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劳动课“独立”,培养更独立的人

  教育部最近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新标准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消息一出,家长群里马上奔走相告,纷纷庆祝80后、90后熟悉的劳动课回来了。但是从新课标来看,义务教育的劳动课程并不是擦擦窗户、打扫一下包干区那么简单,内容涵盖更加全面,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评价也更多元、更贴近实际。根据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比如,在烹饪方面,起步是择菜、洗菜等,最高级别则是能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不同年龄学生,学习不同课程,有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所以这个高配版的劳动教育课,绝对不是以往劳动课的简单回归。难怪有的网友调侃说,一样的劳动课、完全不一样的配方,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直呼要去蹭课。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早就有迹可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与“双减”工作的旨归一致。去年11月,根据国务院相关要求,我省制定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积极探索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和浙江辨识度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此后,浙江各地在课程设置上开展了许多个性化探索。

  让孩子接触劳动、爱上劳动,探索发展更丰富的能力,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学科教育的纠偏。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劳动课、体育课、音乐课等非应试类课程名实难副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在一些学校和家长心中,认为劳动课重要性远远比不上语数外的偏见依然存在。所以督促有关部门配齐劳动教育课的师资,督促学校把劳动课开好开足,确实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来推动,需要更加有分量的监管上线。

  其实,让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初衷,是为了培养独立的人。要养成独立人格,当首先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或许大家还有印象,媒体曾报道过不少留学生打视频电话向妈妈讨教如何做菜的新闻。温情之余,人们也忍不住冒出疑问:已经成年了,连番茄炒蛋、可乐鸡翅这样的基本菜式都不会做吗?孩子学业有成,却连自我照料都做不好,这样的教育很难谓之成功。而国外有些学校甚至将为汽车换备胎设置为必修课。教育体系或许不同,但是人格独立自生活独立始,这个基本理念应该是共通的。

  为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叫好之余,也有家长担忧:劳动课可千万不能与升学挂钩。这种担忧多少让人哭笑不得,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要把孩子从生活这个大场景中隔绝开。“你现在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不用管”“你负责把成绩搞上去,爸妈负责把你照顾好”等类似的话语,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都不陌生。可是,缺乏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让成绩成为成就感的唯一来源,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脆弱和自私的。网络上不乏年轻人吐槽,父母的“唯分数论”导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遗憾。这未必客观,却值得反思。家校共同参与,让孩子都劳动起来,对孩子成长终归是有益的。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劳动课“独立”,培养更独立的人 2022-05-10 24204552 2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