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亚运,拓宽绿色想象
张萍
4月20日,“人人1千克 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会上,一个响亮的目标被提出来: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亚运、对浙江,对中国和世界的绿色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或许你还有印象,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有一批特殊“选手”亮相:碳排放趋于零的“冰丝带”,以清洁氢能作为燃料的“微火火炬”,100%使用绿电的场馆设计等。它们作为中国环保科技和环保力量的承载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办赛理念和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顾名思义,碳中和亚运会将继续这项伟大事业,在整个筹办举办过程中,通过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等工作,实现“零碳”目标,在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再次创造碳中和生动实践,奉献浙江方案。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北京冬奥会一样,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承诺中,“绿色”首当其冲,“碳中和”是贯穿其中的醒目主线。在钱塘江畔织起一条近4公里的亚运“绿色丝带”,使用四川凉山州充沛的水电和宁夏、新疆的风电和光电,重复利用场馆改造建材,将绿色场馆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组建“零碳”工程师队伍……亚运会筹办过程中的这些“零碳”手笔,已经逐渐体现出绿色办赛理念。
这些还不是碳中和亚运的全部要义。在实施亚运会亚残运会绿色行动、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发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林业碳汇、碳信用、碳配额、碳普惠等方式实现碳中和,提升和扩大碳中和的社会知晓度和参与面,将使得碳中和亚运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像“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这类活动,鼓励市民以绿色生活方式助力亚运会碳中和,让“碳中和”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具体可感的一次次绿色出行、一次次减纸减塑、一次次节能省电。“碳中和”是国家的事,也是你我的事,有了这个基本认知,才可能将低碳绿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媒体盛赞,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有绿色经济发展底色,杭州亚运会能否在碳中和进程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的想象空间等待更多创举来填满。碳中和核算数字化、碳中和参与全民化、助推区域发展均衡化、推动实践成果制度化等举措,将在多大程度上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留下多少“绿色遗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等待我们用行动来验证。
在全球奋力奔赴“碳中和”时代的今天,努力打造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届碳中和赛事,培育更具浙江辨识度的碳中和标志性成果,不仅是浙江兑现承诺的担当,更关系到地球家园的美丽不衰、长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