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中 提低 消薄
新昌:吹响攻坚号角 缩小收入差距
周楷华 俞松霞 俞临新
扩中 提低 消薄
新昌:吹响攻坚号角 缩小收入差距
周楷华 俞松霞 俞临新
作为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领域的省级试点,绍兴市新昌县打响了一场强根筑基的攻坚战。
面对地处偏远、经济薄弱、农民低收等“先天不足”,新昌县迅速建立“1+1+1”的组织架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起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聚焦“扩中”“提低”“消薄”三大主攻方向,打出了一套改革创新的“组合拳”。
栉风沐雨,成效初显。2021年,新昌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4%和10.4%;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9,低于全省0.05个百分点。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号角声声,这场攻坚激战正酣。科技支撑共同富裕行动、低效林改造行动、城乡边保户万人就业“奔中”行动、农村产业发展基金行动、消薄增收攻坚年行动……一项项重大行动,正在石城大地全面铺开。
突出改革牵引 “扩中”提质
“我参与的项目研发成功,团队收到了30万元的额外奖励,我们干劲更足了!”日前,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工说,自己进入公司两年就成为了股权激励对象,团队每次攻克关键技术,公司就予以重奖。
小县城,大科技。拥有大量科技人才的新昌,将推动科技人员创富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的重要方向,启动“科技人员收入倍增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晋升体系等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富的积极性。
在新昌,科技人员薪酬普遍分为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和专项奖励。其中,专项奖励根据技术攻关与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给予专项奖励。新和成蛋氨酸项目成功实现产业化后,企业对研发人员及产业团队累计发放奖励近1500万元。
智力变资产,人才成股东。新昌县通过“揭榜挂帅”,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大力推动以技术成果入股公司获得股权激励,全县7家上市公司已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其中科研人员达2000余人。
如果说,“科技人员收入倍增行动计划”是一项针对特定人群的改革,那今年启动的城乡边保户万人就业“奔中”行动则是面向大众的创富行动。
前期,新昌对中等收入以下的群体做了一个深入的调研,发现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参保和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中,总人数超过8万人,他们是从“低”向“中”迈进的重点群体,被统称为“城乡边保户”。“如果这五分之一的新昌人口能够顺利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那么新昌作为全省缩小收入差距共富试点的成效就更有说服力了。”新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针对数量较大的“城乡边保户”,新昌开展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基地拓展、技能提升稳岗、自主创业指导、失业商业保险辅助、企业共富基金助富等6项行动,切实发挥开发岗位保障一批、灵活就业解决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职业培训提升一批、商保基金托底一批“五个一批”作用,全力保障和提高城乡边保户收入。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劳动年龄内的城乡边保户就业帮扶率达到30%以上,实现60至70周岁年龄段的城乡边保户就业帮扶率达到10%以上。
激发内生动力 “提低”富民
走进新昌县小将镇里小将村文化中心来料加工生产基地,村民正在熟练地折叠纸盒。这个来料加工生产基地与义乌一家纸盒厂达成合作,于今年3月上旬开工,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低收入农户18人。“一个月能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既方便照顾家里的小孩,又能增加收入。”村民董菊兰高兴地说。
据统计,小将镇有富余劳动力1500多名,其中低收入农户228名。该镇探索成立“来料加工共富联盟”,选定里小将村、小将新村等5个村作为试点村开设来料加工生产基地,组织人员前往宁海、天台、义乌等地开拓市场、承接项目,目前已成功洽谈意向项目5个,金额超2000万元。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新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民收入偏低、缺乏增收渠道是不少农村发展的难题。如何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享受到改革和政策带来的红利?新昌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启了以建立资源激活链、强化技能提升链、做实就业增收链、筑牢兜底保障链、创新金融扶助链、夯实产业带动链、提升结对帮扶链、共享慈善延长链为主要内容的“提低富民”八大行动。
不断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这样的创新举措,在新昌比比皆是。日前,在新昌县城南乡大山庄村,天姥电工光明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免费为村民章大娘家安装屋顶光伏。作为低收入家庭的章大娘家不仅可以用上免费的绿色电,多余的电能还能出售给国家电网,预计每年还能增加至少2000元的收入,可持续20年。
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天姥电工光明志愿服务队牵头发起了“光FU行”——乡村光伏慈善公益项目,以提高低收入家庭经济收益为目标,力求让新昌的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和经济薄弱村用上免费绿电,实现“光伏帮扶、绿色共富”。
