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舟山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精耕细作养殖经济
探索蓝海共富新路

何伊伲 孙丹飞 潘丽莎

  站在嵊泗县枸杞乡干斜村的观景平台上,放眼眺望,蓝色大海上的贻贝浮球星星点点。这片面积约1.68万亩的贻贝养殖桁地,每年可孕育贻贝超13万吨,是嵊泗最大的贻贝养殖海域。

  渔业是嵊泗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嵊泗县发挥“一分岛礁九九海”的海洋资源优势,推进国家绿色渔业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绿色渔业、品质渔业,积极培育以贻贝养殖为主、多元化养殖为辅的养殖经济,实现了“带动地方一片、富裕经济一方”。

  这阵子,贻贝养殖户郑中明正忙着贻贝下苗作业。看着一个个蓝色浮球划分出的海上“农田”又孕育着新一年的丰收,郑中明感慨不已。“自从浮球换成了新型塑胶材料,海面上再也看不到泡沫浮球碎片,现在海水清澈,我们养出来的贻贝品质也更好了。”郑中明欣喜地说。

  靠海吃海,不忘护海。近年来,嵊泗加快养殖浮球替换进度,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生产出适合在当地海域使用的新型环保型养殖浮球,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有效推进养殖浮球替换工作。同时推进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养殖用海的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整治部分养殖户无序化养殖,控制养殖区域进一步扩大。

  一条条金灿灿的大黄鱼落满甲板,去年12月的场景令嵊泗县绿岛深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国存格外难忘。让大黄鱼在海上“安家”,嵊泗县自2016年实施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项目,已新建规格周长40米、深8米的网箱164只。目前,嵊泗正依托科研院校的力量,开展大黄鱼越冬技术研究,并通过国信(舟山)渔业有限公司实施“千口计划”项目,打造大型养殖工船、养殖车间,改造与提升养殖设施,提高大规格鱼种自然越冬成活率,同时谋划与福建当地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岱衢族大黄鱼的“南北接力”越冬养殖。

  位于大洋山岛西侧的养殖塘格外壮观,一排排太阳能面板整齐分布,这是嵊泗“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项目上方架设了光伏阵列用于发电,下方则利用良好的遮挡作用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虾’,在光伏发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的价值。”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项目投入南美白对虾虾苗1807万尾,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


浙江日报 舟山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00017 精耕细作养殖经济
探索蓝海共富新路
2022-05-09 浙江日报2022-05-0900017 2 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