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于“微”“精”处 见诗和远方
于 山 黄雪梅
衢江:于“微”“精”处 见诗和远方
于 山 黄雪梅
和风中,帐篷轻轻摇曳,在醉人的花香中,优美的吉他声,飘荡在溪边……在人间四月天明媚的春光里,一场主题为“花花市界”与你相约的活动,在衢州市衢江区莲花未来乡村拉开帷幕。
不久前,省文旅厅发布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季度累计评价指数,衢江区荣获全省第5名。衢江区文广旅体局围绕“微改造、精提升”,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截至2021年底,衢江区纳入省微改造全生命周期系统项目共295个,完成投资4.9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6.24%。
描绘蓝图
做好文旅“绣花”功夫
走在衢江区杜泽镇杜泽老街上,游客三三两两坐在街边,聆听着水渠的流水声。街边巷子里,热气腾腾的杜泽灌肠刚出炉,马上就吸引了游客上前购买。杜泽镇是衢江区“微改造、精提升”的试点镇,在改造提升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既保留原有风貌,又发掘和保护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效果显著。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5.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906万元,成了远近文明的网红老街。
距离杜泽镇不远处的莲花镇,有一个宁静安详的涧峰古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唤醒了沉睡的徽派古建。几栋闲置40余年的老宅子经过改造,升级为精品民宿,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自浙江省启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来,衢江区紧紧围绕“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定位,聚焦做好旅游业“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持续推进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从农村到乡镇,衢江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业态布局,带动全区文旅风貌整体提升。
发展全域旅游,开展“微改造、精提升”,离不开整体规划,衢江区委、区政府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编制《衢江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衢江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编制形成“一体两翼三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把全区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将“微改造、精提升”列为全域旅游“1258”发展体系八大重点工程之一。
精雕细琢 旅途变“钱途”
近日,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后溪镇泉井边村、云溪乡孟姜片区等村入选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沿着美丽的衢江,一条如诗如画的“95联盟大道”串联起这些乡村。
站在孟姜村的黄甲山塔边,眺望远方,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波光粼粼的衢江畔鲜花绽放,“95联盟大道”沿着衢江通往远方……去年,衢江区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95联盟大道”沿线村庄环境提升改造及公路服务区等配套提升,植入盒子空间、摩道驿站等业态,使这里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仅去年国庆“十一”假期,“95联盟大道”孟姜村黄甲山花园驿站就吸引游客5.5万人,带动消费约40万元。
在“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中,衢江区文广旅体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选择了13个试点、49个示范点进行改造,在重要交通节点、重点活动场所优化配置“精雕细琢”,“串点成线,塑线成景”。同时提升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场所设施设备品质,落实住宿设施设备和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硬件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
“微改造、精提升”让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衢江区依托衢州汽车东站,投资200余万元升级为区旅游集散中心。投资500余万元更新衢江区各乡镇、景区、城区的旅游标识系统,实施全景导览图、交通旅游标牌、景点介绍牌等旅游标识标准化改造。完善全区乡村游客服务点,统一布置全域旅游全景图、三折页、手绘地图等。
打造IP
激发文旅融合潜能
色泽红润、酥而不烂的黄精红烧肉,鲜美醇厚、香味扑鼻的炭炖山溪赶鸭,酱香浓郁、咸鲜可口的酱椒鱼头……一道道衢江区招牌菜,在“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康养衢江美食评选活动中纷纷亮相。美食留住游客的胃,旅游留下更美好的回忆,“微改造、精提升”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体验精致化、设施精良化、环境精美化、服务精心化、运营精细化的“五精工程”,从精致体验入手,留住游客的心。
文旅融合是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抓手,“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衢江通过A级景区、“百千万工程”等提升,建设点上有故事、线上有体验、面上有风景的全域大景区。深化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创作了《贤令杨炯》《绣花鞋》《桂花饼》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出了一批文旅商品,如根角雕、莹白瓷、青瓷等系列文创产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微改造、精提升”让衢江区更多乡村共享全域旅游带来的红利,让更多农户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衢江区文广旅体局将持续深入推动“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扎实开展示范点建设,加快实现衢江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