实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用工企业残疾人岗前岗中转岗培训补贴制度。全省设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12个,年培训残疾人2万人次以上。坚持“一人一策”实施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就业意愿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连续两年实现100%就业。探索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先行市、先行区试点,建设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立“选、育、赛、用”全链条培养残疾人技能人才机制,创新“爱心导师”师带徒模式,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近5年我省有23名选手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2名选手获省级技术能手称号,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展现感人风采。

  杭州知味观作为国有老字号企业,在企业建立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工作机制,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国企担当。十余年来,企业摸索技能岗位残疾学生课岗证赛一体化工作,累计安排180余名残疾人就业,累计有40余名聋人员工取得中式面点职业资格证书。企业组建了聋人员工参与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安排聋人员工外出进行技术交流,参加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技能展示,选送优秀聋人技术骨干参加省市各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下一阶段,企业将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牵头筹建省内首个聋人产业学院,整合省内残疾人院校和残疾人用工企业,更好地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唱响工匠精神时代强音。

  时代赋予重托,奋斗创造未来。根据“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残联以实现全省残疾人兄弟姐妹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将深入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稳步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推动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浙江日报 前程 00004 就业帮扶 助残筑梦 2022-05-14 24224538 2 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