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冲击欧洲,通胀压力继续攀升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重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全球通胀压力持续攀升,多个经济体加息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风险。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3.6%,较1月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俄乌冲突持续发酵
IMF指出,俄乌冲突是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主要原因,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剧供应中断和通货膨胀,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如果俄乌冲突停止后西方仍不取消对俄制裁并更广泛打击俄能源出口,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通胀水平也会高于预期。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挫折,其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6%。同时,俄乌冲突不仅增加数亿家庭在收入下降和价格上升双重夹击下的生存成本,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不平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认为,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两国经济牵动全球约三分之一小麦出口、五分之一天然气出口、十分之一石油出口以及镍、钯等重要制造业原料出口。俄乌冲突不仅将引发两国经济陷入衰退,欧洲经济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也大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认为,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俄乌冲突以及数十年未遇的高通胀环境。
欧洲受到多重冲击
俄乌冲突爆发两个月来,欧盟对俄罗斯祭出多轮制裁,最新制裁范围已扩展至能源领域。分析人士指出,欧洲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风险,持续的俄乌冲突进一步增加能源、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令欧洲成为这场冲突的主要经济受损者。
作为新一轮经济制裁的主要措施,欧盟决定禁止从俄进口煤炭,并减少对俄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这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为克服眼前困境,欧洲不得不着手绕远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并修建新的接收终端和储气设施。有些国家甚至计划进口更多煤炭,以便让本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火力发电站再次满负荷运行。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此举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盲目追随美国令欧洲经济民生付出更惨重代价。事实上,欧洲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可能进一步暴露自身能源缺口,增加对化石燃料依赖,无助于实现绿色转型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去年四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速已大幅放缓至0.4%,远低于此前连续两个季度超过2%的增幅。乌克兰局势令亟待摆脱新冠疫情困扰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经合组织报告指出,在该组织覆盖的地区中,欧洲经济受俄乌冲突的冲击最严重。
受对俄大规模制裁影响,欧洲多项经济指标恶化。欧元区所有国家都通胀高企,波罗的海三国及荷兰通胀率甚至高达两位数。欧洲央行大幅上调欧元区今年通胀预期至5.1%,同时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7%,并预计明后两年分别增长2.8%和1.6%。伴随高通胀的是欧洲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市场对滞胀的担忧正在上升。
疫情叠加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令欧洲宏观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递减,调整难度加大。欧元区复苏长期高度依赖低成本流动性,欧盟各成员国抗风险能力存在差异,复苏不平衡,这加剧了欧洲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的复杂性。既要应对不断攀升的通胀,又不能因政策转向拖累经济复苏,欧洲央行政策取舍面临两难。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俄乌冲突正通过多种渠道阻碍欧盟经济活动。欧盟公共财政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预算赤字增加。
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全球通胀压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累积,并在今年继续攀升。IMF预测,今年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上涨5.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CPI将上涨8.7%,分别较1月预测值上调1.8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同时,IMF预测今年全球油价上涨54.7%,较1月预测值上调42.8个百分点。
美国通胀率触及40年高点加剧全球通胀上行风险。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创2010年11月以来最大值。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伦·戴南认为,美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将在未来两年持续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欧元区3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远高于2月的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通胀的主因。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面对高通胀挑战,全球各经济体央行应果断行动,紧跟经济形势调整政策并进行政策沟通。同时,国家层面上使用的政策工具需要与国际努力相互配合。
金融稳定风险积聚
俄乌冲突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明显收紧,推升金融稳定风险。IMF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多个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攀升,但这将导致融资环境收紧,凸显债务脆弱性,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美联储3月开启加息周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0.25%到0.5%之间。目前,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5月将加息50个基点,6月再加息50个基点。
英国央行继去年12月将基准利率从0.1%的历史低位上调至0.25%后,今年2月和3月又分别加息25个基点。
加拿大银行(加拿大央行)13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上月,加拿大银行曾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该行宣布,自本月25日起开始量化紧缩,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配合加息政策,疏解通胀压力。
新西兰储备银行(新西兰央行)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5%。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
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14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现行的1.25%上调25个基点至1.5%。这是韩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形势更加严峻。阿根廷中央银行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由44.5%上调至47%。这是阿根廷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阿根廷央行表示,再次加息的主要原因是,3月阿根廷通胀水平加速上升,食品和能源价格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研究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3月月度通胀率达6.7%,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为55.1%。
斯里兰卡央行8日宣布将两大关键利率均大幅上调700个基点,其中常备贷款便利利率上调至14.5%,常备存款便利利率上调至13.5%,以应对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斯央行新任行长维拉辛哈说,这是该国央行迄今为止最大幅度的加息,旨在尽快克服当前危机。
欧洲央行在结束3月货币政策会议后将缩减常规资产购买计划的行动提前了数月,并承诺如果中期通胀预期不回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购债。鉴于欧元区通胀形势,欧洲央行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上升。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风险增加,包括借贷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为此,各经济体应使用现有政策工具,包括延长债务期限、利用汇率弹性、进行外汇干预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等,予以灵活应对。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