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打造一城姹紫嫣红山花烂漫

洞头“海上花园”蓝图在握 征程再启

  而今在温州,沿着瓯江入海口,经灵霓大堤一路向东,“海上花园”的颜值气质动人心弦:脚踩沙滩,远眺洁白的风车,耳边不时传来渔船鸣笛声,心境一下辽阔起来;上岸后,石头屋前,听着海浪拍打,尝着鲜美的海味,又是另一番体验。

  今年一季度,以创新建设共同富裕“海上花园”为目标,洞头打出“十化”促“十力”组合拳,建立12个作战指挥部,实行兵团作战、集中攻坚,掀起“极限拼搏、专业作战、务实苦干”热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9项主要发展指标居温州全市前三,其中6项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一;精准谋划2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运达风电零碳产业园和总投资26亿元的金风海工装备制造服务基地,列入全市首批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状元岙港区两座5万吨级码头正式开工建设,海洋食品产业园吸引20家企业入驻并实现一季度批发贸易额超2000万元。

  如今,万顷碧波之中的东海明珠,不仅闪耀着山海之美,也讲述着海岛人奔向共同富裕的“蓝色故事”。

  增颜值 促产值

彰显“海上花园”新气质

  算好生态账,不负海与人。聚焦蓝色海湾生态建设,洞头于2016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之一,力争以生态“杠杆”撬动产业崛起、海岛振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修复受损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洞头在蓝湾整治行动中不变的理念。在所涉及的洞头区17个村中,东岙村段被纳入项目建设重点,包括沙滩修复和海洋生态廊道等建设。不到一年时间,沙滩修复完成。人们欣喜地发现,赤潮减少、海水变清、沙滩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53岁的陈后杰,是土生土长的东岙村人,对于小村子的点滴变化,一直看在眼里。几年前,他从渔民那里收购了废弃的渔船板,经过雕刻、加工,变成了茶几、艺术品等,把自家的房子装修得古色古香。旅游旺季,他的民宿一房难求。

  “主要还是得益于沙滩修复,游客愿意来了。”陈后杰说,他的父辈是老渔民,在他小时候,村口的这片沙滩很美,后来,沙滩逐渐消失,只剩下裸露的碎石。“那时的东岙村,很少来游客。”陈后杰说。

  2017年1月,一片长100米、宽135米的沙滩焕然新生。此后,曾经靠出海打渔为生的东岙村村民,在沙滩周边自办了民宿,开起了餐饮酒店、超市。陈后杰也赶上了这一波机会。

  在沙滩的勾连下,人海相亲相近,小渔村也由此兴盛起来。迄今为止,陆域面积仅0.35平方公里的东岙村,开出96家民宿、17家餐饮、28家商铺,直接从业人员200余人。

  洞头人深刻感受到,只有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才能构建生态恢复能力。蓝色海湾工程实施后,红树林、盐沼湿地新增常驻候鸟20余种,海藻场自然恢复3000平方米,周边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达到了94.8%。“南红北柳”年固碳近200吨,紫菜、羊栖菜年吸碳近14000吨。

  生态治理撬动海岛振兴,洞头计划进一步加强山体、岛礁等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做好海洋生态修复。此外,为加强海岛风貌整体性导控、扮靓“海上会客厅”,洞头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气质,在海岛公园建设、旅游小镇规划、民宿迭代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彰显“海上花园诗意栖居”的滨海城市辨识度。

  向蓝海 迎未来

  家门口尽享“诗和远方”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渔村颜值的提升,不仅换来了产值增加,更激发洞头朝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迈步向前。

  作为浙江第二大渔场,洞头生态大黄鱼养殖面积1368亩,年产量1008吨。面东向海的千亩渔场,风高浪急,天然饵料充沛,是野化大黄鱼的上佳海域,而复杂的海情也一度让当地传统渔场管理模式捉襟见肘。

  在离岛鹿西,为破解渔民“靠天吃饭”难题,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字化渔场养殖技术为突破,对渔场清淤、排污、养殖等关键环节开展自动化改造升级,实现实时全方位智能管控。

  “以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材料围成的网箱可抵御16级台风。在这里,大黄鱼生存能力显著提升,激流中的渔场还模拟出了大黄鱼真实的生存环境。”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祥武说,往年一到台风季就要提早联系新的鱼苗,准备补充投放。去年在台风“烟花”影响下,黄鱼不但损失很少,而且市场反映口感更好了。

  围绕“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这张金名片,洞头引导当地规上企业发展海洋牧场、深水网箱等生态模式,结合鹿西岛景观提升、海景步行街改造等渔村环境整治,转型渔旅融合新业态。就在去年,大黄鱼产业便带动这座小岛100多名转产渔民实现就业。

  从“舌尖到浪尖”,除了大黄鱼,鲜美的羊栖菜、紫菜也是洞头海岛人民耕海牧渔的重头戏。为放大“渔”的优势,洞头持续建立“三位一体”现代渔农业服务体系,以环渔港带和海洋食品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强化平台助力、科技赋能,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生态治理还撬动了产业振兴。除了擦亮“两菜一鱼”这三张国字号金名片,洞头旅游业也迎来蓬勃发展。青山欢乐岛、梦幻海湾、白鹭湾等30个重磅文旅项目开工,三年时间让洞头72个渔村变身花园村庄,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创成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岛民宿、体旅融合做法成为全国典型。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年,洞头区锚定国际旅游岛定位,建设未来景区,不断丰富休闲度假、海上运动、海霞研学、婚纱摄影、禅修体验、会议培训等业态,争取全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以上,过夜游客比重保持30%以上。争取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型海岛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增加值突破21亿元。

  抓机遇 抢发展

  实现海洋经济新飞跃

  世代靠海吃海的海岛人,自然也拥有海一般的视野。洞头人深知,渔业、港口、能源等海洋资源是当地最大的底气,也是洞头走出一条海洋经济发展特色之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海上花园”的关键。近年来,洞头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综合利用海港、海风、海滩、海湾、海岸线等资源,厚植招商引资热土,实现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

  今年以来,洞头抢抓“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机遇,用好风能密度一类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整合海上风能资源,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岛产业聚变的重要突破口,全力建设海上风电产业链基地。

  本月初,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洞头区成功签约,洞头风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这一洞头史上最大的制造业投资项目的成功落户,标志着洞头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壮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迈出了新步伐,将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规划,风电零碳产业园项目落地后,将为洞头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激发才聚百岛新动能,未来预计引进博士10名以上。

  同时,风电领域的头部企业金风科技也与洞头携手,落地总投资约26亿元的温州深远海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及服务基地项目,主要招引深远海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漂浮式基础、漂浮式锚链等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及深远海海上风电能源平台、贸易服务公司。

  谋大招强的背后,是洞头独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286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1公里海岸线、302个岛屿,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资源。洞头在充分发挥港口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落地服务、加速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成为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面向未来的海岛洞头将以产业聚变、城市蝶变、幸福跃变为阶段性战略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创新建设共同富裕“海上花园”,当好“续写创新史 走好共富路”模范生。

  (本版图片由洞头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洞头“海上花园”蓝图在握 征程再启 2022-05-13 浙江日报2022-05-1300008;浙江日报2022-05-1300011 2 2022年05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