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柯城:乡街治理大比拼 红色根脉强基础

  日前,衢州市柯城区举行“红色根脉强基·共同富裕引领”乡街治理大比拼第三次“互看互学互比”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石梁镇、新新街道,深入田间地头、村社小区、农业产业基地等,实地了解产业项目、农民增收等情况。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发展根基。今年,柯城开展乡街治理大比拼“互看互学互比”活动,以现场“打擂”的方式,压实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强党建、聚合力、促发展,进一步健全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聚焦共同富裕出实招、做实功,落实落细强村富民、强社惠民各项任务,督促各乡街在村集体经济和重点帮扶人群增收上取得实绩,以发展实绩检验党建实效,让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由蓝图走向现实。

  拼模式 促增收

  村集体经济发展添动能

  2月以来,围绕落实落细“释放新活力、提升首位度”这一总目标,柯城区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谋划部署,以“一月一乡一街一推进”为具体抓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充分激发党建活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石”,倒逼各乡街、村社书记把抓发展作为“书记项目”,做实基层共富单元,谋划狠抓“两项收入”(村集体经济和重点帮扶人群收入),激发各乡街抓增收的活力、创新抓增收的实招、争当抓增收的“首位”。

  在这过程中,全区涌现出了很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好招”“亮招”。

  5月7日,根据九华乡上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安排,王金良等15名村民集体收割油菜花。“去年把2亩多闲置地交给村里后,我不仅能拿到1000多斤稻谷的收成,收割油菜花还能拿到一天120元的务工费。”王金良说。

  去年3月,为破解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上铺村把173亩闲置农田从20余户农户手里“借”过来,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管代种代收,当年收获7万公斤稻谷。这些收成由村集体和农户对半分,除去机械租赁、人工费等开支,村集体还有4万余元收入。

  “上铺的做法深受村民欢迎,九华乡在上清村等6个村进行了推广,共盘活1200余亩闲置地。”第二次乡街治理大比拼“互看互学互比”现场会上,“上铺模式”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兴趣。大家边聆听九华乡党委书记裴春风的介绍,边热烈谈论,总结提炼上铺村的经验做法,希望也能在各自乡镇进行尝试。

  现场会后,柯城区农业农村局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商讨推广方案,引进专家改善品种、传授育苗经验。不出半个月,“上铺模式”已推广至万田乡、沟溪乡等地,让1000余户农户的1750亩闲置地种上水稻。

  在石梁镇,引进农业主体,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该镇在比拼中亮出的创新举措。

  去年8月,柯城区农业农村局、石梁镇合力引入龙头企业衢州叶稻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把完成全域整治的3000余亩土地全部交付“叶稻轩”打理。如今,“叶稻轩”已在这片土地上全部种上了优质水稻。

  “我们还与童前村强村公司共同建立生态养殖基地,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养殖的方式,提供种子种苗、生态有机肥、种植回收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优质水稻、养殖高山生态家禽,并为村集体带来电商、农机设备、农家乐、民宿等方面的收益。”“叶稻轩”负责人方华说,此举预计带动童前村集体年均增收100万元以上、全镇300余户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万余元。

  第三次乡街治理大比拼“互看互学互比”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前往童前村,查看长势喜人的600亩稻田。石梁镇探路“村+企+户”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创新的举措,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石梁镇深受鼓舞,全力推进“村+企+户”模式。该镇立刻收集23户农户的资料,为农户开办网店,并聘请电商专家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启动电商共富项目。

  “‘村+户’的‘上铺模式’与‘村+企+户’的童前模式,都是柯城多管齐下提高‘两项收入’的结晶。”柯城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尤其是今年开展乡街治理大比拼以来,柯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共同富裕的意见》和《关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村促进农民增收奖励办法》,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柯城狠抓村集体经济增收初见成效,已有8个村为4783个农户分红286.98万元;12个村进城购置物业、带来经营性收入55.3万元;全区村集体资产资源在衢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19笔,交易金额为7695.45万元。10个粮食示范村已完成种植油菜2685亩、早稻1600亩、单季稻855亩;石梁镇韵泽盈无核椪柑展示园已完成种植,万田乡无核椪柑示范园正在建设中。