大佛龙井、天姥红茶、小京生、新昌炒年糕……新昌农特产品资源尤为丰富,为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新昌县政府打造了“新昌优选”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新昌优选”已涵盖了全县31家优秀企业的35款名优特产,线下实体店已陆续运营,相关产品进入浙江各家大中型超市销售,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
在政府、企业全方位的帮扶下,不少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镜岭镇外婆坑村,原本是当地有名的“光棍村”,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林金仁的带领下,外婆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推广龙井茶产业,家家户户制作起了特色小吃玉米饼,并打造“江南民族村”的文化IP,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村民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
“现在我们每年的春茶销售达1200多万元,玉米饼销售也有近700万元,成为一张‘黄金饼’。”林金仁介绍,去年该村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5万余元,依靠这些特色产业,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提低”富民,新昌已经定下了今年的“小目标”: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50%以上。
增强“造血”功能 “消薄”强村
眼下正是春茶采制的时节,东茗乡东茗村的茶农忙得不亦乐乎。该村党总支书记张楚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告诉笔者,前几年这里还荒废着,如今却成为了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的“宝地”。
几年前,张楚回村“掌舵”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村集体收入不高,另一方面不少租给农户的茶园被荒废,无法产生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张楚在长乐自然村搞起了试点,将村集体租给村民的五六百亩茶园全部收回,由村集体统一开发。
通过乡贤牵线,村里引进了一个200多亩的中药材基地,不仅每年带来了11万余元的租金收入,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剩下的茶园则出租给真正需要种茶的村民,将土地资源完全盘活。“目前,我们已把村里的板栗林、荒山等效益不高的土地收归集体,在乡政府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努力引进农旅项目。”
去年,该村的集体收入达31.49万元,同比增长76%。村集体有钱了,村民们就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张楚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爱心食堂,70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和残疾人只需要交1元钱就能吃上可口的放心餐。
东茗村的探索,只是新昌大力推动农村消薄增收的一个缩影。以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为根本,新昌通过“因村制宜,逐个攻坚”的方式,实施“四联”工程、农村资源激活、土地和低效林流转、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新型帮扶共同体打造、强化金融扶持、地理标志富农、消债堵漏保增收等八大“消薄强村”行动,一项项创新之举遍地开花。
澄潭街道梅渚村,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宋韵古村。新昌探索乡村旅游市场化运营道路,确定了“新昌旅游集团+梅渚村”的乡村运营模式,梅渚村以集体资产经营权入股,由新昌旅游集团负责建设管理,以市场化运营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去年,村庄入选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首批建设试点,累计吸引游客4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0万元,比2020年翻了3倍。
新昌山林资源众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毛竹、板栗、荒山等低效林,没有产生多少效益。新昌计划用3至4年时间改造10万亩低效林,推广种植香榧。据测算,盛产后香榧林年利润可达约5亿元,香榧树价值超150亿元,可以为经济薄弱村每年增加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在实现名贵林增值收益的同时,还能产生碳汇指标收益,同时依托香榧产业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实现“国企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共同致富”的目标。新昌已经在小将镇开展了一万亩香榧林的试点,目前已种植4000多亩。
为了给这些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的保障,新昌还启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基金行动。结合香榧产业、绿电产业,由县内优秀民企、绿色股权基金、强村公司共同设立该项发展基金,首期募集资金1.6亿元,投入1万亩香榧和小水电等项目,实现村集体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有效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高质量推动消薄增收。
“今年我们要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其中50%以上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新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