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专版

南湖区:集聚澎湃创新源动力
描绘“制造强区”新图景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以及G60科创走廊的关键“支点”, 2021年,嘉兴市南湖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目标下,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联动推进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

  强动力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跃迁

  作为南湖区科创主平台,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连续两年以创建类第一名的成绩,位列全省高新区综合排名第5名。

  优异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南湖区以科创基因赋能产业底色,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联动跃迁,多元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多年来,南湖区全力构建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老两院”,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新两院”为引领的“2+2+X”科创平台体系,深化“一院一园一基金”合作模式,高端创新载体集群效应凸显,高端人才加速汇聚。去年,南湖区引进合作顶尖人才10人,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70人。

  高端科研院所与数以百计的各级各类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市区级研发中心、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汇聚成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不断完善,让创新能级与产业层次同步跃迁。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7%,连续12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3.5%。

  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型制造企业,扎根南湖多年,先后取得39项国际认可证书,成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企业的优质供应商。这两年,在省级企业研究院的推动下,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实现合作共赢,成为船舶行业管路系统的领军企业。2021年亚达超大型LNG动力船燃料舱泵塔获得国内首台(套)认定。南湖区几乎每家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企业背后,都有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囊”支撑。一组数据可以映射出科创对产业跃迁的引领作用:2021年南湖区核心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型材料”增加值比重相比3年前分别提升1.7个、11.8个百分点。

  “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南湖区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建立管理对标提升企业库,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链主型领航企业,并构建区、镇两级培育体系,积极打造全区品质企业群。2021年,全区新增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市级以上首台(套)13项,其中国内首台(套)1项。

  激活力

  数字经济提升发展能级

  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总投资3.6亿元的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开工。而在之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中,也闪烁着不少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是南湖区微电子产业的重要一员。围绕微电子产业,南湖区稳步推进嘉兴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开展集成电路产业、企业专题调研等工作,加快嘉兴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嘉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半导体领域公共研发机构建设,并依托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柔性电子产业园,加快推动柔性电子产业创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如今,微电子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凸显、产业链完备的集群态势,目前拥有龙头企业40家,其中闻泰、斯达等4家企业入列省级电子信息百家重点企业,闻泰蝉联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作为全球知名的以创新硬件为基础的科技产品公司,形成集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2021年,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工业总产值369.5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集聚度达87.22%。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也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省数字政府产业发展应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场景试点单位。

  微电子产业是南湖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近年来,南湖区瞄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规划、方案和政策,优化顶层设计,编制《南湖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3+3+X”数字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微电子、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融合产业和以柔性电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南湖区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七,实现了三年三级跳,并继续领跑嘉兴。

  增效力

  腾笼换鸟换出全新天地

  浙江德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原计划实施年产400万台智能终端项目,2017年开工后由于母公司经营战略调整暂停,103.18亩项目用地因此闲置。

  为盘活闲置资源,嘉兴科技城管委会新增投资6亿多元,引进闻泰通讯有限公司智能终端研发制造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多亿元。目前,装修、设备投入已完成2亿多元,入驻研发人员700多人,一条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

  这并不是个案,传统制造业企业往往面临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困境。去年南湖区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实施,体系化抓好整治推进,组建联挂专班和指导专班,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5家、高排放企业33家,销号率100%;腾退低效用地2530亩,腾出用能5.2万吨标煤;化工(危化)生产企业从48家削减到12家,并划出1.88平方公里园区,引进亚瑟高端制剂、安家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打造“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2021年累计引进4个项目,总投资66.84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36.4%。

  全球招引“俊鸟”。南湖持续加大微电子、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产业链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南湖区新增亿元以上备案内资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备案内资项目6个。新增工业用地投资备案额76亿元。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3个、世界500强项目8个、国际行业龙头企业项目6个,招大引强总量居全嘉兴第1位。

  以退为进,南湖区2021年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2.2万元/亩、225.9万元/亩,均高出全省平均,居全市第一。

  此外,南湖区通过数字化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出台《南湖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南湖区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意见》,2021年组织424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规上企业实现诊断全覆盖,实施63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2.53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289台、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4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8家。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南湖区经信商务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3 南湖区:集聚澎湃创新源动力
描绘“制造强区”新图景
2022-04-19 浙江日报2022-04-1900012;浙江日报2022-04-1900009;浙江日报2022-04-1900025 2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