  比脑袋 富口袋

  数字民情档案强赋能

  “现在每个月我都能拿到3000多元,家里的生活有了保障。”柯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协管员宋晓峰说,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找工作是难题,家庭收入拮据。信安街道书院社区通过“邻礼通”数字民情档案的研判分析,把宋晓峰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向他宣传就业政策,并与区人社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积极对接,为他找到公益性岗位。现在宋晓峰不仅有了社保,收入也增加不少。

  以数字民情档案帮扶就业,是提高“两项收入”的生动缩影。乡街治理大比拼“互看互学互比”现场会上,区委主要负责人指出,针对重点帮扶人群,全区上下要找准症结所在,拿出精准的增收举措,一项项落到实处,做到“心中有数”。

  为此,柯城迭代升级“邻礼通”,以数字民情档案对“人-房-物”信息进行分类标注,集成服务群众特色场景,做到“摸清了底数、满足了需求、优化了管理”。数字民情档案还对空巢老人、侨眷侨属、残疾人等进行标签化管理,社区按照条线需求,为这些人员提供精准帮助。目前,数字民情档案共向全区9800余名未就业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累计向全区29家规上企业精准输送1100余名职工。

  双港街道梅家村村民余天六自2021年百家塘片区房屋征收后就一直赋闲在家。双港街道通过“邻礼通”数字民情档案的分析,精准推荐余天六凭一技之长入职“六禾港盟”。“之前我在村里做电工,现在负责双港社区、美港社区40余个小区的水电维修,每个月有4000元收入。”余天六笑着说。

  据悉,“六禾港盟”是双港街道以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五湖村为牵引,携手5个城郊村分别注资100万元,联合成立的城乡党建联盟。按照“强村联盟、支部主导、公司运营、党员管理、村民入股、按比分红、街道监管”原则,统一调配各村社及辖区内人力物力财力,突破村域限制,有效整合优势资源。

  “六禾港盟”承接了双港社区、美港社区40余个小区的物业服务管理,投资运营社区“三色”智能充电桩、白凉亭民宿、康养健身中心、西港运动公园初心市集等项目,接收全区各乡街推荐的50余名重点帮扶人员,入职安保、保洁、维修等岗位,每年带动重点帮扶人群增收200余万元。同时预计今年为6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共150万元。

  用好数字民情档案、城乡党建联盟,精准推荐就业岗位,是柯城解决重点帮扶人员就业问题的有力之举。针对收入较低农户增收难题,全区开展入户调查摸底,结合收入较低农户实际,联合属地乡镇(街道)、属地村制订增收“一户一策”:通过介绍岗位、指导就业等方式,今年前4个月共为56户收入较低农户提高7.8万元工资性收入;通过助销农产品、发放菜苗、指导生产等举措,今年前4个月共为16户收入较低农户提高6.7万元经营性收入;整合10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收入较低农户100%就业,现已落实此类农户公益性岗位883个,为每名农户增收830元/月。

  柯城还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动“资源”变“资产”,推进收入较低农户、村集体土地资源统一流转,目前全区已流转149户收入较低农户的土地,每年租金共19.26万元。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柯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4元,位居山区26县前列;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5元,增幅9.1%,为全省第一。

  “今年的乡街治理大比拼活动,旨在推动各乡街书记抓党建、强治理、促共富。不是说听大家汇报,也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更关键的是看大家做成了什么,用实际成效来说话。”柯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区要开展部门比晾晒、村(社)书记季度例会等各个层面的大比拼,形成全区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争首位、山区26县争前列、全省争进位,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柯城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板,争当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柯城:乡街治理大比拼 红色根脉强基础 2022-05-13 浙江日报2022-05-1300007;浙江日报2022-05-1300010 2 2022年05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